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鄂城民谣“老十景”:一鼓楼

 取经的兵 2020-12-26

鄂城民谣“老十景”:一鼓楼

编者按:风景秀丽的自然景观、历史悠久的人文景区、标志性建筑等作为一个地区或城市的名片,凝聚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历代群众和文人墨客常常用数字归纳这些地方名胜景点,编成歌谣流传。鄂城民谣就有“老十景”:“一鼓楼、二宝塔、三眼桥、四眼井、五(邬)家巷、六大坊、七星(仙)塘(堂)、八卦石、九曲亭、十字街。”鄂城民谣“老十景”到底是何年何月开始在民间流传的谁也说不清,加之地方方言口语习惯,所以就一个景点而言或许就有几个版本的名称或说法,谁对谁错无法界定。现将这“老十景”作个比较系统的整理,以飨读者。
  老城内的街道纵横交错,繁华热闹的老商业街上的那座跨街而立的拱形城楼格外显眼,这座跨越时空最长的古代建筑过街楼,即民谣“老十景”内的“一鼓楼”。
  这座楼的南、北两个拱形顶正中墙上镶嵌的石刻上标明着这座楼的名称“庾楼”。它另一面墙上一块青石刻的是“庾亮楼”。其实这座楼还有“古楼”、“鼓楼”、“南楼”、“端门”、“谯楼”、“玩月楼”和“庾公楼”等称谓。
  就仅仅一个楼名而言,“南楼”、“端门”因其方位而得名;“谯楼”、“鼓楼”是因其楼上设报更之鼓而得名,民间还有此鼓兼有战时指挥之功能的说法。鼓楼位于古武昌城的城中心,站在楼上可观其他八个城门,有战事时,以白天击鼓、夜间点灯笼指示各城门的战况;“庾亮楼”、“庾公楼”、“庾楼”和“玩月楼”则因东晋太尉庾亮在武昌时登楼赏月得名。
  《鄂州市志》记载称:“庾亮楼(古楼),建于三国至明清时代。”鄂城话的方言“古”“鼓”一音,无论“古楼”也好,还是“鼓楼”也罢,反正现在城内只有这一座谯楼。

  鼓楼曾历经多次维修,虽然每一次的修建都融入了时代的影响和主修人的意志,但跨街而立石砌圆拱的基本外形都没有变过。如今展示在世人面前的鼓楼是1940年在原来基础上修建的,不知道是否因为正值沦陷时期的影响,城楼外形似乎含有日式建筑的特点,城门洞加高加宽就是适应机动车的需要。据说,原来高大的石砌圆拱内东西拱边墙上有四个大的铁环。传说那是明代余阁老死无葬身之地悬挂棺材用的环子,不知道是否是这次改建时拆除了。鄂城民间至今仍然流传着出殡抬柩不能从鼓楼洞过的习俗,就是因为此洞中曾经是余阁老悬棺之处的原因。老楼为亭式木结构,城楼上还建有一个大约可存放两三个立方水的应急灭火用的水池。解放初期,城楼还是鄂城县图书馆所在。
  如今,城区高楼大厦林立,“鼓楼”显得矮小了许多,但它一如既往地俯瞰着老城的古今,见证小城沧桑,检阅着拱形门洞下穿梭如鲫的长衣短衫、长辫短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