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疆陵园,老山战地卫生员抚摸着战友冰冷的墓碑哭泣

 红色老山 2020-12-29

南疆陵园,老山战地卫生员抚摸着战友冰冷的墓碑哭泣

文图|田戈

12月27日,一位年过半百的老山参战老兵冒雨走进麻栗坡烈士陵园。他叫张兴武,是原昆明军区14军40师118团收复老山时主攻营3营9连战地卫生员。

麻栗坡烈士陵园,是张兴武人生最牵挂的地方。30多年来,他已记不清多少次来到这个陵园祭奠自己的战友。与他一起来过的,有主攻营长臧雷,有老山战斗英雄史光柱,还有老山一等功臣胡国桥、刘海洋、王曙光等等老山战友!他们不仅是到陵园祭奠战友,还亲自到过许多牺牲战友的家里,看望慰问烈士年迈的父母,给他们带去一丝丝慰籍。

【一】

“‘担架担架……急救包……’这一声声救命的呼叫,是我在老山战斗中的亲身经历。每每想起那场景,我就会泪流满面!在收复老山的战斗中,当我们进攻到57号高地时,我连通信员负重伤,半小时后,我又中弹负伤,正当我连刘陆昌、马正土、李学斌正在抢救我时,敌人又一发炮弹在我们不远处爆炸,当场炸又炸伤两个,面对几个血淋淋的战友,李学斌傻眼了,就在这关键时刻,那个背着药箱的北方小战士出现了,他就是九连卫生员张兴武,来到我跟前他就抱着我大哭,因为他携带的急救包已用完了,他哭着解下我的绑腿为我进行止血固定,这时我的指挥机里传来了教导员刘学帮安慰和鼓励的声音,张兴武马上接过耳机和话筒,撕心裂肺的呼叫担架、要急救包……那哭声和呼叫声至今几十年还常常在我脑海闪现。“张兴武当年抢救过的重机枪三连熊副指导员告诉记者当时的场景。

张兴武是河北定州人,1966年出生,1982年10月,17岁的张兴武虚报年龄应征入伍到了原昆明军区14军118团服役。

118团前身是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一纵队所属三总队和游击一团,成立于1938年6月,在长期的革命斗争烽火中,这支部队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和锻炼,参加了许多重大战斗和战役,培养了优良的战斗风格,逐渐成长为英勇善战、能攻善守的我军主力部队之一。抗日战争时期,在薄一波、陈赓领导下,参加了创建太岳抗日根据地斗争和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在艰苦复杂的条件下,以坚强的意志,灵活的战术,粉碎了日寇多次疯狂“扫荡”,打退了蒋阎顽军的频繁进攻,保卫了太岳根据地。抗战末期,完成了开辟中条山根据地任务,参加了反攻作战。解放战争时期,该部在陈赓将军率领下从华北打到西南,历经十二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参加了著名的上党战役,以及闻夏、同蒲、临浮、吕梁、汾孝和晋南战役。接着横渡黄河,参加开辟豫陕鄂根据地的陇海、伏牛山、平汉、洛阳、宛西、宛东、豫东等战役,以及举世闻名的淮海战役。随后渡过长江,浙赣追击,参加广东、广西战役,进军云南。

【二】

118团以英勇善战、打硬仗打恶仗闻名。在1979年的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该团官兵勇猛作战,为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涌现出了一大批英雄集体和个人。1984年4月28日,118团又作为主攻团,临危受命收复了被越军侵占长达5年之久的老山。在残酷的老山收复战中,张兴武是主攻营(三营)九连的战地卫生员,仅在这一天,他就在雷场遍布、枪林弹雨中抢救了包括战斗英雄史光柱在内的伤员47名。

张兴武所在的九连是老山主攻营的左翼攻击连,担负着突破57号高地,夺占50号高地,而后向老山主峰进攻的艰巨任务。57号高地位于老山主峰一侧,离主峰300多米,草深林密,地况复杂,战士们冒着敌人的层层雷区和炮火拦阻,与敌人展开殊死决斗。57号高地是50号高地守敌的一个前沿阵地,上面有敌一个加强班防守,战斗中可以得到50号高地和老山主峰的火力支援。

