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行与棒槌(二十八)

 国学正典 2020-12-27



内容来源:本文由国学正典(ID:guoxuezd)原创首发,转载请在后台联系正典君进行授权。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 | 正典君
第  1139  篇深度好文:1473字 | 4分钟阅读



 


《莲香集》原文:
徐晋如老师校注版:


悵別詞

送郎揚子江,郎似江心浪

一夜起秋風,頭白從飄蕩。

其二

計得見郎時,嫁郎如未久。

郎遊幾度䢜,看取門前柳。

其三

大姑與小姑,認郎已如故。

若道夢隨郎,儂亦曾知路。

據其三「大姑與小姑,認郎已如故」之語,知三首乃別孟陽之作。

揚子江:長江下游古有揚子津,故稱揚子江。此起興之辭,非實至其地。

喻其飄蕩不已。

謂一夕秋風起,相思不已,願終身從汝飄蕩。

以嫁郎者自喻。謂與郎上回相見,尙恐是初嫁歡濃時。

謂門前柳色年年換,而郎幾曾䢜來?

宋歐陽修《歸田錄》卷二:「江南有大、小孤山,在江水中嶷然獨立,而世俗轉孤爲姑,江側有一石磯謂之澎浪磯,遂轉爲彭郎磯,云彭郎者,小姑壻也。」〇如故:如故人。

謂我亦識郎去時路,何竟未能夢魂隨郎而去?此用倩女離魂之典。倩女離魂《太平廣記·神魂一·王宙》:清河張鎰有女倩娘,幼時嘗口許其甥王宙。宙與倩娘嘗思感想於夢寐,家人莫知。後鎰以女另配賓僚,倩娘抑鬱成病。宙亦深恚恨,託以當調請赴京。倩娘步行跣足而至。遂連夜遁去。至蜀,凡五年,生两子。二人歸家省親,舟中倩娘與室中倩娘翕然而合為一體。始知隨宙至蜀者,倩娘之魂也。

離恨曲

玉壺雖已缺,一片為君存。

欲別千重意,人前不敢言。

其二

楊柳條條弱,離人夜夜情。

妾心絲不斷,羞眼一燈明

謂月縰暫缺,而仍有一片冰心,長為君存。〇玉壺:指月。〇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前句狀離思之繁多,後句寫思念之頻。

絲:諧音「思」。

怕見燈光刺眼。羞:怕。

“青年作家”校注版:

怅别词(其一)

送郎扬子江,郎似江心浪。

一夜起秋风,头白从飘荡。

怅别:诗意离别。

扬子江:长江从南京以下至入海口的下游河段的旧称,流经江苏省、上海市。扬子江因古有扬子津渡口而得名,江阔水深浪大受潮汐影响比较强烈。

怅别词(其二)

计得见郎时,嫁郎如未久。

郎游几度归,看取门前柳。

几度:几次。

看取:取,作助词,无义。唐·孟浩然《题大禹寺义公禅房》诗:“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宋·张孝祥《水调歌头·为方务德侍郎寿》词:“看取连宵雪,借与万家春。

怅别词(其三)

大姑与小姑,认郎已如故。

若道梦随郎,依也曾知路。

如故:跟过去一样。

离恨曲(其一)

玉壶虽已缺,一片为君存。

欲别千重意,人前不敢言。

离恨:离别的愁苦。

千重意:心事重重。

离恨曲(其二)

杨柳条条弱,离人夜夜情。

妾心丝不断,羞眼一灯明。

离人:古代文人们常用的一个词语,常代表伤感,指离别的人、离开家乡的人。

:难为情,害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