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部小说,将带来一个新“市” ——宋江家乡拟建水浒市的冷思考

 倚月临风 2020-12-27

3月29日,凤凰网资讯频道推出一篇题为《山东省委书记、省长听取建议成立水浒市的汇报》的消息,颇为引人耳目。消息称,3月26日上午,全国省级山东商会会长座谈会在济南隆重举行。省委书记刘家义,省委副书记、省长龚正出席座谈会并做重要讲话。会上商会党委书记、会长刘继臣的发言引起很大轰动,成为两天来会议关注和议论的热点。

会上,刘会长提出,水浒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山东人的一张名片,名振海内外;但鲁西南水浒旅游资源浪费严重,缺少统一规划和管理。他以为,由于历史原因,一个很有价值的水浒旅游文化,被搞的四分五裂,梁山划归济宁,郓城巨野划归菏泽,东平划归泰安,阳谷划归聊城,多头管理,各自为战,互相竞争,根本留不住人,效益低下,十分可惜!为此,他建议成立水浒市,把跟水浒有关联的县整合一起,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充分发挥文化品牌效益,让游客进得来,留得住,还想来。当下修复景点已有基础,梁山投资十亿元挖了两个湖,改变了水泊无水的状况,郓城的某人用辛苦赚的几个亿钱建起了水浒城和宋江湖等。当然,就目前条件而言还不理想,还需要整体规划和大投资,文化旅游是国家发展战略的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希望山东借势发展,乘势而为,尽快成立水浒市。刘会长的此提议得到省长的高度评价和与会的山东省政府各厅局委领导的热议,赞不绝口,大家普遍认为,会长的“发言水平高,站得高,看得远,讲实话,有内容,很有实操价值”。

刘会长拟建立水浒市的建议,充分体现出宋江故乡人民想干一番事业的高涨热情,非常值得肯定。但就这样的动议,是否可行?或究竟该怎样进行?另换个角度而言,一部小说,将带来一个新市。我们是要欢呼呢?还是要多一些更冷静的思考?我以为,后者更为必要。

学界一般以为,《水浒传》产生于元明之际,其为世代累积型的作品,经过从北宋末到明代初年间近四百年的形成过程,有不少民间传说、下层艺人等的不断丰富,最后经施耐庵或罗贯中等的修改润饰而成。几乎与《水浒传》问世同时,我国还出现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又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此书很多人以为作者是罗贯中,其实也不尽然。该书也同《水浒

传》一样,为世代累积型的作品,非一个人独立创作而成,他的形成时间要比《水浒传》更长,约有八、九百年之久。此书最早问世的刻本上题“西晋平阳侯史传、后学罗贯中编次”,是在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所作注的基础上,吸收不少民间传说成分而成的。大家一般以为《三国演义》是“七分实事、三分虚构”,其中虚构的部分,有的时候也让人误以为是实的,从而引出一些笑话或话柄。如明代嘉靖年间的大名士王世贞路过三国旧地有一个名叫落凤坡的地方,就写了一篇《吊庞士元》的诗,以悼念在其地被射杀的凤雏——庞统。此诗传出后,许多人纷纷耻笑他,笑其那么饱学多闻,怎么就不知道庞统被射杀在落凤坡完全是虚构之事呢。

从体例上来说,《三国演义》属历史演义体,《水浒传》是英雄传奇体。历史传奇体,一般有更多的历史依据,而英雄传奇体则更多地源自传说,而非历史素材。据查,与《水浒传》故事相关的历史材料极少,只有《宋史》中的《徽宗本纪》《侯蒙传》以及《东都史略》中的一些零星记载。在这些材料中,根本见不到有关梁山、水浒的记载,甚至都看不出与山东有直接关联的文字。如《宋史》本纪第二十二《徽宗四》记载:“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东都事略·侯蒙传》又载:“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京东,官军数万人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水浒传》中的大多数人物是虚构的,除去宋江、方腊及朝中的皇帝、高俅、蔡京等权奸,几乎绝大部分人物是没有历史依据的;即使以上的这几位历史有依据的人物,也多与历史有很大的差距。在故事较早的传播阶段,根本没有什么一百零八将,仅有“三十六人”,也就是后来书中的“三十六天罡”。

《水浒传》中的地名更多为虚构,与实际地地理方位根本对不上号。《水浒传》书名中的“水浒”作为一个具体地名本不存在。所谓的水浒只不过是个泛指,是与国家的中心——庙堂,相对而言的边远地带,也就是我们所常说的天之涯、海之角。假托李贽所撰的《忠义水浒传叙》中说:“盖自宋室不竞,冠履倒施,大贤处下,不肖处上。……若以小贤役人,而以大贤役于人,其肯甘心束手就缚而不辞乎?其势必至驱天下大力大贤而尽纳水浒矣。”文内所说的“水浒”应就是这样的一个泛指。据有学者考证,在文学作品中的宋江等人起义的根据地最初是在太行山,梁山泊作为一个含水的区域,是处于太行山之内的,与现在人们所说的位置大相径庭。后来,在元代出现的一些水浒戏中,才形成与今天《水浒传》中大致相同的地理位置和布局。如高文秀的杂剧《黑旋风双献功》中

说:“寨名水浒,泊号梁山,纵横河港一千条,四下方圆八百里。东连大海,西接济阳,南通巨野、金乡,北靠青、济、兖、郓,有七十二道深河港,屯数百只战船;三十六座宴台楼,聚得百万军马粮草。”今天所见的《水浒传》对此处的描写与之大致相同。其写到的“水浒”仅是一个寨名,而且文内很多地理空间是错置的,如考察宋江、林冲被押解及其它人活动的路线,根本与今天的地理方位无法相对应。又如,书内所写北京之南的文安、霸州、永清有许多山脉,而实际这里却是被永定河冲积而成的大片平原。由平原而成高山,如果真去对照着复原,岂不成了笑话。至于书内出现的快活林、狮子楼、十字坡、紫石街等地名,更是小说家的随意杜撰,绝不能信以为真,更不可牵强附会地去落实。

建立水浒市级行政单位,表面看来是对《水浒传》这部小说及其文化的重视与阐扬,实际上会带来文学与历史间的迷乱,从长远来说,对文化会带去较大的负面影响。某些与《水浒传》小说或相关影视作品关联密切的区域建造一些影视城或拍摄基地尚可,而要打破原来的行政区划设立新市级没有必要。山东具有非常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应该多开拓视野和思路。我们经常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可是,山是什么样的山?水是什么样的水?又该怎样合理地吃?这是不能不高度重视的。

进入到社会主义新时代,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是同等重要的。此两者具有密切的联系,却又不是一回事。如果能认识清、把握准,文化肯定会对经济的发展能够起到巨大的引领和促进作用;但如果认识不清、把握不准,也许能短期地带来经济的发展;但从长远来看,对文化的损害则是难以弥补的。就具体的社会现实来说,经济发展了,文化不一定就跟上去了;拥有的财富多了,不一定同时拥有的文化也多了。经济与文化同步发展,绝不能将文化绑架,这会直接导致文化的被经济化。要想保证文化的持续进步,应须高度重视文化发展的自身特色和规律,常倾听那些文化专家与学者的声音,绝不能让经济的快车把文化带偏离了轨道。

京畿学堂

敬请关注转发

来稿请投523090170@qq.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