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么看现代写诗的人?

 梧桐树边羽 2020-12-29

怎么看现代写诗的人?


提出这个问题,根源在于很多人把诗、写诗、诗人看得过于高大上。

因为诗很高雅,所以写诗的人就区别于普通人。

因为诗很高雅,所以现代写诗的人难以达到古代人的水平。

因为诗很高雅,所以我们就应该对现代写诗的人有看法。

这纯属文化自卑下的自我摧残——写诗其实是个特简单、特平常的事情。

诗是什么?

诗为心声,诗以言志,诗是韵文。

换句话说,诗就是人类通过有节奏、押韵的言语来抒发自己的志向、表达自己情感。吟诵、朗读是诗歌的基本特性。

失去了吟诵性的诗,是不合格的,我们称之为“哑巴诗歌”。

而吟诵、朗读的基本要素是人,不管是创作者,还是阅读者,都要通过这一行为将情感传递、共鸣,才能算是一首诗的成功。

为什么唐诗是诗歌史上的高峰,因为表达接地气,意象上九天。晚唐之后,诗歌的文艺修辞性逐渐增加,创作者再有情调情怀,也会因为受众的区分,缺乏大风过野的全面覆盖性。

宋以后的诗词类作品,不论情怀如何,修辞艺术如何,都只趋向于感动能感动的人,而无法做到像唐诗一样让所有人都感动,领悟到不同境界,达到“老少皆宜”的普适性。

通俗一些说,能让所有人都吟唱,并且具有高端思维的诗歌作品,才具有最强的生命力。

白居易之后的诗歌作品,要么阳春白雪,独自凋零,要么下里巴人,陷入俗滑。

随着文化的普及,产生了一种认知,认为流俗打油诗、顺口溜是没有资格被称为诗的,甚至还进行了诗词分流。

文艺性更高,但是主题性被人为切割归入下流的词牌,也是通过几代人的努力才逐渐站稳和诗抗衡的位置。

但是词牌的艺术性上去了,也就和诗一样丧失了大众的市场。否则的话又怎么会出现散曲、戏曲、近代诗、现代诗、白话诗、现代歌词呢?

所有的新形式都是诗、词自我提高,跳出了大众传播领域之后,老百姓情感需要新出口而产生的替代品。

为什么我们总感觉古人谁都会写诗,还尽是高手?

因为中国的历史记载的就是一部文化史。文人和中国时代起伏息息相关,诗人只是沾了文化官吏的光。

人写诗,是出于情感抒发的需要,就好像单身久了,就要去发泄一样。

这完全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

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瑰宝,这句话是没有错的。

但是仅限于传统文化。

有谁要把现代诗,现代仿古诗列入中国当代文化的瑰宝,那纯属敝帚自珍,坐井观天。

时代的发展,让曾经引以为傲的格律、修辞、意象的文化重要性在如今都已经没落。

文化是个极大的概念,包含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诗歌文化只是精神文化中极小的一部分。

我们经常痛心疾首,为什么如今的人不再注重诗歌了?

很多人从多方面去解释、分析这个问题,其实纯属自作多情。

不注重了,其实就是不重要了呗。

打个比方,诗歌是咱们高中时期的初恋情人,我们曾经爱得天翻地裂。可时代在进步,个人在成长,当我们进入社会这个太多诱惑的大染缸时,你是否还守得住当初的那份执着?

有些人能守住,诗歌就会伴随他一生,而且会更加重要。

更多的人守不住,也没必要去守。

这世界太多的新奇了啊,太多的美女了啊。人们抒发情感的方式太多了啊,可以旅游、可以唱歌、可以蹦极、可以打高尔夫、可以踢球,无论哪一种爱好,都可以倾注感情,抒发情感,为什么我还要守着诗歌这种看上去一点都不重要的东西?

偶尔还会想起自己的初恋,但现实生活中的美好更重要。

诗歌就是这么个东西。

现代的诗人

写诗的人无非两种。

一种就是坚守住自己对文字抒发情感爱好的人。你看就像我,虽然视频现在比图文要流量高得多,但我就是不喜欢。

另一种就是找不到代替用诗歌来抒发情感的人。你看就像我,虽然短视频现在比图文要流量高得多,但是我一没能力,二没精力。

所以还是写写图文,发发牢骚。

于抒发情感的路数里,现代还在写诗的人也是这样:要么喜欢,要么不会别的。

诗为心声。但是当今社会能够表达心声的方式和渠道多了去了,不爱写诗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这个东西早已不像古代,可以换来仕途,可以换来名声。

如今被称作“诗人”,大概率是被调侃,是一种说话者不自知,还以为是夸奖的调侃。

至于自称“诗人”,前面有篇文章谈到过这个问题,这里就不重复说了——要么无知,要么不要脸。

要尊敬这些还在写诗的人,不论是旧诗,还是新诗,因为他们还在执著于自己的爱好。

也可以鄙视这些写诗的人,因为他们固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无法找到其他替代自己心水的爱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没有这个能力。

就好像很多人一边骂着工作,一边又不得不工作。

写诗其实也一样。这一点因为今天的诗歌边缘化还不明显,在古代其实更明显。

比如高适,比如江淹,比如韦庄,他们都在飞黄腾达之后摈弃了自己的诗才,甚至不惜编造出“江郎才尽”这样的鬼话。

这也反面说明了为什么好诗都出自仕途坎坷的诗人,一旦官运亨通,生活条件改善了,何必还苦苦挣扎在文字游戏之中,借助几句韵文来抒发自己的理想。

你看有几个大权在握,能够真正改变民生福祉的权贵有愤世嫉俗之作品。

人家也不是不会写,只是不写。王安石罢相隐居,立马冲上宋诗顶峰。

现代人对诗的认识是有误区的。

从小的教育,让我们误以为诗词是不可缺少的文化人象征,很多人都认为诗人必然是文化人,无意识地将文化人和诗人画了等号,因为全社会对文化的尊重加重了诗人这个身份的地位。

为什么出现了这么多不堪的诗人,让老百姓痛心疾首?

是我们把诗人看得过高、过重了。其实诗人也就是普通人,无非是字词表达情感的能力更好一些而已,根本不能代表人品和性格。

写诗只是一种爱好,古来如此,今天也是如此。

“诗人”只是一种他人敬称,如今带有了一些调侃意味。

没有人生而为诗人,也没有人能够以诗人身份生存。

在今天这个表达方式和渠道众多的社会,最不缺乏的就是诗人——因为做诗人是最容易的。

我说爱好赛车、高尔夫、骑行吧,成本摆在那里,不是人人都爱好得起的;我说我爱好写诗,要做个诗人吧,对于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国人来说,简直就是零成本。

除非完全不读书,否则的话,谁都可以做个新时代的“诗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