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喀则喜马南麓绒辖沟,苦行僧的隐秘修行地

 进藏全攻略 2020-12-29

在藏族文化中有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形式,它可以历经百年仍旧色泽艳丽,这就是唐卡。它是一种彩缎装裱过的悬挂供奉的卷轴画,绘画题材多样:人物、植物、民间传说、世俗生活等均可呈现于画中。

日喀则喜马南麓绒辖沟,苦行僧的隐秘修行地

不过我们最常见的就是人物画,也可以说成是佛像。唐卡的中心位置绘制佛像,从画面上角开始,围绕主体,按顺时针方向与中心人物有关的人物、活动场所或故事布满一周。

日喀则喜马南麓绒辖沟,苦行僧的隐秘修行地

佛像唐卡中常见的人物有各大宗教派别祖师、菩萨、金刚、护法神等,我们今天提到的米拉日巴就是藏传佛教噶举派第二代祖师。

日喀则喜马南麓绒辖沟,苦行僧的隐秘修行地

日巴意为穿布衣者,据说是因为学习到了“拙火定”法,冬季只穿单布衣就能抵御严寒。米拉日巴出生于吐蕃贡塘地区(今日喀则吉隆县北部,靠近阿里),家中比较富裕,但是7岁那年他的父亲去世,家中的伯父与姑母觊觎遗产将他与母亲和妹妹赶出庄园。为了报仇,米拉日巴的母亲变卖自己的积蓄送他去学习咒术,学有所成后他施展咒术,趁着伯父儿子大婚,将伯父在内的35名亲属咒杀(死于坍塌的房屋之下),而后又遵母命施行咒术令家乡受灾,村民对其怨声载道。大仇得报的他深感自己罪孽深重,于是弃恶从善、修行正法,即生成佛。

日喀则喜马南麓绒辖沟,苦行僧的隐秘修行地

这个故事就像莫高窟壁画中所讲的五百强盗成佛故事一样:开头都是大恶之人,后来改邪归正得到圆满的结局,正应了回头是岸和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日喀则喜马南麓绒辖沟,苦行僧的隐秘修行地

米拉日巴45岁时,受玛尔巴(藏传佛教噶举派的创始人)的教命,入绒辖沟隐秘修行,83岁圆寂于曲嘎寺。他提倡苦修,对那些打着宗教旗号享受锦衣玉食的上层统治者们嗤之以鼻,在修行期间,以野菜为食,所以据说后期他的皮肤颜色变得如同野菜般,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唐卡绘画中,米拉日巴的形象总是瘦骨嶙峋,皮肤发绿的原因。

日喀则喜马南麓绒辖沟,苦行僧的隐秘修行地

绒辖沟是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六条山谷之一,长约55公里,沟内海拔向上高到7340米,最低处海拔2100米,落差达5240米,所以沟内景观类型可以从寒带跨度到亚热带,雪山、冰川、湖泊、湿地、常绿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应有尽有。

日喀则喜马南麓绒辖沟,苦行僧的隐秘修行地

来源于中国国家地理

这里是中国和尼泊尔的边境区域,乾隆年间,尼泊尔两次从此处入侵西藏,史称廓尔喀之役。《中国国家地理》中写道:大将福康安奉谕旨平定廓尔喀(今尼泊尔)入侵后,在绒辖沟勘界立碑。这在中国边界史上,不愧是极具远见与战略眼光的创举。在此次行动中,福康安独具慧眼,将绒辖的战略通道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不但收复失地还直捣廓尔喀的老巢。

日喀则喜马南麓绒辖沟,苦行僧的隐秘修行地

是不是听着就感觉热血沸腾?受国家地理当时那篇有关绒辖沟文章的影响想要去绒辖沟看看国界碑的游客比比皆是。奈何1年后,受尼泊尔地震影响,这里更加与世隔绝。

日喀则喜马南麓绒辖沟,苦行僧的隐秘修行地

为什么说更加呢?1950年昌都就解放了,1971年才有解放军进驻绒辖沟,当时农奴主和农奴还存在着,用一句俗语来形容当时就是“穷的穷死、富的富死”。隔了20多年,解放军才走到这里,足以说明此地闭塞。这是这种闭塞让绒辖沟保存了更多的原始美,幽静与奇险并存,还留下令人震撼的历史与遗址,这就是它的吸引人之处吧。

日喀则喜马南麓绒辖沟,苦行僧的隐秘修行地

日喀则喜马南麓绒辖沟,苦行僧的隐秘修行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