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复杂问题的思考方式·读《如何系统思考》

 木香草堂 2020-12-29

 ——读邱昭良《如何系统思考》一书有感

复杂问题的思考方式·读《如何系统思考》

 

 庖丁解牛的故事,很多人耳熟能详。牛作为一个有机体,有着复杂的身体结构和内在肌理,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系统。那些对牛的结构和肌理不甚了解的屠夫,在杀牛、切割牛肉、剔除牛骨的过程中总是使用蛮力,不仅自己累的不轻,也常常损坏工具,“每个月都要换一把刀”。庖丁因为对牛的整个系统有着非常准确的认知,所以能“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一把刀用了19年,宰杀了数千头牛,刀口仍如新刀一般。

 在我们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很多是比较具体的、简单的问题,用我们惯常的思维方式就能得到较好的解决。但也总是会遇到非常复杂的系统问题,需要凭借系统思考,找准突破点,做出有效的应对。邱昭良的《如何系统思考》一书,给读者提供了解决复杂的系统问题工具、途径和思维方式,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何谓系统思考

 简单地说,系统思考就是“从整体上对影响系统行为的各种力量以及相互关系进行思考,以培养人们对动态变化复杂的系统性问题的理解和应对能力”。

 这里有几点需要注意:

 首先,系统思考所面对的问题,是那些具有动态的、变化的、复杂性特点的问题,比如说一所学校的整体质量提升、一个企业的品牌效应建立、卫生系统的医疗改革方案、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修复,等等。

 其次,系统思考所采取的思维方式,不同于惯常的思维方式。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分析和解决问题,多采取分析的方式,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一个个小的部分,通过对每一个小的部分的研究和分析,来达到系统完善的目的。比如说商店里商品的营销,通常就是将其分解为库存、商店货物摆放、售货员的服务水平、岗位培训、广告等多个小的部分,然后对这些分解出来的项目依次实施干预。这样的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方式,通常称之为“还原论”,从文艺复兴到现在,不仅有力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对社会、文化、经济、教育等诸多领域的发展,也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但随着系统越来越复杂,影响系统变化的因素越来越多,这种思维方式的局限性也逐渐体现了出来,迫切需要我们在思维层面加以变革,在惯常的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多从全局的、整体的角度看问题,综合看待所面对的系统,用整体思维、综合思维的方式来解决困境。

 第三,复杂的系统具有不同的类型,总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类称之为机械系统,这些系统遵循自然的、物理的规律,其运行的路径和结果是可以预测的。比如月亮绕太阳的运行;一类是有机系统,有机体自身、有机体所组成的群落,都是这样的系统,这样的系统已经较为复杂了,涉及到诸多生物的、化学的因素在其中,已经很难预测了;还有一类是社会系统,包括组织、机构、社区、国家等等。社会系统中的问题更加微妙和复杂,其处理方式与前面两类也完全不同。在处理系统问题的过程中,最常见的“毛病”,就是试图像对待机械系统那样,来处理有机系统和社会系统,没有注意到不同系统之间的本质区别。

 二、系统思考的三种模式

 系统思考有三种模式,分别是:动态思考,即善于用动态的方法分析因果之间的相互关联,看清事物的来龙去脉和发展趋势,从线性思考走向环形思考;深入思考,即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专注个别事件到洞悉系统的动态以及驱动系统行为变化背后的结构;全面思考,即从局限于本位到观照全局,能看到整体。

 先说动态思考。知识通常是通过书本传递给一代代人的,书的特点决定了学习和思维的线性特征,因果关系思维就是线性思维的直接体现。比如说一些学生学习成绩不够理想,教师和家长都觉得这是一个问题,于是就会在一起碰头,一起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商讨改进的举措。它背后的假设就是:因与果之间的线性作用及因产生了果,只要找到病因,对症下药就能药到病除。但在真实世界中,问题往往是复杂的,背后可能还隐藏着更多、更大的问题,而且造成问题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问题与问题之间,问题与结果之间,结果与结果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影响和动态作用,要想找到单一的病因并施加影响是不可能的。就拿学生成绩不佳这一现象来看,其背后的原因就有多种,比如说家庭环境和父母亲的生活状况、学校教师的个性特征以及教学能力、学生在过往学习中的障碍点、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身体状况、同学之间的关系,等等。

