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浦十景

 取经的兵 2020-12-26

南浦十景为湖北省鄂州市的十处自然、人文小景观。

鄂州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古有“鄂城八景”,多少年来,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鄂州八景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已经残缺不全。鄂州市委、市政府领导为了传承鄂州历史文化,建设美丽鄂州,决定在已建成的园林景点上,根据形势的发展,结合改造和建设,并委托几位对鄂州文史有研究、有热情的同志对拟建的南湖新景观给予重新命名。 

由市住建委牵头,组织文史专家,结合洋澜湖区域文化元素,拿出“南浦十景”的方案,经过认真讨论、分析、推敲,吸纳了市民提出的合理建议后,已确定了“南浦十景”的命名。

镜园书香

现在的“镜园” 命名为镜园书香。镜园地域中小学校众多,用镜园书香命名,既有历史底蕴,又有利于弘扬学习风气。 

最初拟定名为松篁觞咏(或吴王镜园) 

景点地址:现“镜园”。

松篁觞咏命名缘由:清代诗人刘浩翔《南湖泛舟》诗云:“南湖烟景复如何,秋日扁舟试一过。绿树斜分江郭小,青山串入楚云多。松篁影里传觞咏,鸥鹭丛中发棹歌。延赏却妨归骑促,翩翩雨盖历岩阿。”此诗情景交融,把南湖秋日的生态自然景观描写得生动有趣,静中有动,特别是“松篁影里传觞咏”句,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松竹林中,三二诗友围坐在一起,边饮酒边咏诗作赋的高洁雅境。镜园是一处闹中取幽之地,用“松篁觞咏”命名此园,既接地气,又有文化元素。

吴王镜园命名缘由:鄂州古称武昌,曾为三国吴王孙权故都,也是当时全国铸镜中心之一。历年来鄂州出土和征集的三国、六朝时期铜镜数量之多,在全国其他地区是罕见的。

鄂州铜镜,包括纪年镜和没有纪年的铜镜,种类齐全,图案丰富。它不但折射出汉、三国、六朝时期的历史文化的光芒,同时也构成了今天鄂州古铜镜的地方特色。

关于镜铭中的祝词,其中“帝道始平”始见于黄龙元年(229)镜的铭辞中。这个铭辞应与孙权称帝有关。孙权自公安迁徙鄂,欲“以武而昌”,改鄂县为武昌,魏黄初三年(222)十月,孙权自立年号,称吴黄武元年。其后在武昌(今鄂州)称帝,改黄武八年为黄龙元年。

镜园面对南湖,除含有元代诗人丁鹤年的“湖山新雨洗炎埃,万朵青莲镜里开”的诗意外,还应有彰显鄂州“古铜镜之乡”的内涵。 [1]

陶公官柳

景点地址:现“官柳小游园”。

命名缘由:据《武昌县志》载:“陶侃为武昌(今鄂州)太守,尝课诸营种柳。”此时陶侃把种植柳树作为政府部门的硬性任务来完成。从此,柳树被鄂州人称为官柳。古往今来,许多到鄂州的诗人见武昌官柳成阴,婀娜多姿,不禁想到了陶侃的功德。唐诗人钱起诗曰:“晚泊武昌岸,津亭疏柳风,数株曾手植,好事忆陶公。”杜牧诗云:“行看武昌柳,仿佛映楼台。”苏轼诗咏:“春江渌涨葡萄醅,武昌官柳知谁栽。”陶侃身居高位,不忘绿化美化环境,为民谋福祉,值得鄂州人永远怀念。 [1-2]

屈子颂橘

景点地址:洋澜湖西南角拟建“橘园”。

命名缘由:公元前280年前后,屈原被楚顷襄王革职,将他从汉北流放到南方荒僻之地,流放期间,他曾行吟到鄂渚,在《涉江》中写下了“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的诗句。屈原是一位品格坚贞的诗人,他在《橘颂》中借橘树的形象表明自己所坚持的理想。鄂州江边古有“三闾大夫庙”,今西山有“望楚亭”,皆是对这位爱国诗人的纪念。今天,我们把橘园命名为“屈子颂橘”,不仅传承了优秀的历史文化元素,弘扬了屈原的爱国精神,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橘园中拟建设的“芸香亭”改名为“橘颂亭”。

渔翁钓月

此游园位于洋澜湖的中心区域,东可以看明月从湖中起,西可以看明月从湖中落。 

最初拟定名为湖心奁月(或南湖秋月)

景点地址:现“凤凰小游园”。

命名缘由:此游园位于洋澜湖的中心区域,东可以看明月从湖中起,西可以看明月从湖中落。清代诗人王渭鼎《南湖映月》诗云:“南湖秋月接樊川,夜月苍凉上钓船。月色入湖天在水,湖心奁月水如天。倒悬素影开明镜,直吐元珠净暝烟。蟾兔正当三五满,清辉直与水同妍。”取“湖心奁月”或“南湖秋月”作为南湖十景之一,既符地理环境,也具诗情画意。

桴院荷风

景点地址:五丈港附近拟建设的“荷塘月色”园。 

最初拟定名为芙蕖熏风或桴院荷风。

芙蕖熏风命名缘由:古代,洋澜湖水域不仅鱼肥虾美,而且荷花飘香。丁鹤年《南湖度夏》诗云:“南浦幽栖地,当门罨画开。青山入云去,白雨渡湖来。石润生龙气,川光媚蚌胎。芙蕖三百顷,何处著炎埃。”又《武昌南湖度夏》诗云:“湖山新雨洗炎埃,万朵青莲镜里开。日暮菱歌动南浦,女郎双桨荡舟来。”丁鹤年两诗极力赞美南湖荷花,可见当时南湖荷花之盛。“芙蕖”用“熏风”修饰,隐喻荷香十里之意境,作为南浦十景名称,无论从气势抑或韵味上,都让人浮想联翩。

