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魅力依旧的花轿迎亲

 取经的兵 2020-12-26

魅力依旧的花轿迎亲

       花轿迎亲是宋代流行的一种婚姻礼俗。我的家乡临江钮墩用花轿迎娶新娘一直延续到上世纪60年代初期。现在,迎娶新娘很多人都改用了轿车,花轿便被轿车代替了。
  不过,传统仍有传统的魅力,用花轿迎娶新娘的场景又出现了。日前,笔者在华容老街便看到了这样的迎亲队伍。新郎身着大红状元装,胸口戴着大红花,骑着高头大马;新娘头披大红盖头,坐着八抬大轿;乐队伴奏,热闹的迎亲场面引来过往行人围观。这支花轿迎亲的队伍十分壮观,前呼后拥几十人。在迎亲的队伍中也包括了8至10人的鼓吹乐队,鼓手们吹吹打打,为传统婚礼增添了光彩。
  花轿迎亲,有许多风俗活动。比如,迎亲的队伍来到女家,女方听到娶亲来了的信息后,并不是立即就迎进门来,而是将家里的大门紧闭,或是拦起来,这叫拦门。这时,便要有一番礼仪性的对答———先由娶亲之人喊“开门,开门,别误吉辰!”随后,女方隔着街门向外喊话,要求鼓乐手们奏一些喜庆乐曲,或者由娶亲之人唱拦门喜歌。拦门到了一定的时间,娶方才能进门。旧时有一些地方,姑娘的“开脸”(即用丝线将脸上的汗毛搅掉)和装扮是娶亲之人到来了才开始的。此刻,这边送亲的陪着娶亲的和新郎,那边的新娘子则同时在装扮。装扮完毕,新娘由送亲太太搀扶上轿,或由姑父、兄长背上轿。离别之时,新娘可能哭哭啼啼,但这不犯忌讳,新娘哭哭啼啼上轿,人们认为这是大吉大利。据说,新娘哭得越响亮,婆家越发旺。许多地方婚礼中则有“哭嫁”之举,有大套的《哭嫁歌》:……哭声爹和娘,女儿嫁他乡,嫁妆好丰盛,颜面漆了光……有些地区,娶亲的轿子离开以后,娘家人要泼一盆水,表示女儿如泼出去的水。花轿娶亲的归途,必须走另外一条路,因此有时候要绕着路走,称“不走回头路”。如果路上碰到庙、井、祠、坟、大石、大树等,都要把娶亲轿子遮起来,为的是避邪。如果遇到另一家娶亲的,轿夫们要比试技艺,尽量使轿子抬得平稳一些。如果遇到出殡的,娶送亲人员都要说:“今天吉祥,遇上宝财啦!”以化哀为喜。
  此外,还有压轿、锁轿、颠轿、照轿、传袋等风俗活动。“压轿”,就是当男方派出的迎亲队伍抬着花轿去女家迎接新娘时,不能让花轿空着,得找一个父母双全的童子坐在轿子里压轿,寓意新婚夫妇和谐到老、早生贵子之意。等花轿到了女家并接上新娘之后,又要“锁轿”,据说是确保不让妖怪钻进去。一路上还要“颠轿”,就像人们在影片《红高粱》中所见到的,除了具有戏谑新娘索讨喜钱的恶作剧成分外,据说兼带有避邪作用。等花轿抬回男家,照例只许停放在大门口,得先由一个喜婆开启轿帘,拿一面小镜子对准轿内上下左右环照一周,叫“照轿”,意思同“照妖镜”差不多。确认无碍后,再请新娘下轿,还得“脚不沾地”,就是用红布口袋或麻袋之类的织物,从花轿前直到“拜天地”的花堂上铺一条袋路,亦称“传袋”。新娘必须在别人的索引下,走在这条路上经登花堂。这个仪式,一方面是以“传袋”谐音“传代”,讨“传宗接代”的口彩,另一方面又突出“新妇到门,弗令履地”,确保妖孽没跟随花轿和新娘混进男家等等。总之,花样百出,不胜缕述。
  花轿迎亲的风俗,都从不同侧面折射出人们在举办充满喜气洋洋的婚礼活动时祈祥祝福、祛灾避邪的文化心理,一直行之如仪,从未间断地传承到近现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