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花漾淮安人】2016,骑行在川藏线(七):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

 刘海宁7z1osytu 2020-12-26

【让时间在这里开出花朵,请关注花漾淮安

7月18日,康定——折多塘,

13公里,海拔从2395米上升到3222米


本来今天的计划是从康定出发,翻过折多山到达新都桥,但是因为早晨雨一直下,刘队觉得冒雨骑行总是会淋湿,前两次雨骑的体验太深刻了,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度,感冒就很糟糕了,决定等等。要是下午还不停就出发到13公里处的折多塘,第二天再翻越折多山。

不愧是队长,大家都没意见,我回房间又睡了一觉。

运气不错,吃午饭的时候,雨停了。吃完饭收拾好行李装车,拍完合影出发。


康定的中午像早晨,来不及仔细欣赏那首脍炙人口的歌曲里的康定,当然,眼前的康定也绝不是歌里的康定,没有什么遗憾。

从一骑上车开始,就是上坡,调速器调到1−1,没想到我的这个值一直没有变过。康定城显然是建在山坡上的,同情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出门见坡,到处都是坡、坡、坡。


快要出城的时候,一个三四百米的大长陡坡让我们倒吸一口凉气,其实我们谁都不知道,这才是后来最常见的坡,且一个接着一个。调整呼吸,啥也别想,爬。

路过一群徒步的大学生,背着硕大的行囊,扛着手杖,有特种兵的帅气,我们对彼此竖起大拇指,互说加油。

和调速器一样没变的是呼吸,因为大长陡坡刚结束,立即就是坡度略小一点的转折坡,在转过四个长坡后,小谭发现了美*达车行,原来他一直留意着,一直在想着我的刹车。下来给车行技师检查,技师果断地说刹车线整个要换,他们一致劝我把货架也换了,有安全隐患,果断换。心里惭愧自己不懂技术,被蒙骗也活该。

当然,陪着我的依然是他们仨。


换好继续出发,在一个坡度相对较小的地方,我们停下来回头看了一下这个城市,康定溜溜的城哟,烟雾朦胧中,被青山抱绕着,倒也有了几分姿色。

后来的一路,我依然稳稳地落在最后,抬头的次数越来越少,有时是小谭,有时是老李,有时是老刘,有时是他们三个一起朝着坡下看我这只黄色大蜗牛,一点一点向上挪移。


时而隐约时而明晰的雄伟雪山,盘旋着上升的坡,烟雨飘渺着的青山,居然构成了绝美的画面,拍照是需要也是休息的最冠冕堂皇的理由。

13公里坡程,好像总也走不完,休息的次数赶上昨天28公里的。中午的饭在三个小时后消耗殆尽,每天一瓶的脉动也破天荒地没到终点就喝完,真是小看了这13公里。

不过,师娘说得好,坡还能上天去?再长再陡的坡,总有个尽头,虽然今天的尽头只是一段坡的结束。


随着海拔的不断上升,吹在身上的风越来越大越来越凉,可因为爬坡的消耗,身上不停地出汗。休息的时候,小谭要我加件衣服,我说我只有厚的抓绒衣,而且我在不停运动出汗。他一点不容商量对我说:那我还穿着冲锋衣呢,越往上越冷,你还要停下休息。我乖乖拿出厚抓绒套上,后来我打心里感谢他,要是我有个女儿,择婿就以他为标准,太靠谱了。

4点20左右,我们到了折多塘昨晚就订好的客栈。


这时候的气温已经降到穿着厚厚的抓绒都不觉得暖和,但这并不能阻止我们去眺望屹立在东方的那座千年雪山,看过珠峰的我还是被她美哭了。

折多塘村并没有多少村舍,这里主要是骑游营地,打理算是精致的了,环顾周围,疲劳缓解了好多。


将行李放好后到饭厅等着吃饭,老板很贴心地烧了几大壶酥油茶给客人暖胃,旁边桌上的几个大学生主动跟我聊天,嘴巴甜得很,有一个一定要跟我合影,互相加了微信,我给他们拍了照片。

晚饭后洗衣服,在院子里意外的发现了昨天推车哥的车,他独特的挡泥板让我一下子就认出来,说明他也坚持到达了这里。


想想今天的坡,也不知道他的腿怎样了?唉,走在这条路上的人都是疯子。


做完一切,已是近八点的时间,天还没暗下来,天空美得无法忽略,但愿明天也是这样的天空。

折多山,我们要翻越你。





川藏线上的淮工人

工学院这个孩子就是一个诗人啊。

年轻真好。

注意安全,早点回来,家也想你了。







回响

高老师以40出头的高龄😄挑战川藏线骑行,勇气可嘉啊。她肯定没想到自己此举激起了多大的浪花。总之,她的同学圈炸锅了,自豪者有之,自叹者有之,也有想抓住青春的尾巴疯狂一把的:


小时候的伙伴一方面欣赏羡慕她飞得高远自由,另一方面心疼她飞得累不累。她的表达方式是:不转发不点赞





微投票





前情回顾

1、2016,骑行在川藏线(一):卞大哥说:你是上帝派来的

2、2016,骑行在川藏线(二):“求艳遇”

3、2016,骑行在川藏线(三):女汉子?女唐僧!

4、2016,骑行在川藏线(四):艳福不浅

5、2016,骑行在川藏线(五):你喜欢爬坡还是下坡?

6、2016,骑行在川藏线(六):他们一定是上帝派来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