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代辛弃疾《水调歌头·折尽武昌(鄂州)柳》赏析

 取经的兵 2020-12-26

水调歌头·折尽武昌柳

宋代:辛弃疾

折尽武昌柳,挂席上潇湘。二年鱼鸟江上,笑我往来忙。富贵何时休问,离别中年堪恨,憔悴鬓成霜。 丝竹陶写耳, 急羽且飞。

序兰亭,歌赤壁,绣衣香。使君千骑歌吹,风采汉侯王。莫把离歌频唱,可惜南楼佳处,风月已凄凉。“在家贫亦好”,此语试平章。

    这是1179年辛弃疾奉命由湖北转运副使调任湖南转运副史,同僚在南楼为他饯行时,他即席写下的豪壮词作。

[注释] ●折尽二句:折武昌之柳,赠友告别,即将挂起风帆上溯潇湘。古代临别时常折柳相送。●二年二句:用拟人手法,寓痛楚于诙谐之中,诉自己因不受朝廷信任,几年来忽东忽西调动,以至长江中的游鱼飞鸟都熟悉自己,并发出哂笑。●富贵三句:诉说自己不问荣华富贵,但求报效国家,抵御外侮之志,但恨这次调动时,已步入中年,面容憔悴,两鬓染霜,却壮志难酬,一事无成。●丝竹二句:写欢宴场面,人们陶情于丝竹,奏起“霓裳羽衣曲”,觥筹交错。写,同泻,形容乐声飞泻。●序兰亭三句:来宾个个绣衣飘香,儒雅风流,使人想起东晋王羲之、谢安等在兰亭宴咏;想起当年苏轼诵唱《赤壁怀古》慷慨风流之状。●使君二句:写在座的贵宾“周总领、王漕、赵太守”,风采照人,不亚于天下倾慕的汉侯王。●风月已凄凉:既是诉说自己的心境,也是叹国家歌舞升平的虚象,遮盖不了风雨飘摇的危局。●在家二句:请诸位同僚,品评一下唐戎昱的“在家贫亦好”的诗句,流露了希望归居田野、远离官场的悲愤情绪。平章,品评之意。

[作者]辛弃疾(公元1140年-1207年),南宋爱国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 辛弃疾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现存词600多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公元1207年秋,辛弃疾逝世,年68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