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就是父母养的宠物,不能有思想,也没有自由,很痛苦!”

 轶工坊 2020-12-26

父母们都深爱着自己的孩子,为了孩子,他们舍得搭上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只是,很多家长发现,自己为孩子倾尽所有,得到的回报却是孩子的“不快乐”,甚至是来自孩子的“憎恨”。
01
正在上大学的金同学,自从考上大学之后,就很少再回家。每到暑假,他就以参加校外兼职为由不回家。偶尔回一趟家,他也懒得与父母交流,大部分时间宅在自己的房间里或约上几个以前的高中同学出去玩。
因为是家里的独子,金同学不仅被父母捧在手心,也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心头肉”。他想吃什么,只要市场上能买到,父母一定想尽办法给他买;他想玩什么,只要经济条件允许,父母一定会满足他。但从小就是父母“掌中宝”的金同学,为什么对父母如此冷谈?用他自己的话说:“父母为我倾尽所有,但我一点也不快乐!

金同学认为父母太过霸道,对自己管控太过严厉。一直以来,他在家里没有一点发言权,更不能对父母的安排说不。比如父母安排他上某个补习班,若他不愿意去,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一定会遭到父母的呵斥,如果他辩驳,父母就会讲:“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你好,你怎么一点都不懂事”。金同学无奈地说:“我就是父母养的宠物,不能有思想,也没有自由,很痛苦!”父母对他冷淡的态度颇为痛心,他们跟别人提起儿子时,总会感慨:“我把孩子养成了白眼狼”。其实父母别急着抱怨,应该静下心仔细想想,究竟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02
物质上的富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们带来快乐,但人们的快乐,绝不仅仅来自于物质的富足。特别是那些未成年的孩子,他们更需要与父母进行心灵上的沟通。
金同学面临的就是这个问题,在他眼里,父母虽然爱自己、满足自己各种生活上的要求,但父母却很讨厌,他们不关心自己的精神需求,不尊重自己的想法,还动不动说“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你好,你怎么一点都不懂事”这个令人生厌的话语。
当父母把自己放在一个绝对的道德高地,抹杀孩子的想法,强制性地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图行事,亲子关系肯定好不到哪里去。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她)会对父母的这种做法日益反感,以至于亲子关系恶化,孩子不愿意搭理父母,父母也埋怨孩子变成了“白眼狼”。笔者认为,作为父母,应该承认自己对孩子的做法,有一些不妥当,并努力做出改进。
首先,给孩子一些空间

父母爱孩子没有任何问题,但一定要把孩子当成活生生的个体,不能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物”,对他(她)进行全方位的管控。
给孩子一点空间,让他可以自由地思考、自由地做出选择,这不仅是改善父母与孩子关系的“良器”,也是帮助孩子构建独立意识的必要手段。如果父母拼命挤压孩子的自由空间,就会走到孩子的对立面,双方的隔阂会越来越深。
其次,不要用地位“压”孩子,而是要懂得倾听,并学会用道理说服孩子
很多家长教育孩子,总是以长辈的身份,站在“为孩子好”的道德高地。这种做法即便实现了所谓的教育目标,也只是短暂的和不稳定的。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有双重身份,他们一方面是长辈,关心、照顾孩子,给他们提供各种生活和学习方面的物质支持;另一方面也是朋友,当孩子需要诉说时,他们应该放下手头的事情,认真听孩子说,并给孩子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如果有需要,家长也可以以朋友的身份,向孩子询问一些事,不要总是教训孩子。
懂得倾听、学会用道理说服孩子,孩子就会从内心里认同父母,双方的关系自然就和谐很多。
第三,凡事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
不少人都听过“共情”这个词,共情就是同理心。家长凡事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不要只顾着自己的情绪,而不考虑孩子内心的感受。
以考试为例,孩子的考试成绩肯定是有升有降,没考好,孩子心里很清楚,也很难过,此时家长就不要再对他们发脾气,而是要安慰孩子,告诉他(她)“胜败乃兵家常事”,并与孩子共同规划下一步的学习安排。
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就会对孩子多一份接纳,不仅亲子关系变得融洽,孩子的内心也会充满力量。
爱孩子就应该让他(她)快乐,所以家长不成为“控制者”,而是当一个“倾听者”和“好朋友”,与孩子进行平等地交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