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伯臾湿热病验案三则

 青龙中医 2020-12-29


张伯臾(1901~1987年),别名湘涛。上海市川沙县人。早年从师于浦东三桥镇王文阶先生,1921年录取于上海中医专科学校,毕业后回浦东家乡行医。1924年又承业于江南名医丁甘仁,并在仁济善堂任中医内科医师。1925年重返故里开业。建国后参加上海市邑庙区第一联合诊所,1956年进上海市第十一人民医院、曙光医院任内科医师,1978年任上海中医学院内科教授

暑天感冒(上呼吸道感染)

汤x×女29岁住院号:68/5574
一诊1968年7月19日T40.1℃
壮热无汗二天,微恶寒,头痛口干,胸闷,脉浮数,苔薄白而干。寒暑湿错杂之邪,蕴蒸气分,拟黄连香薷饮加味解表清暑。

炒川连2.4克香薷6.0克扁豆花9.0克川朴花
4.5克淡豆豉12.0克黑山栀9.0克广郁金9.0克
鲜芦根一支防风9.0克鸡苏散18.0克(包煎)一剂

二诊1968年7月20日T38.5℃
药后微汗,身热较减,头痛倦怠,半夜略咳,口干,大便未解,脉仍浮数,苔薄。暑湿表症虽减未解,腑气未通,仍守前法出入。


前方去川朴花,加枳实9.0克杏仁9.0克一剂

三诊1968年7月21日T36.7℃
得汗不多,但寒热已退,大便亦解,头痛未止,头汗齐颈而还,脉浮小滑,苔薄腻。暑湿虽化未清,再拟芳香宣化。
鲜藿香佩兰各9.0克冬桑叶9.0克菊花6.0克薄荷3.0克(后入)鲜芦根一支茯苓12.0克炒枳壳9.0克桔梗4.5克青蒿9.0克白薇9.0克三剂


暑温(病毒感染)
张x女l3岁住院号:76/2630
一诊1976年8月12日T40.0℃
恶寒高热无汗,体温达40.0℃以上已五天,初起头痛,现已止,口干不多饮,腹胀便溏,咽红而痛,脉浮小数,舌边红苔薄白。暑温外受,兼有蕴湿,拟解表清暑化湿。

陈香薷4.5克淡豆豉9.0克扁豆衣9.0克厚朴
6.0克炒黄连4.5克大腹皮12.0克鲜藿佩各9.0
克炒黄芩9.0克广木香4.5克楂曲各9.0克
生米仁30.0克一剂

二诊1976年8月13日
汗出身热未退,便溏一次,脉舌如前。
前方去陈香薷。一剂

三诊1976年8月14日
昨夜汗出颇畅,今晨身热虽减未退,咽痛亦轻,昨晨大便一次质软,口干减,舌尖红,苔白腻前半已化,脉小数。暑温有从外解之象,再拟清化。
清水豆卷12.0克生栀子9.0克银花12.0克连翘12.0克鲜藿佩各9.0克茯苓9.0克炒黄芩9.0克川朴花6.0克炒米仁18.0克扁豆花9.0克六一散18.0克(包煎)二剂

时邪挟湿(上呼吸道感染)
吴xx女15岁住院号:73/1645
一诊1973年5月25日T39.7℃
高热十二天,身热午后增高,至夜更甚,稍恶寒,口干欲饮,胸闷纳少,汗出不多,脉濡滑数,舌边红,苔白腻而干,咽红不痛,无咳嗽。时邪挟湿,湿遏热伏,体气又弱,正虚邪盛,颇虑生变,先拟宣邪化湿,以挫邪热奋张之势。

淡豆豉9.0克黑山栀子9.0克银花12.0克连翘12克藿香9克,茯苓12克,通草6克,滑石24.0克蒲公英30.0克鲜芦根一支甘露消毒丹30.0克(包煎)四剂

二诊1973年5月29日T38.2C
寒热退后复起,舌苔白腻罩灰,面色苍白,口干便艰,今日解下燥屎,脉左细弱,右较有力。体质素弱,正虚邪恋,逗留气分,姑拟疏解化湿,佐以扶正。

银柴胡9.0克青蒿9.0克制半夏9.0克党参9.0
克杏仁9.0克炒薏仁15.0克白叩仁3.0克(研
细,后入)白薇9.0克益元散12.0克(包煎)当归9.0克陈皮4.5克四剂
三诊1973年6月2日T36.8℃
高热已平三天,低热未已,纳少乏力,脉细,苔薄白腻,口不渴。正虚邪恋,仍拟扶正祛邪。
银柴胡9.0克青蒿9.0克制半夏9.0克党参9.0克茯苓9.0克桔红4.5克白蔻仁3.0克(研细后入)当归9.0克香谷芽12.0克五剂

四诊1973年6月7日
寒热已退清三天,面黄已减,纳食亦增,脉濡细,苔腻已化,形体瘦弱。脾运失健,拟调补脾胃以善后。
党参9.0克炒白术9.0克茯苓9.0克木香3.0克
炙甘草3.0克佛手4.5克蔻仁1.8克(后入)当归9.0克功劳叶12.0克五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