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百幅传世书法赏析(三十七)神清气健脱尘俗

 鸿墨轩3dec 2020-12-26
师宋堂2018-09-04 15:22:05

中国百幅传世书法赏析(三十七)神清气健脱尘俗——神策军碑

《神策军碑》全称《皇帝巡幸左神策军纪圣德碑》,唐武宗会昌三年(公元843年)立于皇宫禁地,碑石大小不明。碑文记录了回纥汗国灭亡及安辑没斯来降等事,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此碑由翰林学士承旨崔铉撰文,集贤院学士判院事柳公权书写,更增添了此碑的艺术价值。加之此碑刻工精良,拓本与真迹无异,故后世奉为“柳书”代表作。唯一拓本存于北京国家图书馆。

拓本从“皇帝巡幸左神策军”起至“来朝上京嘉其诚”止约七百余字,但已有二百多字漫漶不清。仅就字口清晰的四百多字来看,不愧为柳氏传世的最佳书迹。其点画遒劲而富于变化,笔力凝练内含,骨力洞达,结体内敛外放,欹正相生,顾盼天成,气脉贯通,如深山道士,神清气健,超尘脱俗。清人孙承泽评此碑云:“书法端劲中带有温恭之致,乃得意之笔。”清人安岐《墨缘汇观》称:“其碑微有剥落,然字画中锋芒棱角,俨然如新,盖当时在禁中,少经捶拓也。”

《神策军碑》是柳公权奉旨所书,故其不敢有半点懈怠,将其一生勤学善思之积累表现一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神策军碑》是柳公权一生中最大的辉煌,其晚年之作无出其右者。因而,简单地从用笔、结体以及骨力来分析它,只能看到基本外形。古人云:“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因此,必须从通览的角度,认真揣摩其整体气势,不拘于一点一画一字,舒散怀抱而求其神韵,方能渐人妙境。柳公权从《玄秘塔碑》起,已基本泯去颜、欧风貌而注重己出,至《神策军碑》已臻完美。此碑浑然—体的大家气象,在中国书坛—千多年的时间里经久不衰,给人一种劲美、清朗的感觉。此碑又如白马银枪的罗士信,飘然而具清仪风骨,故苏轼云:“(其字)本出于颜,而能自出新意,一字百金,非虚语也。”米芾也说:“公权如深山道士,修养已成,神清气健,无一点尘俗。”

《神策军碑》拓本流传下来的仅为北宋所拓孤本的上册。原碑藏于禁宫,故捶拓较少,且原碑已毁,应是毁于唐末战火。据宋金石学家赵明诚《金石录》载:原拓本分装成上下两册,惜下册已佚。据此推测宋拓本应是最早存于北宋赵明诚、李清照夫妇手中。北宋亡后,上册最早归属南宋权相贾似道,上有“秋壑图书”章,末页有“封”印。贾似道被籍没之后,此本回归内务府,元时归翰林国史院,明又入内务府,明亡后归清人孙承泽、梁清标、安仪周、张蓉舫等人递藏。上世纪中叶此本被收藏家陈清华夫妇带往香港。1965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怀下,以重金购归,今藏北京国家图书馆。

附:《神策军碑》拓本节选欣赏

中国百幅传世书法赏析(三十七)神清气健脱尘俗——神策军碑

中国百幅传世书法赏析(三十七)神清气健脱尘俗——神策军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