桴院荷风命名缘由:洋澜湖大闸处,在杂树丛生中斜卧着两匹石马,这里便是明代抗倭名将熊桴的墓园。

熊桴(15071569年),字元乘,鄂州市太和人。明代抗倭英雄,屡建奇功。隆庆三年病故于军旅之中。朝庭赞其“以死勤事”,追封兵部左侍郎。其遗体被乡人接回安葬县东之五丈港处。西山曾修建“伏虎楼”以纪念他。

熊桴生前著有《诗选》、《乡约》、《镜湖集》、《水陆事宜》、《抗粤疏议》等书。

南浦归雁

景点地址:洋澜湖东岸拟建设的“湿地公园”。 

此园利用堤、岛、水岸展水生、湿生植物,用“凫雁呼”意象命名,更现湿地鸟与自然之野趣,生态环境之优美。

命名缘由:明代诗人谭元春《南湖夜月》云:“明月涵南湖,湖中凫雁呼。霜气结乱声,能使明月孤。明月平湖水,水明光未已。奇寒欲作冰,冰成寒不止。”此园利用堤、岛、水岸展水生、湿生植物,用“凫雁呼”意象命名,更现湿地鸟与自然之野趣,生态环境之境界。

野梅傲雪

苏东坡在《武昌西山诗》中说,“忆从樊口载春酒,步上西山寻野梅。”1988年,鄂州市把梅花作为市花,体现了当代鄂州人对梅花的喜爱,更寓示了鄂州人民克难制胜的斗争精神。

最初拟定名为梅园春深

景点地址:丁家湾拟建设的“香雪梅灿”园。

  命名缘由:自古以来,鄂州人对梅花的欣赏、梅树的栽植情有独钟。每到初春来临,腊梅傲雪,芬芳四溢。苏东坡在《武昌西山诗》中说,“忆从樊口载春酒,步上西山寻野梅。”清代诗人施闰章《九曲亭置酒》云:“最怜古木摧残尽,西岭何当问野梅。”清彭玉麟《题梅花石刻》云:“醉磨盾墨画枯梅,疏影横斜乱写来。付与樊山苍铁石,长春不老总花开。”1988年,鄂州市把梅花作为市花,体现了当代鄂州人对梅花的喜爱。南湖东岸拟建的以梅花为主景的公园,传承了鄂州人爱梅赏梅的传统。梅园用“春深”形容,极富诗情画意,回味无穷。

瓦窑览胜

景点地址:新庙司徒街南拟建设的“瓦窑嘴遗址公园”。

  命名缘由:此公园为东汉至六朝时期古窑遗址。19793月,市博物馆对该窑址情况进行过调查,发现暴露在梯田的断面上有两座残存窑炉,并采集到陶瓷罐、钵、缸、盆、碗、匣钵以及筒瓦、板瓦等遗物残片。瓦窑嘴遗址文化遗存,彰显了鄂州古代陶瓷技术曾经的辉煌,承载着鄂州厚重的文明史。把“瓦窑遗(览)胜”作为南湖十景之一,可谓名至实归。

鹤年赋诗

景点地址:拟建设的“南湖春晓”园。

命名缘由:将此景点中拟建的“春晓亭”改名为“鹤年亭”,因为元代大诗人丁鹤年曾在南湖隐居,理应修亭纪念。据文献记载,明太祖洪武十二年(1379年),丁鹤年隐居于洋澜湖畔,过着耕读自娱的闲适生活。他洁身自好,不喜交游,平时读经学史,钻研诗律,写下了大量的诗作。丁鹤年死后,葬于西山寒溪。因丁鹤年至孝,通判尹觉为其筑墓立碑,上刻“丁孝子墓”,清黄安教谕,鄂州人柯茂枝为其撰写《元孝子丁鹤年墓碑文》,乌斯道为其撰写了《丁孝子传》,柯、乌二人对丁鹤年的诗才和孝道高度评价。为纪念这位诗才横溢、至诚至孝的大诗人,此景点命名为“鹤年赋诗”,于古于今,不失为最佳选择。 

玉兔观海

景点地址:洋澜湖东端水域中心拟建设的“兔墩环碧”园。

命名缘由:湖心小岛兔儿墩是天赐鄂州的一块风水宝地,目前拟在兔儿墩上建一慧明楼及亲水平台等设施,颇得园林设计之妙。明代诗人陈荣《南湖映月》诗云:“漠漠平湖万顷宽,良宵倒浸挂轮寒。自缘月姊悬银鉴,却讶冯夷捧玉盘。星斗光摇天上下,山河影泛浪弥漫。个中风景清如许,输得渔翁把钓竿。”岛中建阁是为“水阁”;置身“水阁”远眺近观,天际流云,湖底倒影,山峦叠嶂,尽在眼前。取《南湖映月》诗境,名该园为“水阁云天”,既有文化元素,又接地气,可谓不二选择。 

湖心小岛兔儿墩是南湖的一块游览胜地。清代诗人王渭鼎的《南湖映月》诗云:“南湖秋月接樊川,夜月苍凉上钓船。月色入湖天在水,湖心奁月水如天。倒悬素影开明镜,直吐元珠净暝烟。蟾兔正当三五满,清辉直与水同妍。”取《南湖映月》诗境,该园命名为“玉兔观海”,既有文化元素,又接地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