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湿热-良方之甘露消毒丹

 青龙中医 2020-12-29

湿热疾病古云:如油入面,难分难解。防风通圣,五积散,当归拈痛汤这类属于较早治疗湿热方法,表里三焦治法,解外侧重麻黄羌活防风等这些。到了清代由于温病崛起又发展出三焦分治办法。甘露消毒丹就是一类代表方剂。

甘露消毒丹,出自清·《续名医类案》。此为夏令暑湿季节常用方剂,应用比较广泛,又名“普济解毒丹”(《温热经纬》)。 

 【组成】飞滑石十五两(450克)、淡黄芩十两(300克)、绵茵陈十一两(330克)、石菖蒲六两(180克)、川贝母五两(150克)、木通五两(150克)、藿香四两(120克)、连翘四两(120克)、白豆蔻四两(120克)、薄荷四两(120克)、射干四两(120克)。 

 【用法】上药生晒研末,每服三钱(9克),开水调下,或神曲糊丸,如弹子大,开水化服亦可。临床应用可改为汤剂,水煎服,每日2次,各药剂量按比例酌减至汤剂常用量。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化浊。  

【主治】主治湿温时疫,邪在气分,症见发热困倦,胸闷腹胀,肢酸,咽肿,颐肿口渴,身黄,小便短赤,淋浊,吐泻,舌苔淡白或腻或干黄者。

分析方剂从药物来看,从三焦来说,其中薄荷藿香芳香化浊辛凉解表,桔梗浙贝母射干宣肺化痰散结,也能止咳。黄芩连翘清热解毒燥湿,侧重上焦,白寇菖蒲辛温芳香化浊中焦药,配合茵陈祛湿良药,滑石木通清热利水走下焦,三焦分治之典范。

我在临床常用湿热并重病位侧重上焦之发热,咳嗽,湿疹,以口眼耳鼻喉科等疾病,临床效果良好。

下边看两例案例。

案一:咳嗽发热案

刘某男65岁,主诉:咳嗽一周干咳咽痒

发热三天低热自己可以下去,有汗,心慌胸闷气短乏力,现38.5度,鼻子冒火,尿黄,大便稀,不成形日三四次。 昨晚一夜没睡,胸满,肋痛感,脾气急躁,喘,听诊没听到啰音。 西医拍片有点炎症。肠炎20年,气管炎20年。静点六天不效。 

辨证论治三焦湿热内蕴,少阳气郁,小柴胡汤合甘露消毒丹,宣痹汤合方。

柴胡15克,黄芩10克,半夏10克,藿香10克,连翘15克,桔梗10克,浙贝母10克,射干10克,郁金10克,白寇6克,薏米20克,茵陈15克,枇杷叶15克,通草6克,滑石20克,木通6克, 三剂日一剂 

二诊1月30日老人上方三剂咳喘基本低热基本控制,大老远(2百里)又来复诊。大便不成形,日三次,还有点急,偶尔咳嗽,咽痒,走路急胸闷气短乏力,汗多,尿黄,睡眠可,饮食可。左脉寸尺沉关弦,右脉沉弦。

辨证论治:热邪减轻,目前看湿大于热,再与柴胡三仁汤合方加减。

柴胡10克,黄芩10克,半夏10克,太子参15克,麦冬10克,杏仁10克,射干10克,郁金10克,白寇6克,薏米20克,茯苓15克,竹叶10克,滑石20克,甘草3克, 五剂日一剂

 按:湿热病输液效果不佳,我以前经常念叨,可惜西医不懂,这个病号显然就是证据。本案湿热体质,感受流感,导致肺内炎症。看舌红苔腻满布,咳喘显然湿热内蕴偏于上焦,因此选用小柴胡合甘露丹宣痹汤三方合一,三剂热退咳止。 老人离诊所虽远也也来复诊,可见在他心里已经认准中医药效果比输液好多了。 伤寒论230、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根据这条可以看出小柴胡可以调达三焦,湿热病机会还是不少。如本案湿热并重咳喘合甘露消毒宣痹汤,湿大于热合方三仁汤,脾胃湿热合方柴平散都是常用之法。

案二:儿童耳朵肿痛案

宋孩,男,6岁,双耳朵痛,两天。

2018年4月3日-初诊前几天咳嗽,曾用中药(具体不详)今天无咳嗽,有汗,大便稀,小便黄。 

辨证论治:湿热内蕴,壅滞化热上攻,甘露消毒丹加减。

藿香6克,黄芩6克,连翘9克,射干6克,浙贝母6克,桔梗6克,皂刺6克,白寇3克,薏米15克,茵陈10克,菖蒲3克,滑石10克,甘草3克,木通3克,2剂日一剂

按:耳朵发炎疼痛多用龙胆泻肝,柴胡类方加减自然奏效。本案湿热内蕴三焦,侧重上焦因此选用温病名方甘露消毒丹加减。今日反馈奏效,疼痛大为好转!

4月5日耳朵不痛了,咽喉扁桃体肿大,腺样体大,打呼噜 

辨证:舌苔退净,湿去热微,再与辛凉平剂银翘散加减:忍冬藤15克,连翘9克,桔梗6克,射干6克,牛蒡子6克,僵蚕6克,浙贝母6克,皂刺6克,芦根15克,甘草3克,竹叶6克,三剂日一剂。

按:如果本案见到脓肿,侧重清热解毒,或五味消毒饮,仙方活命饮饮等必然不效而且还能冰伏湿邪,更加缠绵。有的说输液也行,湿热输液也是难好,总之治不得法只能加重病情。三焦分消,湿热化解于无形,三剂稳定,再三剂而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