分享

“父母觉得学艺术是不务正业,逼我参加文化课高考,我恨死他们了”

 轶工坊 2020-12-26

前几天遇到一位心情低落的高一学生,她很难过地对我说“父母觉得学艺术是不务正业,逼我参加文化课高考,我恨死他们了”。
经过了解,得知这位高一学生有学美术的想法,但她爸爸妈妈认为学艺术是不务正业,说出去丢脸,就软磨硬泡地不让她学美术,还给她报了很多文化课辅导班,希望她好好努力,把文化课成绩提上去,参加文化课高考。可是这位学生对文化课兴趣不大,她个人对文化课的学习也没有什么信心,所以很迷茫,也很痛苦。


父母不愿意她放弃文化课转而学艺术,这种心情可以理解,毕竟她才进入高中学习不满一个学期。如果她是高二年级的学生,并且文化课成绩仍没有大的起色,本人也依旧对文化课非常不感兴趣。到那时,她的父母应该不会强烈反对她选择走艺术高考这条路。
当然,这只是笔者的一种猜测,从现在的状况看,她父母对她学艺术的决定是持坚决反对的态度,且特别任性地要她放弃艺术高考,丝毫没有商量的余地。可能她父母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任性,正在把孩子一步步推向痛苦的深渊,最终会“毁掉”孩子。
这位高一学生的遭遇让笔者想到曾经带过的两个学生。一位是喜欢音乐,但被父母硬逼着参加文化课高考的胡同学;一位是不喜欢美术,却被父母硬逼着考艺术类院校的李同学。
胡同学的父母与前面提到的那位高一女生的父母类似,他们不希望孩子走艺术道路,他们认为高中生学音乐、学美术是“低人一等”的行为。在父亲和母亲的强大压力下,胡同学不得不放弃学音乐的打算,继续专攻文化课,结果高考只考了大专。胡同学的父亲不满意这样的高考成绩,希望他复读一年,但胡同学坚决不复读,走了专科,而且选了一所离家很远的专科院校,他说自己想逃得远远的。
李同学的父亲恰恰相反,他不顾李同学的个人意愿,逼着孩子学美术。而李同学本人对美术没有什么兴趣,在美术上的天赋也比较一般。李同学的父亲不在乎这些,花很大的代价为李同学请老师,仅每周送孩子到省会上的一节“提高课程”,就要花费两千多元。后来李同学父亲动用各种资源,终于让李同学勉勉强强上了一所艺术类院校。可在高手云集的同学中间,他一度感到很自卑。原本活泼欢快的李同学变得内向、自卑、郁郁寡欢。以至于他父亲都有些后悔自己的决定。
由此可见,我们身边,有多少任性的父母,正在毫不留情地毁掉孩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追求,他们有自己喜欢的东西,也有自己讨厌的东西,大人如此,孩子更不例外。父母不能不顾孩子的感受,随意给他安排人生走向。或许在父母看来,他们做出的安排是鉴于他们丰富社会经历做出的准确判断,可以让孩子少走弯路,是为孩子好。但在孩子看来,父母剥夺了他们的选择权,他们完全成为了父母的提线木偶。
前面的提到的那位高一学生、胡同学、李同学,他们的父母非常任性地剥夺他们选择人生的权利,这不只会让他们身心受到了极大伤害,同时也让家庭关系变得极度紧张。我们看到过很多孩子“离家出走”、“自暴自弃”,甚至做出违法行为,均与父母的任性有关。
如果父母确实能准确判断社会发展走向,觉得自己为孩子所选择的路是正确的、前途一片光明的,完全可以与孩子进行沟通,去说服孩子,而不是以命令式的口吻让孩子必须执行。每个人都有逆反心理,特别是孩子,当家长命令孩子的时候,即便孩子内心认为家长所做的安排是正确的,也会很不高兴。
只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社会发展变化迅速,基本上没有人能准确把握发展走向,家长认为自己替孩子做出了正确选择,或许完全不是。
在孩子人生的某个阶段,父母是孩子的人生导师,在人生重大抉择上,父母可以提供建议,给予引导,但决定权交给孩子。在孩子做出决定后,父母就应该转换角色,从人生导师转变为“幕后支持人员”,给予全方位的资源支持。
如今的人们,越来越希望可以自己主宰自己的人生,父母搞“一言堂”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或许孩子自己选择的路走起来非常困难,但这是他们自己的选择,“就是跪着,他们也会坚持走下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