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搞一下整车以太网技术 (A1):整车以太网技术概述

 小毛HYL 2020-12-27

现代汽车正在进行智能化和网联化的巨大变革,引入大量的感知设备/计算设备,在车内设备交互及汽车与外界交互的过程中,给车载网络增加很多流量压力,传统总线的带宽难以为继,以太网技术被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应用,本文跟大家一起探索下为什么是以太网?汽车以太网概述及面临的问题及解决!


1

汽车总线现状


目前车内总线类型繁多,汽车厂商需要使用多种总线技术用于车内网络:
如经常用到的CAN, LIN, FlexRay;用于新型娱乐的MOST;用于传输音频的 A2B,;用于传输视频的LVDS;以及本期主要分享的Ethernet......
如此多的总线造成车辆线缆总长度过长/总重量过重/装配成本过高等问题。

多数厂商希望将汽车总线技术压缩到2-4种,图1列出了车内总线技术,其中纵轴表示总线的带宽。图中红色的五角星表示以太网!

从图中可以看出,以太网的带宽从10Mbps到10Gbps都有分布,所以应用场景也比较广泛,除此之外以太网本身在时延/可扩展性/安全性等方面的巨大优势,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图1 车内总线技术

首先,我们从带宽方面来看一下以太网技术。

带宽


传统行业的以太网带宽已经可以高达400Gbps,而且还在往Tbps研究发展。汽车以太网的带宽也已经覆盖10Mbps到10Gbps的范围,引入车内后可以满足信息娱乐/自动驾驶/5G/法规等越来越复杂的车辆需求。

另外,以太网提供可扩展的更低/更高带宽,在使用更低/更高带宽时,只需要选择相应带宽的物理层芯片,上层的协议和软件不需要随着带宽的变化而更改。进而实现了上层软件、协议与芯片的解耦!

图2 以太网带宽

时延


再来看一下时延方面的特点!

传统以太网在设计之初是作为”尽力交付“(Best-effort)网络被提出,并未考虑网络时延等可靠性问题,而汽车和工业等网络对时延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于是,AVB/TSN技术被提出,用于提供有保障的以太网网络服务质量,使能新应用。

AVB/TSN提供了几个方向的可靠性保障,网络时延是其中之一,通过对流量整形/调度/抢占机制保证有界的低时延。

图3 TSN技术

除了时延,AVB/TSN还包括同步、可靠性冗余机制以及时钟的冗余,当然还有一些资源管理方面的定义等都属于AVB/TSN的内容,在后续的系列分享中,我们也会为大家进行分享。

可扩展性


以太网提供了非常灵活的拓扑可扩展性,方便物理节点的增减。可以根据需要搭建星型/环形/树形/分布式冗余拓扑。

图4 灵活的以太网拓扑

在星型网络中,中间只需有个交换机,当交换机的端口足够多时,就可以任意的添加物理节点,其他节点不需要做更改。

当然,也可以组成环形拓扑或者树形拓扑。树形拓扑有点类似与传统EEA架构中的Domain架构,这取决于网络如何配置,可以有主干网,主干网下还可以有子网。

也可以组分布式网络拓扑,比如在EEA发展后期的Zonal架构中,除了组成环形拓扑外,还需要有一些冗余的备份、链路等,都可能用到分布式网络拓扑,它的物理可扩展性是非常灵活的。

以太网的可扩展性除了表现在物理拓扑上,还体现在它的兼容性上。它使用开放公开的标准,使汽车网络与世界其它网络一致,这也是为什么汽车以太网的引入促进了FOTA/V2X的发展。汽车作为以太网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进行万物互联。汽车将作为一个互联因子,在万物互联中扮演一定的角色!

安全性


再来看一下安全性方面。

传统以太网经历了几十年的应用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遭遇过不同种类的威胁和攻击,为了应对这些威胁和攻击,以太网上已经有成熟的信息安全解决方案。下图显示了以太网信息安全技术。

图5 以太网信息安全技术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以太网的每一层都可以添加防火墙!应用层也可以添加防火墙!传输层可以添加UDP防火墙以及与状态相关的TCP/IP防火墙!在网络层和下层也可以添加防火墙。通过添加防火墙可以进行一定的过滤!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认证加密的机制,比如传输层的TLS协议。通过TLS,可以对基于TCP/IP的节点进行认证,对报文进行加密,还可以做一些签名等。
类似的,在网络层还有IPSec协议,同样也可以做认证、加密、解密等。
再下层,在数据链路层也有MACsec这样的机制,对报文进行加密、解密等。

除了上述提到的各个层级的防火墙,认证/签名/加密机制外,还可以使用最基础的VLAN技术。VLAN技术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虚拟的局域网。通过VLAN技术可以将物理上连接的关系进行虚拟化的划分。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技术,如深度包检测,即DPI。可以对每个包长度,包头每个字段的内容进行检测,可以做一些过滤机制等。这些都取决于如何设置!