狡猾的敌人在阵地前沿隐蔽地带不便于火力覆盖的地方,都埋设了大量地雷,布置了一层又一层的连环地雷阵,留下虚虚实实的缺口供我军进攻,以便集中火力打击我军。在离敌阵地前沿700米和500米处,还设立了火炮封锁区域,对我进攻部队进行地毯式狂轰滥炸。因此,九连攻打57号高地之前便出现了伤亡,当战士们进至58号高地与57号高地之间时,敌人的拦截炮弹就劈头盖脸地打来,连队前进受阻,配属9连的师防化连喷火班班长陈文陆遭敌炮弹弹片击中,坚持不下火线,后又中弹不幸阵亡,接着2排排长刘朝顺也被炮弹炸成重伤。进至57号高地冲击出发阵地时,担负攻打57号高地的3排遭到敌人的雷场阻拦,3排长杨圣在组织排雷时被敌人炮弹炸伤,8班班长黄秀峰指挥全班采用自制地雷开辟器开辟通路,但由于雷场纵深太长,爆破器材用完了还有一段路没有开通。黄秀峰此时顾不得多想,第一个冲进雷区,不幸接连踩响了三颗地雷,右脚被炸断左脚被炸飞……片刻后他清醒过来顽强地大喊一声“我走了,战友们……”然后用双手支撑着向雷场爬去,一直爬行了20多米,再次压响了地雷,战友们顺着他开辟的通路冲击,找到了他残缺不全的遗体……

阵地上弹雨横飞,地雷声、炮弹声、枪声响成一片。战斗中,罗光华胳膊负伤,当时张兴武低姿匍匐爬到他的身边,撕开急救包给他包扎,张兴武包扎好伤口后,让罗光华负责两位被地雷炸断脚的战友后撤,他们相互搀着往后撤出二三十米远时,敌人的一发炮弹在他们身边爆炸,张兴武目睹了战友的牺牲,心中万分悲痛!四班战友郭从周腿部肩部受炮弹伤,张兴武给他包扎腿部的伤口,他眼睛盯着阵地,迫不及待的催张兴武快点;炊事班班长文明勇搬运重伤员,眉骨被敌弹片击中,鲜血涌出,他一手捂着伤口,另一只手将一名重伤员揽在腋下,从暴露在敌人火力的地段,急速飞奔将战友抢送到张兴武身边·····

一个个伤员有的是张兴武冒着炮火冲过雷场去包扎,有的是战友穿越枪林弹雨送到他面前。包扎好的伤员,轻伤不离火线,重伤员让担架抬走。出人意外的是让担架抬走的重伤员,有的死活不愿撤离阵地,在危急关头再次拿起武器投入战斗。

老山草深林密,地况复杂,战前规定,凡是掉队的,迷失方向离开本部的,不管是谁,身处何地,哪里枪响就向哪里靠拢,枪声就是命令。大家听到枪声,不管是不是自己的连队都加入战斗。所以有好多其他连的战友加入到九连攻打57、50号高地战斗行列!

因此,张兴武救护的不仅是三营九连的战友,还有师指、无后座力炮连、一连的战友。还包括一营重机枪连的好多战友,其中打穿插的一连有一个班被越军炮火打撤后掉队,听到57号高地的厮杀声,匆匆冲锋了上来加入9连的战斗。结果几排炮弹砸来,班长和两个战士负伤,张兴武高姿匍匐爬到他们身边,一模身上的急救包只剩一个,一个急救包如何救护!没有急救包等于断送战友生命的希望。情急之下他和两个轻伤员一起顶着狂轰乱炸,到牺牲的烈士身上搜寻急救包。

这边战友的伤口还没处理完,另一边又在呼喊卫生员,时间就是生命,一分一秒不能耽误。张兴武处理好战友的伤口,战友们将衬衣撕成布条挂在树枝上留下标记,告诉随后赶来的担架队,这里的伤员需要及时抬走,张兴武则抓起药箱,弯着腰向呼喊卫生员的方向奔去。

听到张兴武借用一名指挥员的指挥机哭喊着呼叫担架和急救包的声音后,营长臧雷马上命令营指挥所出动全部可以出动的人员,将所有的急救包集中起来,并由通讯班班长熊自祥亲自送到九连阵地支援给了张兴武,紧急抢救受伤的战友。

枪3连战士任泉伟是山东邹县人,是配属到9连参加战斗的战士,在他往敌人阵地勇猛冲锋的途中遭到敌人炮火覆盖,一块弹片击中了任泉伟股动脉血流不止,受伤部位无法止血,张兴武将他紧紧抱在怀里失声痛哭着却无计可施,眼睁睁看着亲爱的战友牺牲在自己的怀里!

