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许振东:河北文安名臣周惠达是陕西延川人吗?

 倚月临风 2020-12-27

北朝名臣周惠达是河北文安人,可在网络上进行搜索,百度、360等主要搜索引擎给出的答案都是“延安延川县文安驿人”。内中多还有解释说:“据著名历史学家王梦樵考证,其地在今陕西省延川县西,当为今文安驿人。王梦樵先生到底是根据什么材料来考证的已很难查知了,尽管河北文安与延川文安驿,两地都有“文安”两字,可两地相差千里,决不能搞混。

百度百科与360百科对周惠达的简介几乎是相同的,均为:“周惠达(?~ 544)北周(北周为错,应为北魏)、西魏大臣。字怀文。延安延川县文安驿人。性谦逊,位显不居功,唯才是举,被授仪同三司。卒于大统十年(544),隋开皇年间,隋文帝追封其为萧国公。”这段简介除去籍贯的解释有问题,其它方面都是准确的。

现存对周惠达记载得最早,也是最详细、最可信的史料为 《周书》卷二十二列传第十四、《北史》 卷六十三列传第五十一的周惠达本传。两处对周惠达的籍贯及家世有着大致相同的记载,前者为:“周惠达字怀文,章武文安人也。父信,少仕州郡,历乐乡、平舒、平成三县令,皆以廉能称”;后者为:“周惠达,字怀文,章武文安人也。父信,历乐乡、平舒、成平三县令,皆以廉能称。”两者都说周惠达是“章武文安人”,那么这个“文安”,应该是在河北文安,还是陕西延川呢?

           

经查,古代延川县确实与文安有些关系。如太原刘榖纂修順治18年刊印《延川县志》卷一载:“延川县古朔方地也。禹贡雍州之域。春秋时为白瞿所居。秦为临河县,隶上郡。汉初仍旧名西魏,改为文安县,旋改为文安州。隋开皇初,郡废,改为延川县,取境内延水为名。”又,谢长清纂修國立北平圖書館1933年出版《重修延川縣誌》卷二载:“延川为县起自隋开皇初年,取吐延水为名。古为雍州之域,春秋时白瞿所居。秦汉属上郡,魏武时,郡省晋立,临河县寻废,属赫迪夏。魏国临河,故城置安人县,又分置文安县,寻改为文安郡。后周无所更,隋开皇三年废。诸郡国因废,文安县寻改为文安郡,始置延川县。”从此两种版本县志所记来看,古时延川曾称过文安县、文安州、文安郡,但未见与章武发生任何关联,因此,说周惠达为陕西延川人,证据是不充足的。

下面再看看不同地方史志对河北文安的记载。陈桢修、李兰增等纂民国十一年《文安县志》卷一《方與志·沿革》载:“晋属章武国。《晋史》泰始元年置,章武国县四,文安其一。魏属章武郡。《魏史》章武郡领县五,文安其一。”又,四库本《畿辅通志》卷十三《建置沿革》载:“汉置文安县,属渤海郡。后汉属河间国,晋属章武国。后魏属章武郡,隋属河间郡,唐初为瀛州。”此两条材料,均说明河北文安曾属过章武国、章武郡,是章武这个行政建置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辞海》(1989年版)释:“章武,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河北黄骅西南。北齐废。西汉黄河在此入海,置有盐官。郡国名。晋泰始元年(公元265年)置国。治东平舒(今大城,北魏改平舒)。辖境相当今河北大清河、海河以南,文安、大城以东,沧州市、海兴县以北之地。魏改为郡,辖境略大。隋开皇初废”据《汉书》《史记》等所载,公元前157年(汉文帝后元七年)六月,汉景帝即位时封其舅舅窦广国为章武侯,章武县为章武侯国。三十五年后,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废章武国复置章武县。公元9年,王莽改章武县为桓章县。东汉建武元年(公元25年)复章武县名。献帝建安十年(公元205年)曹操在渤海郡中划出部分县设立章武郡,属冀州刺史部,章武县为郡治所。公元220年(魏黄初元年)魏国建立以后,章武郡治迁至东平舒(今廊坊大城县境内)。公元556年,北齐将章武县撤消并入高城县。

河北文安而非陕西延川,就是古代章武置下的属地,也可通过查考其它史料,根据其所处位置,来进一步说明。如《北史》卷四十七列传第三十五载:“孝昌中,杜洛周陷蓟城,休之与宗室南奔章武,转至青州。葛荣寇乱,河北流人,多凑青州。”《魏书》帝纪第十二《孝静纪》载:“五月甲寅,诏齐王为相国,总百揆,封冀州之勃海、长乐、安德、武邑,瀛州之河间、高阳、章武,定州之中山、常山、博陵十郡,二十万户,备九锡之礼;以齐国太妃为王太后,王妃为王后。”《太平寰宇记》卷六十七:“晋分瀛州之东平舒、东州、文安、章武四县,置章武国,县在古文安城。至后魏太和十一年,置瀛州,以统章武郡,县遂归瀛州。北齐,废章武,入文安。”这三部史料内所涉及的区域、地名,无一不在今河北文安附近,此进一步说明古代章武文安即在今河北文安所在区域。

综上所述,古代章武文安不在今陕西延川,北朝名臣周惠达也不是陕西延川人,他只能属于河北文安。河北文安完全有理由把周惠达作为自己本地的乡贤来宣讲颂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