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不动,外不发'',''腰不动,手不发''

 tjboyue 2020-12-26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5)而有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立如枰(6)凖(7),活似车轮,偏沈(8)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本是舍已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网络文章,纷繁复杂,良莠不齐。既有读之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真知灼见,亦有牵强附会、东拼西凑的垃圾文章,更有一些如玄幻小说般云山雾罩、故弄玄虚的。我辈习武之人,唯有努力提高自身水平,擦亮一双慧眼,才能在众多的文章中汲取营养。以我之见,通篇文章能够有一句话对自己有用,能够让自己记住就算是好的了。看此文用秒,分享朋友圈只需3秒!


拳论云:'内不动,外不发','腰不动,手不发':


拳论云:'内不动,外不发','腰不动,手不发'。打起拳来,小腹内部内气鼓荡,翻江倒海;外形则转臂旋腕,旋腕转背,旋踝转膝,以丹田内转为核心(原动力),贯串整体一系列的螺旋运动,非圆即弧。这种丹田内转功夫,可以使腹部脏器,特别是盆腔内的脏器,通过自我摩荡,自我按摩,而增强其机能,生精化气,有益于打通前后三关,舒通经络,通任督二脉。

丹田内转,是太极拳拳理拳法有机整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了解丹田内转的功法,必须与了解太极拳的整个拳理拳法相结合。

现在,只能从这套拳艺的一个侧面来阐述一下关于其内功(丹田内转)的一些特征。

1、意注丹田,气沉丹田,丹田真气充盈,是发动丹田内转的基础。

打拳时,先入静片刻,洗心涤虑,壹志凝神,检查全身放松状态,引真气下行,意注丹田,感到真气充盈丹田(发热)之后,再由丹田内转启动周身。而且是以外呼吸引动内呼吸,以真气带动小腹内的诸脏器取螺旋形式转动起来。所以,上场打拳起动之前,要适当延长预备式的时间。

2、由外及内,由内及外,内外结合,促使丹田内部转动起来

即拳论中讲的胸腰折叠与丹田内转结合。丹田内转,与其他功法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它不是孤立的动,不是静坐中求内动,而是内部与整个躯体一起动,动功与静功相结合。从打拳讲,打拳强调走身法,在身法端正的基础上,胸腰走螺旋劲,'刻刻留心在腰间',以腰为轴,以太极核的离心运动和向心运动带动全身,走立体螺旋劲,从腰到四肢,都是顺逆缠丝劲,所有动作都是圈,这种周身的螺旋运动是丹田内转的实质。

整套拳的大小动作都要与丹田内转相协调一致。如拳论所述:'内不动、外不发'、'腰不动,手不发','出肾入肾是真诀','节节贯穿,周身一家'。而且强调以这种内动作用为主、为先。同时又注意内动与外动(内功外功)相结合。丹田内转的方式,包括前后、左右、斜向、横向等多种立体螺旋方式。但都要与外形协调一致。

3、以提肛、松胯和两臀翻沉为特征的骨盆运动。

太极拳的丹田内转法,是呼吸运动、腹部运动、骨盆运动三结合的一种锻炼方式。拳论强调'裆走下弧'、'提肛、松胯'、'吸气收腹,呼气突腹','沉左臀翻右臀、沉右臀翻左臀'等等。

这些措施实质是增强骨盆运动。人体骨盆及骨盆肌正好象一个保护盆,从左、右,后、下几个方面来保护人体小腹内重要的脏器,手臂和脚腿则可以从前方保护它。打拳时经常提肛、松胯,沉翻左右两臀、会阴处一提一松,骨盆处髋关节立体螺旋式的上下转动,即斜向走'8'字形的运动。都可以使人注意会阴穴,增强人体下部的活动,从而使大脑皮质与下部内脏器官关系密切起来(即中医所讲的心肾相交),以调节内分泌机能。

并且可以使腹肌、骨盆肌,以及下部器官的各种括约肌、提肌、竖立肌,经过一收一放、一紧一松的锻炼,而保持良好的弹性,这对增强性机能和增加性激素都有积极作用,有助于取得'炼精化气,还精补脑'之功效。

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研讨、参考之用,不一定代表公众号意见,亦不一定完全正确,请客观思考,不盲从,不排斥。评论处大家可以补充文章解释不对或欠缺的部分,请勿谩骂。这样下一个看到的人会学到更多,你知道的正是大家需要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