战斗打响伤亡不断,张兴武哪里有伤亡就出现在哪里。张兴武没有带枪,随身携带的全是急救包和急救药品,60个急救包很快用完,在抢救伤员的过程中,在未得到上级补充的情况下,他不得不把身上穿着的衬衣脱下撕成一条一条的,用来包扎救护伤员,一件衬衣撕得只剩下了衣领。这一天,张兴武先后抢救伤员47名,当天上级的战报报道了他的英雄事迹,并报请上级授予他“战地模范卫生员”英雄称号,结果因为名额限制,上级只给他记了二等功。

【三】

战士们都是第一次参战,很多战士年龄还不到二十岁,谈不上战斗经验,战友们左突右闯,每前进一步都有伤亡,当代理副连长李金平左脚被炸断,张兴武给他包扎让担架队抬走后,急需处理的便是史光柱了,史光柱是二排代理排长,先后四次、几十处负伤,光重伤部位就有八九处,左眼球当场炸出眼眶,右眼也被两块弹片击中,在两眼看不见的情况下边爬行边指挥战斗。

张兴武流着眼泪给史光柱包扎伤口,他全身像个血球,满脸炸成黑菠萝,这怎么包扎?战斗即将结束,战友背着他从50号高地转移到57号高地,已经包扎过伤口的他,有的伤口还在流血。28日下午2点半,张兴武检查了一遍史光柱的伤口,给他重新进行了包扎,喂他喝了急救水,半小时后他从昏迷中醒来,跟连长的第一句话便是“对不起,我没有完成任务”,连长热泪盈眶,告诉史光柱高地拿下来了。

张兴武遵照连长、指导员的命令,趁史光柱还在清醒,赶快送往团卫生队。但担架队被炮火拦阻上不来,没有担架史光柱怎么下山?大家都暴露在表面阵地,随时可能引来炮火,必须将史光柱撤离危险地带。

起初史光柱在张兴武的搀扶下还能挪动脚步,走出大约两百米就再次陷入昏迷,这怎么办?从57号高地到团卫生队要经过雷场和炮火封锁区,加上三五成群溃逃进密林里的敌人还要应付,折腾几次体力严重透支,背着史光柱在陡峭的地段艰难行走,稍不小心就会栽倒。没办法,张兴武只能用背包带一头捆住史光柱的腰部,一头攥在手里,陡峭的地方将他吊着慢慢放下去,坡度稍缓的地方拖着他往坡下拉,拖在地上慢慢挪动的史光柱一不小心便会撞到石头、树木。每次发生碰撞,张兴武既无奈又痛惜,真想坐在地上大哭一场。

一次史光柱被撞醒来,吃力地叫张兴武别管他,张兴武知道史光柱不想拖累他,要是带着他在树林和炮火中前行,谁也脱离不了险境。扔下他不管,这怎么可能?张兴武不离不弃,连背带拉磕磕碰碰终于带着史光柱突出重围,闯过生死线,将昏迷中的史光柱送达团卫生队。

这次战斗张兴武所在的九连要冲过两大雷场,张兴武跑遍雷场救护战友,先后抢救47名伤员,为部队收复高地做出了一个卫生员应尽的职责。当天上级在战报中报道了他的英雄事迹,并报请上级授予他“模范战地卫生员”英雄称号,由于名额受限没批称号,只荣立二等功。但张兴武从不后悔,他常说,比起那些牺牲的英烈,我还有什么不平衡呢。活着不易,但活着本身就已美好。的确,经历过生死拼杀,能够出生入死活下来,本身已够幸运。

张兴武在收复老山战斗中的英勇表现让人感动,令人赞叹。战友们都说,张兴武背下来的是一个个战友的宝贵生命,是一面面老山的英雄旗帜,他创造了我军战场抢救的奇迹,是名副其实的“模范战地卫生员”。

张兴武和史光柱这对生死兄弟,走下战场后更加情深意重。近年来,他们经常一起重回老山,一同去麻栗坡烈士陵园祭奠牺牲战友,一起去看望房东……在史光柱爱心助残公益促进会慈善活动中,总是能看到张兴武的身影,他频频举牌参加爱心助残义卖活动,支持史光柱的慈善公益事业,不断为残疾朋友献出自己的爱心!

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30多年,但是,战场上战友们冲锋陷阵的场景时时在脑中浮现,牺牲战友的音容笑貌还在眼前,那份生死战友情一直留在张兴武心里。多少次他来到麻栗坡烈士陵园看望长眠在这里的战友,那敬上的烟、呈上的酒,是多少寄托,多少思念……(相关资料根据”英雄旗帜“、《老山记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