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年有的农民不愿意卖粮食,是什么原因?需要屯粮吗?

 一池 2020-12-29

根据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全国的夏粮总产量是14281万吨,比去年增长了0.9%,这里主要指的是小麦、水稻及玉米等主粮作物。事实上今年夏粮的收购总量是比往年数量下降很多的,这与农民卖粮食积极性有较大的关系。

为什么今年农民的粮食都不愿意卖呢?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很多农民还是将去年的余粮以及一部分新产的夏粮卖出去了,也是为了补贴一部分家用。今年我家卖出去稻谷2000斤左右,分两次卖的,均价1.2元/斤都不到。卖谷子的钱基本上一到开学就没有剩余了,也就够小孩开个学;由于这样的价格,我坚决不同意卖第3次粮食,适当的预留一样粮食总比后续万一再花钱出去买大米。对于我个人来讲,不想卖粮食还是因为价格不够理想。

看到网络上不少的人在质疑,农民为什么要屯粮?是不是太不理性了?作为一个农村青年我想为我们农民说一句公道话:不是不想卖粮食,而是这个价格实在伤人。疫情原因农村的务工人员普遍都在家里呆了两三个月,有的现在工作还没有着落,每天的吃喝拉撒都需要钱,而粮食也是最重要的生活必需品。春耕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临时收割的时候又是洪涝、暴雨灾害,很多农户的粮食收成都不太乐观。与其卖一个这么低的价格,不到万不得已农民都是不愿意将粮食卖出去的。经济收入受到影响,那么粮食就是农民最大的财富。

客观来讲,并不是农民在屯粮,农村人口占了人口比例的60%左右,还承担着畜牧养殖等生产活动的主要角色,每天人和家禽家畜消耗的粮食就是一个大数字。农村需要这么多的粮食用量,适当的储备一些是很正常的事情。有的人鼓吹农民再等价格、再炒粮,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言论,不了解农民、不了解农村、不了解农业种植养殖的成本,就没有话语权。一年到头守着一亩三分地,最关键的还是要看年成,辛辛苦苦下来全部的收成还不够一家老小的开支,农民的粮食不是下雨掉下来的;粮食价格不合适,卖出去农民的损失将会更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