 很多时候,这些因素会同时产生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不要简单地采取线性思考的方式来处理,要看到系统的动态变化及其来龙去脉,认识到因果关系之间的微妙互动。一些辅助的工具,在帮助我们做动态思考时非常有效。例如,当我们面对一个复杂问题时,可以先使用“多种原因图”来探讨因果关系的本质,对原因进行定位;然后再使用“鱼骨图”,明确主要原因并进行结构化,最后使用“因果回路图”发现关键的反馈回路,从而有助人们打破循环,采取改善和变革的措施。

 再说深入思考。冰山模型,大家都比较熟悉。从思考的角度看,露在外面的部分是事件,冰山的底部是它的模式和结构,对系统的认识,往往就是从“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件”“还会发生怎样的事件”的追问中开始的。为了得出答案,你会把相关的事件以及时间呈现出的各种现象联系起来,分析是否存在一些趋势或模式。由此进一步分析梳理这些趋势、模式背后的因果关系,看看有哪些影响因素,它们之间存在哪些相互关联和反馈的作用,以及他们成长的路径和变化的态势。这些东西就是系统的结构,是系统中关键影响要素及其之间的相互联系方式。

 行为模式图是深入思考时经常采用的。简便易行的工具,它以时间为横坐标,以变量为纵坐标,通过曲线来表述系统的问题或者变量随时间发生的演变模式。遇到一个复杂系统时,善于进行系统思考的人往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找数据信息,了解系统的历史情况以及行为时间变化的趋势图,通过行为模式图来大致推断系统的潜在结构。

 三说全面思考。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想问题、做判断,经常说要站在该领域的制高点上去思考,其实就是要强调系统思考的全局观,不能像瞎子摸象那样,仅仅通过自己对事物某一局部的认识,就来推测整体。系统思考的本质是整体思考,其中一个基本要求就是条理清楚地梳理复杂关系,确保不遗漏重要实体。

 在系统思考领域,人们常常用一系列相互连接的变量构成一个闭合回路,来表示系统中关键影响因素及其之间的相互联系、重要反馈,从而反映复杂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即为系统的结构与本质。因果回路图,又叫系统循环图,是全面思考的基本工具。因果回路图由变量、连接两类要素构成,它们构成一系列的闭合回路,反映了影响系统行为的各种关键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三、系统思考的四个阶段

 邱昭良认为,系统思考的学习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理解原理、领悟精髓。理解原理指的是理解系统运作的基本规则。在本书中,作者给出了复杂系统动态变化的基本模型(简称“系统基模”),对初学者来说还是很有帮助的。领域精髓就是感悟修炼精纯的人所能体验到的境界,比如他可能看到整体和相互之间的连接,让人们的视野从部分看到整体,感受到世间万物的相互依存和彼此关联。等等。

 第二阶段是掌握方法和工具。借助工具来进行生产、工作和学习,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由此而带来的各种方法,提升了我们对事物本质的理解和认识程度,促进了我们抽象能力的发展。所以彼德·圣吉才会说:“人们在没有理论方法和工具的情况下,是无法获得深度学习所需要的新技巧和新能力”。系统思考更需要掌握方法和工具,这在前面都已经作了阐述,这里不再赘述。

 第三阶段是结合实际勤加练习。纸上看到的,与自己亲身动手实践获得的,是完全不一样的。仅仅依据纸上的文字和表达,你最多也只是得到了一些概念,要想将其转化为自身的思考习惯,还需要做反复的实战练习,结合实际活学活用。

 第四阶段是长期坚持形成习惯。习惯成自然,系统思考技能的获得也不例外。

 系统思考不是专家和学者才应该具备的思维方式,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了解、学习并最终养成系统思考的习惯,这样,当你表达意愿、参与社会建设的时候,你的声音就会更加有力量。

 

《如何系统思考》  邱昭良/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8.0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