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饮中契丹:辽代白釉皮囊壶

 文化龙乡 2020-12-28

此器为辽代白釉皮囊壶,造型为扁体,直身,下部丰满,壶两面随形起线,如缝合皮革的痕迹,口部一端有直立的短流,中间凹下,另一端翘起与流口平齐,形似驼峰,上端正中有圆孔,孔边堆塑梅花状,可系绳提拿。这件瓷器无论从器形规整程度还是釉色白度,都是皮囊壶中的佼佼者,鲜出其右。是辽代定系白釉瓷器的经典之作,精美遗存。

瓷质皮囊壶有许多是白釉的,一个原因是北方少数民族多尚白,契丹族有“青牛白马”的古老传说,这种好尚影响到契丹族生活的各方面;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受定窑影响,定窑精美的白瓷极受契丹人的喜爱。许多贵族墓和窖藏中都有白瓷器出土,一些遗址亦出土大批白瓷片。白釉皮囊壶大部分在辽早期,后来则烧造具有本土特色的器物。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代瓷质壶更多的是绿釉和黄釉,这可能与辽代釉陶的发展有关。辽代釉陶发达,辽三彩器是继唐三彩后的又一独具特色的工艺品,不同于唐三彩的是,辽三彩主要用黄、绿、白三色,这也会影响瓷器的用釉。陶质皮囊壶数量远远多于瓷质壶,可能是因为其造价低廉且制作相对简单。在使用釉陶之前有一段使用无釉陶的历史,契丹建国前的墓葬中曾出土过磨光黑陶皮囊壶。到了辽中晚期,随着技术和工艺的日臻成熟,后来瓷和釉陶慢慢取代了无釉陶。

皮囊壶起源于唐代,邢窑皮囊壶独树一帜。唐代白瓷皮囊壶出土数量不多,但件件制作精美,代表了唐代白瓷最高工艺与艺术水平,体现了唐代白瓷独有的雍容、饱满与恢宏气度。唐代白瓷皮囊壶的制作工艺相当纯熟,基本特征为:腹身肥硕,下宽上窄,腹宽大于腹高,平底,带有横梁。壶口上本均应置有竖插盖,惜难以保存而存世稀罕。之所以称作皮囊壶,是因它的器形仿自北方游牧民族的皮囊容器,主要功用是作为酒器或水器。邢窑自唐末五代衰落后,堪称经典的白瓷皮囊壶也随之消失,但工艺继续传播与发展,产地也由河北扩展至内蒙,以缸瓦窑为代表的辽代白瓷皮囊壶,不仅成为契丹民族独特造型之一,还在文化上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

资料1:

日本藏家私藏。

高24cm

皮囊壶是辽王朝特有的器型,适合辽人马上作战之用。这件白釉皮囊壶造型独持,在壶顶装饰两个顽猴,洁君活现,醉意朦眬,栩栩如生,壶身刻有云纹。整体釉质白哲,器型完整,非常难得。

注:日本船木洋二旧藏

资料2:唐代白瓷皮囊壶,1996年河北省故城县出土,现藏于河北省衡水市文物管理处。

资料3:唐代白瓷皮囊壶,1996年陕西省西安市东郊沙坡砖厂出土,现藏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

契丹使朝聘图

🌹格致古社,用藏品说话的收藏团队。 🍀格致古社【最新版】感谢大驾光临,格致古社艺术馆请您指导——

🌹藏品简介:

规格:高30公分

年代:辽代

类别:古陶瓷

等级:高

收藏:格社广西籍成员

图录:集伍艺社《集伍物像》

展出:江苏省收藏家协会、集伍艺社主办长三角地区文物艺术品交流展

🌹知识链接:

皮囊壶:壶的一种样式。因形如皮革缝制的水囊,故名。系辽代契丹族特有的陶瓷用器;契丹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随身携带皮制水壶,定居后,孤壶取替了皮壶。辽宁及内蒙地区出土较多。也有白瓷者,为辽代早期产品。早期造型壶身较短,下部肥硕,因形如马蹬,故又称“马蹬壶”;中期以后壶身增高,缝合痕也逐渐消失。

🌹摄影 未详

🌹配乐:《马背上的思念》

🌹欢迎观赏并指导格致古社艺术馆藏品系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