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早春图》鉴赏

 取经的兵 2020-12-26

《早春图》鉴赏     

                         

郭熙(1020-1109),北宋杰出画家。字淳夫。河阳温县(今河南孟县)人。世称郭河阳。擅长山水,初年多巧细工致,后学李成,锐意摹写,深入堂奥,融贯既久,自成一家,所画寒林,得渊深旨趣,画巨障高壁,长松巨木,善得云烟出没,峰峦隐现之态,无论是构图、笔法,都被称为独步一时。他善作鬼面石,乱云皴、鹰爪松针、杂叶相半。他主张绘画要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反对不可居不可游的虚无缥缈的山水,反地因袭守旧,主张在兼收众览的同时师法自然。其作品有:《早春图》、《春山访友图》、《江山万里图》、《关山春雪图》、《幽谷图》、《溪山秋霁图》等。 其中《早春图》是郭熙的代表作,《早春图》轴纵158.3厘米,横108.1厘米,绢本,水墨。画左署款早春,壬子郭熙笔,作于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钤有郭熙笔长方印。

     在此画中郭熙試圖表現冬天過完,天氣剛剛轉暖的季節,樹木正在發芽,溪水正在解凍,整個畫面氤氳著一種潮濕的水氣,氤氳著一種早春時節萬物生發的快樂。郭熙用比較帶水份的筆墨一層一層渲染岩石,使堅硬的石塊看起來像雲一樣舒卷流動,因此,也有人稱郭熙的畫法為「捲雲皴」。郭熙在他的一本畫論中也提到「渲」、「染」的技巧,也可以看出他比較更重視水份與墨的混合層次。                                                                                                        

     「早春圖」在畫面的正中央仍有一個主峰,但是主峰不再是永恆不變的,而是由下面許多山峰交互運動的結果,郭熙似乎不完全追求「穩定」,也更重視「變化」。右側的水從岩石間急瀉,用線條表現速度;左側遠處的水,流在平坦的土壤中,則改用渲染,可以看到畫家對細節的講究。    左边汀岸旁系着一条小船,岸上渔夫肩挑着担子,渔妇一只手抱着一个孩子,另一只手牵着一个孩子,正有说有笑,喜逐颜开地往家走,前面跟着条活蹦乱跳的小狗,煞是可爱。在他们回家的路上,一渔夫正舍舟登岸。山径栈道上,更有樵夫旅客行走往来。   这是一幅典型的北宋的全景山水画。在畫面左側有郭熙的題「早春,壬子年,郭熙畫」,這是中國畫家在畫面上留題的比較早的例子。到了清朝,乾隆皇帝在畫的右上角題了詩,呼應「早春」的主題:「樹纔發葉溪開凍,樓閣仙居最上層,不借桃花聞點綴,春山早見氣如蒸。」

      郭熙著有一部重要的山水画论著,叫《林泉高致》,他在里面提出了著名的三远法理论,对后世的绘画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早春图》的构图就是三远法理论的充分证明:从水边山石到远方山峰自上而下的高远;从前山望后山,茫茫无限的深远;从近山望远山,恬淡缥缈的平远。他将三远法结合使用,巧妙地展示了峰峦秀挺,烟霭浮腾,林木舒发,溪流淙淙的景象;渔夫樵子,旅客游人,置身其中,个个意态欣然

 

      整个画面给人的感觉是,山川里荡漾着清新的气息,饱含着活泼的生机,洋溢着喜悦的情绪。景致空明、净洁,幽趣万千。郭熙常论山的画法说: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春山淡冶而如笑形容他这幅《早春图》确是再恰当不过了。

        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有郭熙的《早春图》轴,堪称其经典之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