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会“虚不受补”?不是体质特殊,而是调理的方式问题

 穴位经络调理 2020-12-29

“虚不受补”,是一个非常麻烦的问题,不仅困扰患者,也困扰医生,有时候开一些药,病人就会说,不要给我开这个药,因为我“虚不受补”。

“虚则补之”,是中医的治疗原则之一,按理是没有问题的,但在临床上确实客观存在着“虚不受补”的情况,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很多患者会觉得一定是自己的体质比较特殊,造成了这种特殊的情况,其实不然,客观来说,是不存在“虚不受补”这种体质的,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调理的方式出现了问题,下面我就跟大家分析一下“虚不受补”的原因与处理的策略。

1. 虚实辨证错误,导致“虚不受补”

“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这是中医的基本治则,如果虚实辨证出现了问题,将实证的患者误认为是虚证,就会出现“虚不受补”的情况。

举例来说:如果一个患者觉得自己疲倦,乏力,精神不好,大便偏烂,会认为自己出了什么问题呢?很多人会觉得是气虚,自然就会选择一些如黄芪、党参之类的补气药物,如果选择了这些药物,出现了上火的情况,就自然会认为是“虚不受补”了。

其实,出现上述情况的体质不一定是气虚,还可能是湿阻,湿邪阻滞脾阳,影响脾胃运化,也会出现乏力,大便偏烂的情况,而湿阻证是实证,不是虚证,实证用黄芪、党参等药物不仅不能祛除湿邪,反而会使阳气过旺,气有余就是火,火与湿结合,就会使身体湿热内盛,从而出现上火的情况,这不是“虚不受补”,而是实证误补。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区分是湿阻引起的疲倦还是气虚引起的疲倦呢?其实很简单,当我们出现疲倦乏力的时候,去运动一下,如果运动后这种疲倦乏力的情况有所改善的话,大多数是湿邪阻滞,如果运动后这种疲倦乏力的情况更加严重,大多数是气虚,因为运动是一个耗气的过程,如果气少了,人觉得疲倦,是“精气夺”,如果耗了气,人反而舒服了,很明显就不是虚证,至于这种验证方式的中医理论基础,可以参考前文“谈谈中医八纲辨证中的虚实概念”一文。

2. 补泻比例不当,导致“虚不受补”

有些人会说,我看了很多医生,也都说我是虚证,没有出现上面辨证错误的情况,为什么还会出现“虚不受补”呢?

很多患者在就诊时都会问我,自己是什么体质?应该如何调理?其实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如果患者是单一证型,我会给予指导;但如果患者是复合证型,就不好给出具体的调理方式了。

举例来说:妇女产后,多数的体质是血虚,所以,在产后一般都会选择一些熟地、阿胶、当归、大枣等补血药物进行调理,但妇女在产后抚育幼儿时非常辛苦,会严重的影响情绪,有些人甚至会出现产后抑郁的情况,这种情绪的波动会导致肝气不舒,郁而化火,从而出现烦躁易怒、胸闷、口干、眠差等热盛的情况,而熟地、阿胶、当归等都偏温,服用后会加重这些热盛的症状,从而出现“虚不受补”的现象。

在临床上,很多病人是虚实夹杂的,所以在调补时,要注意虚实的比例,来确定先攻后补,先补后攻,或者攻补兼施,这样才符合中医治疗疾病的常规思路,相对于血虚夹有肝火盛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偏凉的补血药物如生地,或者先给与合欢花、郁金等舒畅肝气,然后再补血,这种情况就会缓解了。

对于虚实夹杂的情况,需要专业医生的指导,就不建议自行调理了。

3. 补法分类失当,导致“虚不受补”

大家对补药的认识,很多还停留在大分类的层面,比如:鱼胶对胃好,石斛养身体,鹿茸可以补肾,六味地黄丸可以补肾等,但为什么有些人吃了这些补品后不仅没有效果,反而会出现不舒服的情况呢,这就是因为这样的分类是不准确的。

从虚证的角度来看,人的虚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之别,从处理的角度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补气补阳类,补阴补血类;为什么要这么区分呢,是因为这两类药物如果用错了,就会出现“虚不受补”的情况。

补气补阳类的药物多辛香温燥,适合于气虚、阳虚的患者,如果是阴虚或者血虚的人服用后,就会出现“上火”的表现。

补阴补血类的药物多滋腻濡润,适合于阴虚、血虚的患者,如果是气虚或者阳虚的人服用后,就会出现腹胀、食欲不振、大便偏烂,甚至会出现疲倦乏力的情况,会使人感觉越吃补药身体越差,脾气虚的病人吃了较多的鱼胶后就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判断到底自己是哪种虚,适合使用哪些药物进行调补呢?下面给大家做一个概述。

气虚的表现:精神疲倦,少气懒言,声低气微。大便偏烂。脉象偏弱。活动后不适感加重。总体的感觉是机体活动能力不足。

常用的补气药有:人参,党参,太子参,黄芪,白术,莲子,芡实等。

阳虚的表现:恶寒喜暖,四肢不温。小便清长,或有夜尿。舌淡,脉沉。遇冷加重。总体的感觉是机体温煦能力不足。

常用的温阳药有:肉桂,巴戟天,鹿茸,干姜,肉苁蓉,淫羊藿,杜仲,补骨脂,益智仁,胡桃肉,紫河车,菟丝子,阳起石等。

阴虚的表现:烘热,虚烦,形体偏瘦。口干欲饮,大便偏干,小便黄。舌红,少苔,脉细。熬夜后加重。总体的感觉是机体阴液不足的状态。

常用的养阴药有:沙参,麦冬,玉竹,石斛, 黄精,百合,枸杞,桑椹,女贞子,旱莲草,龟板,鳖甲,黑芝麻,山药,燕窝,鱼胶等。

血虚的表现:心慌,头晕,面色发黄,手足发麻。月经不调。脱发。舌淡,苔薄白,脉细。总体的感觉是机体濡养不足的状态。

常用的补血药有:当归,熟地,生地,制何首乌,阿胶,龙眼肉,大枣等。

从以上的信息可以看到,鱼胶和石斛是养阴的药物,对于阴虚的患者效果很好,但如果气虚的患者吃了,就会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同样是补肾,六味地黄丸是补肾阴的,而鹿茸是补肾精肾阳的,两者是有很大差别的。

综上所述,“虚不受补”的体质是不存在的,要想调补身体,首先要明确自己的体质特点,调补的策略,然后选择合适的调补药物,就会达到理想的调补效果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