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是“明堂”不是“明塘”

 取经的兵 2020-12-26

是“明堂”不是“明塘”

      说是明堂的有“明堂市场”,说是明塘的有“明塘小学”。人们似乎醒悟到,同是一地的明堂的“堂”字是误写,因为这个地方过去曾是一处水塘。难道连教书育人的明塘小学的“塘”字也错了?于是,一个为“明塘”正名的话题在市民中悄然议论开来。
  究竟是“明堂”还是“明塘”?我带着历史的疑问,对吴都进行再探古,却发现这一地方历史上叫明堂湖。那么,这一地方为什么有的单位叫“明塘”呢?这就必然要说到今天的明塘小学。
  明塘小学只是近十几年才叫起来的,其实应叫明堂小学。它的前身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学宫,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我在这里把明塘小学向前推移进入历史的深处,即:明塘小学———市一中———上世纪70年代曾叫五七中学———县一中———清代叫学宫———明代———元代———宋代学宫迁至县南门一里许,即现在的明塘(堂)小学……据《武昌县志》载录:学宫在县治东南南门外,右倚西山,前临南湖。晋征西将军庾亮在武昌县开置学宫,起立讲舍,又缮造礼器俎豆之属,将行大射之礼。
  宋(代)崇宁(公元1102年)中,迁于县治南里许,建讲、道堂二,淳熙中,县令周复迁县治东南,即今址。
  元(代)至元中,改寿昌郡学为府学,大德中,析为武昌县学……明(代)洪武三年,知县孟吉建大成殿、明伦堂、两庑东西舍。正统四年,知县许诚建大成门五楹,东西庑十楹……由此可见,明堂湖上的“学宫”即讲堂、学堂,又有明亮之堂的寓意,有近千年的历史,其建筑群庞大,是宋代以后元、明、清历代的学府所在地,古城文化、教育的中心。
  到了清代,“学宫”成了古城尊孔、祭孔的地方。据《武昌县志》记载:顺治二年又定每岁春秋仲月上丁日,致祭。如遇有事,或次丁,或下丁,通行直省、府、州、县遵行。定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孔子谥号。九年,御制卧碑文,颁勒各学,置明伦堂之左……康熙五年,知县熊登建东西两斋。十二年,修东西两庑。二十年,颁学宫祭礼……从以上《武昌县志》的记录,明堂(湖)这里不仅有千年学宫,还有魁星楼、明伦堂及文庙。武官过此下马,并禁止在周边放马。同时又是文官进文庙朝拜的地方。
  是“光明”,是学堂、讲堂、明伦之堂。同时,这里是“南湖印月”的地方,月光之夜,学宫边的湖水也是亮堂堂的,这里曾是诗人咏月的地方,“明堂”成为古城十大美景之一。
  从以上明塘(堂)小学的历史来看,明堂并非“明塘”,也没有看到“明塘”的蛛丝马迹。最近,我从《鄂城市地名志》上看到关于明堂的载文:“明堂路,该路中段南侧,原是明堂湖,现为明堂广场,故名。”又《武昌县志》县市图有明堂湖及学宫(现在的明塘小学)的标注。《武昌县志·学宫》有清代道光年间“将明堂湖禁止取鱼,搅(水)草勒碑定案”的载文。
  据此可见,是明堂不是“明塘”。那些有“明塘”标记的,尤其是明塘小学的“塘”字应改为明“堂”。今人负有宣传、创建历史文化名城的责任,应为建设吴都历史文化名城作出贡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