还有上图中的Ingress Filters,可以在每个交换机的入端口或者每个节点的入端口配置一些机制,可以对报文进行一些过滤的操作。过滤后的报文如何操作,取决于如何设置。还有一些可能在智能充电的时候用到的协议ISO15118等。

从上述我们可以看到以太网在应用的过程中有很多安全(security)解决方案,应对不同的威胁和攻击,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的使用场景选择不同的安全(security)解决方案。并不是所有的协议都用得到!可以先评估车内的威胁和攻击有哪些,再去选择相应的解决方案,这是一个相互博弈的过程。

其他


再来看一下以太网在其他方面的表现。

汽车以太网促进了汽车EE架构从网关架构到Domain架构再到Zonal架构的发展。
当前,很多主机厂都在使用Domain架构。在Domain架构中,通过将整车分成几个域,再通过将以太网作为主干网将几个域连接起来。

还有最近比较热门的Zonal架构,这种架构的核心是有一个中央计算单元。在Zonal架构下,更多的是使用SOA的设计。以太网的发展也促进了应用从传统的基于信号的设计到面向服务的SOA设计。SOA设计的好处之一在于,更方面后期的迭代开发!

图6 EEA发展图

另外,以太网还支持PoDL(Power over Data Line)技术,可以消除电源线。相比LVDS高速总线,基于一对双绞线的汽车以太网降低了车辆的重量。

综上所述,车载网络以太网化是业界公认的趋势!

2

汽车以太网概述


了解了以太网的一些特性后,接下来看看以太网到底是什么。

以太网发展


首先第一个问题,以太网从哪里来的?

以太网最初是由Xerox公司开发的一种基带局域网技术,被设计用来满足非持续性网络数据传输的需要,使用同轴电缆作为网络媒体,采用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和冲突检测(CSMA/CD)机制,数据传输速率达到10Mbps。

下图是描述以太网的原始术语,由以太网发明人RobertM. Metcalfe手绘,用于向1976的美国计算机会议展示以太网。

图7 初始以太网

第二个问题,,汽车以太网是哪来的?

汽车以太网的开始是源于刷写时间要求,当时BMW需要将1GB的数据在15min中刷完,使用CAN总线大概需要16h,而使用快速以太网100BASE-TX可以达到目标。于是BMW在2008年将100BASE-TX应用到OBD口。也就有了我们现在常听到的DoIP!

而100BASE-TX是基于两对双绞线的以太网,CAN等传统总线技术是基于一对双绞线,100BASE-TX以太网相对于CAN来说,在总线上是没有优势的!因此,BMW通过与Broadcom等公司合作,发明了基于一对双绞线的BroadR-Reach汽车以太网,这也就是后来被IEEE 规范化的100BASE-T1的以太网技术!BMW也在2012年将该技术应用到了车内。其他厂商也纷纷加入到这个方向,陆续应用到车内。

图8 汽车以太网的应用

当然,现在大多数厂商除了100BASE-T1以外,也已经使用了1000BASE-T1。现在可能1Gbps也都无法解决带宽需求!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汽车以太网标准!

汽车以太网标准


在了解汽车以太网标准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IEEE 802标准,因为与以太网相关的很多标准都是在IEEE 802里面进行定义的。如图9所示为IEEE 802的典型结构。

图9 IEEE 802典型结构

上图中,IEEE 802.1主要是关于Bridge、VLAN以及AVB/TSN等的定义。
IEEE 802.3主要是对以太网的定义。
IEEE 802.11是关于WLAN的。
还有蓝牙等,也都是在IEEE 802协议里面定义的。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汽车以太网有哪些技术!行业上有多个组织在制定汽车以太网的标准:

OPEN联盟主要制定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标准和测试标准,如100BASE-T1,100BASE-T1最开始是上文我们提到的BroadR-Reach协议,后来被IEEE标准化后成为了100BASE-T1!现在也有1000BASE-T1的协议。
此之外还有TC8测试协议,以及与休眠唤醒相关的TC10也是在OPEN联盟里面定义的。

AVNU主要关注AVB/TSN的测试标准。
AUTOSAR对TCP/IP协议栈进行了一些定义和测试标准,另外制定了SOME/IP,SOME/IP-SD,和UDPNM等协议。

IEEE组织主要定义汽车以太网的物理层标准和数据链路层标准,ISO定义了DoIP和汽车以太网的标准化,IETF任务组定义了最初的TCP/IP协议族和一些性能测试标准。

图10 汽车以太网标准组织

汽车以太网协议栈


经过多个标注组织的共同努力,汽车以太网形成一套严格分层的完整协议栈。如下图所示,严格意义上的汽车以太网主要是指汽车特有的以太网技术,包括物理层的100BASE-T1/1000BASE-T1等,应用层的DoIP/SOMEIP等。物理层以及5-7层也是汽车以太网与传统以太网主要的不同之处。

在应用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选择不同的协议(集)。

图11 汽车以太网协议栈

一开始也提到了以太网是'尽力交付'到'可靠性交付',而汽车以太网主要是通过AVB/TSN定义的同步、资源管理、预留、QoS、冗余等机制来保障的可靠性要求的。

图12 AVB/TSN

需要注意的是,上图中802.1x严格意义上不属于AVB的协议。当我们使用AVB/TSN的时候,需要具体看一下到底使用了哪几种技术。不是所有的技术都是需要的,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来选择所需要的机制等。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汽车以太网技术面临的问题、挑战和解决方案。

3

问题和解决方案 


汽车以太网在应用的过程中并不是完美契合汽车领域的,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也是我们今后可能都要遇到的问题,需要持续的研究,共同去解决。
  • 速率问题:存在更高和更低的速率要求
    • 10Mbps
    • 2.5Gbps/5Gbps/10Gbps
  • 可靠性问题:数据可靠性要求
    • TSN
    • 网络安全
    • 功能安全
  • 成本问题:低成本要求
    • 建立更广泛的生态系统
  • 电磁可靠性问题:
    • 增加屏蔽
  • 功耗问题:
    • 摩尔定律,工艺改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