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以为《拆弹专家2》只是在讲“拆弹”?请别小看它!

 旧故麻袋 2020-12-29

我没病,是这个世界病了!

——《拆弹专家2》

文丨旧故麻袋

每年电影圈都会贡献一两部港片,但有口碑且能出圈的少之又少,更别说爆款了,港片的黄金时代已成过去,近些年,港片的整体表现一度陷入荼蘼,一边是回不去的港味,一边是越来越重的商业风格,让人不得不唏嘘一句:港片已死。
 
但令人欣慰的是,总有那么几部电影,能让影迷在萎靡的港片市场看到一丝希望,比如《无双》、《寒战》、《扫毒》、《使徒行者》等电影,让影迷明白:即便港片风光不在,但那股港片之魂仍在。
 
而今年的《拆弹专家2》,豆瓣8.0的高分更加证明了“港片已死”只不过是影迷们一句怒其不争的气话,它的出现暗示着港片并不缺好故事,也不缺好演员,只是缺一个可以一如既往坚持港风的导演。


所以首先要夸的是导演:邱礼涛。他不算是一线导演,也没有杜琪峰、刘伟强、麦兆辉、庄文强那样有着高分之作,他30年来导演过70多部作品,动作、爱情、喜剧、恐怖、传记、社会纪实等类型统统有涉及,这次在《拆弹专家2》中,既当导演又当编剧,给出了惊喜,要文戏有文戏,要爆点有爆点,要动作有动作,要细节有细节。


然后要夸一夸演员,刘德华和刘青云两位影帝,加在一起产生的效果是1+12,特别是刘德华饰演的潘乘风,从一名“不要命”的拆弹专家到一名“不要命”的匪徒,中间经历了生死磨难,也经历了性格的转变,这个角色,有层次感,也有血肉感,而刘德华的表现相当精湛,他就是潘乘风,没有演绎的成分,而是把自己的全部交给了潘乘风。


刘青云饰演的董卓文虽然在片中存在感较低,编剧没能很好去塑造这个人物角色,以至于他的出现只是功能向的、工具向的,是为了推动剧情而存在的这样一个角色。但从前期他与潘乘风共同执行的几次拆弹任务中可以看出,他不仅是潘乘风的事业上的好伙伴、好搭档,更是潘乘风最为看重的好兄弟,所以即便他后期性格变得暴戾,失忆、在看到自己的手下对着董卓文一枪一枪的开枪时,内心仍然会无比心痛,他不想看着他死,不想看着曾经那群出生入死的兄弟死在自己手上,这是潘乘风“坏人从良”的一次内心转折。


倪妮在片中饰演潘乘风的女朋友庞玲,虽然有花瓶嫌疑,主要负责好看和洗白潘乘风,但她的存在并没有拉电影,反而是文戏部分的重点,承担着相当重要的任务,这部分任务,倪妮完成的很好,美则美矣,还有实力,棒!


《拆弹专家2》一开场就是“香港国际机场被核弹炸废”的臆想,一秒就能让这个繁华的都市成为人间炼狱,最后以“核弹炸桥”告终,避免了这样的悲剧发生。中间没有所谓的拆弹过程,如果你以为《拆弹专家2》主要讲的是“拆弹”,那就太天真的。


整部电影真正在讲拆弹的只有三个画面:

为了安抚握着炸弹的小女孩,潘乘风脱下防护服换下炸弹,救下女孩,这是为了展现潘乘风为了拆弹不顾性命的性格;


救下身上有着炸弹的夫妻后,听见了微波炉里的猫叫,不小心开了微波炉引爆了炸弹,这次事件炸断了潘乘风的腿,于是性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复生会”成员挑衅式的在办公楼附近放了炸弹,董卓文不顾生命安危和子弹的威胁,貌似拆弹,激活了潘乘风内心的善。


三个“拆弹”桥段,都是为了潘乘风这个人物的心理变化设置的,而片中真正的炸弹,不是真实的炸弹,而是潘乘风本人。
 
从不要命救人的拆弹专家到愤世嫉俗的复生会策划人,本以为因公断腿后,警局会更加重视他,对他充满感激,于是断腿后的一段时间他并没有意志消沉,而是每日刻苦锻炼,增强体能,为了能早日回归一线,继续他视为英勇的拆弹工作。


在他日复一日的努力下,各项体能指标统统达到警队要求,甚至超出了警队要求。但这样的付出和内心的期盼并没有被警队理解,为了安全考虑,也为了市民考虑,怕担责的警队一致决定让潘乘风去做文职。潘乘风的愤怒由此积攒,认为警队用完即弃。


没有人愿意相信他可以救人,包括自己最好的朋友和最重要的女朋友,所以他最终和女朋友分手,并离开了警队,成了偏激、怨念丛生的“定时炸弹”。


他决定向所有人“复仇”,他说“这个世界病了,病了就得治”,他协同反社会的小学同学,制造了一起又一起爆炸案,死伤几十人,在一次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潘乘风未能及时离开炸弹现场,炸弹爆炸后失忆。


于是警方利用失忆的他把他从恶徒变成了“卧底”,失忆的他人生进入迷茫期,警察在追捕他,有人又企图救他,前女友又说他是卧底,他不知道该相信谁?也不知道哪个才是真相。


直到最后在善恶中觉悟,在自己策划的“复生日”,用自己的性命救下了整座香港,几百万人,你可以称他为“英雄”,也可以称他为“恶魔”。


当然,电影并非完美,刘青云的人物、反派动机没有落脚点、刘德华最后的转变、医院枪战时一众警察和反派竟然抓不住一个瘸腿失忆的病人等设计都让人有些草率的感觉,毫无逻辑性可言。


但以上这些都不是重点,甚至可以说影片的剧情也不是这部电影的重点,重点在于电影背后的隐喻,看懂的自然就懂,有些话毕竟敏感,不能明说。
 
比如电影开始是2014年,之后又提到2019年10月3日这个日期;比如电影追逐戏中强调的两个地点是花园街和通菜街;比如反派的人肉炸弹炸的为什么是教统局;比如反派二号比喻潘乘风是宋江,说自己像晁盖……懂的都懂,这些背后的隐喻,我都想为导演竖一个大拇指。


今年年初,疫情肆虐下,春节档被迫下架,影院关闭。年末,元旦跨年档重磅而来,一部《拆弹专家2》,给了年末仍在阴霾中的电影圈一点光亮,相信2021年的电影世界会恢复如常,这或许是我2020年看的最后一部新电影了,我希望:2021年,能有更多好电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