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聊斋新编|葬礼上灵柩抬不动,朋友:我知道你在等我,语毕棺起

 天下白兔 2020-12-26

康熙年间,南阳有个叫李大年的人,他和王春,赵海是多年的好友。年轻时,三人一起经商,赚了些银子,后来三人回村各自娶妻生子,置买田地,日子过得还算舒心。

三人年龄相仿,于是结为异性兄弟,从没有红过眼,彼此和和气气融融洽洽。后来赵海在四十多岁时因病去世,李大年和王春非常悲伤,在他的葬礼上哭得几乎站不起来。

赵海去世以后,李大年和王春更加珍惜彼此间的情谊,平时没事就经常聚在李大年的家里一起喝酒谈心,二人的交情在方圆百里之内都非常有名。

李大年过完六十岁的寿诞不久,忽然发现王春好多天都没来找他了,心里很奇怪,本想去他家看看,但想着他可能最近有什么事,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一天,李大年夜晚梦到王春来自己家,言语间支支吾吾的,不知道要说什么。王春在他家转悠了很久,李大年请王春坐下喝酒吃饭,王春皆摆手,李大年再三逼问王春,他才说出原因。

原来王春此行是来向李大年告别的,他对李大年说:“兄弟,我们之间兄弟间情谊深厚,我就要离开了,但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所以因此前来看看,顺便在你家转一转,还记得大海在时,咱们经常在这里喝酒聊天下棋,日子过得别提多快活了,可大春去后,我心里一直不舒坦,如今我也不得不去了,只希望你不要太过于想念。”

李大年正想说话,那王春却转身离去,李大年在后面追着问他要去哪里,王春只是在前面走着,头也不回。李大年一直跟着来到一处悬崖峭壁边,只见那悬崖忽然裂开了一个口子,王春便从那口子里面进入,再也不见了。

李大年本想进去,可是那山崖边上的口子在王春进去后就一下子合了起来,李大年在周围徘徊了很久,就是不得路,只能神色惨然的回家。刚走到家门口,忽然之间醒了过来,原来刚才只是一场梦罢了。

李大年醒来就对儿子说:“赶紧准备车马吧,王春已经去世了,我要去和他告别。”说完穿上素衣,准备前往王春家里吊唁。

李大年的儿子说:“消息还未传到,请允许我先去看一看吧,等确实消息后您再去吊唁,不然这样去多不吉利啊。”

李大年不听儿子说的话,不顾儿子的阻拦就穿着素衣前往王春家里,等到后才知道,原来王春早已死了三天了,今天是抬棺的日子。可不管抬棺的人如何使力气,灵柩就是巍然不动,李大年知道这件事后,就知道王春肯定心有不舍,于是便去看。

王春的儿子对李大年说:“家父生前遗言说葬礼时不许叫你,害怕你伤心,请您多担待。”

李大年叹了口气,走到棺材边上,用手扶着灵柩说道:“王兄啊,我知道你要离开,也知道你怕我伤心不叫我,可倘若我没能见你最后一面,又岂不是更伤心吗?灵柩抬不动,我就知道你对我不舍。你还不叫我?现在后悔了吧。”说完拍着棺材哈哈大笑了起来,可笑着笑着眼泪却流了下来。

周围人见此情景都非常伤心,于是大家主动退后给李大年留下一点时间和空间和王春话别。

过了一会儿,只见李大年蹒跚地走了过来,人仿佛老了很多岁,随后对周围的人说:“现在抬棺吧!”周围人再上前抬灵柩,那灵柩非常轻便,仿佛里面根本就没人一般。

王春去世后,李大年经常去坟前扫墓,回来后就在椅子边上喝酒。

又过了几年,李大年也去世了,据李大年的儿子说,李大年去世前的最后一句话是:“吆,酒菜都备好了?”随后笑着离开了人世。

暮有话说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的《梦别》曾说过:古人对于朋友情谊极为看重,因此有“棺等人来”的说法,北暮根据《梦别》中的几句话写下了这篇故事。

其实世间有三种感情,亲情,友情,爱情。北暮写下这篇小说就是为了歌颂世间那感人至深的友情,希望我们每个人都珍惜身边的好友,不要因为一些事情让彼此伤心。

对于本文,你是怎么看的?欢迎评论区留言!

我是北暮,喜欢我的文章,就点赞关注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