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司匹林真的是“神药”吗?有些人应该吃,有些人不该吃

 药师华子 2020-12-30

大多数人对阿司匹林都很熟悉,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这是一种百年“神药”,可以有病治病,无病强身。但是华子发现不少人实际上并不适合服用阿司匹林,这些人服药之后,产生的风险与药效互相抵消,甚至用药风险会大于药效。那么如何服用阿司匹林,才安全呢?

一、人类自己造出的“神药”

人类世界中的“神”,都是人类自己造出来的,阿司匹林的“神药”名头也不例外。虽然阿司匹林的作用很强大,但它成为“神药”的原因,大半是由于资本运作的缘故。其中的道理很简单,就是制药企业为了药品更好的销量,需要学术界进行“背书”,于是就会投资进行药效相关的研究。

虽然科学研究是客观严谨的,但是在药物本身没有大问题,又不违背真实性原则的情况下,科研得出的结论,通常会偏向投资方的需求,筛选出对“金主”有利的结论进行发表。不同的制药企业之间存在着竞争,为了打压对手,又会想尽办法寻找对方药品的弱点。于是科学的真相,就在商业竞争中逐渐揭露

二、客观地看待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的化学结构为乙酰水杨酸,在大剂量使用的时候作为解热镇痛药,可以用于发热、疼痛及类风湿关节炎。但现在使用最广泛的是小剂量阿司匹林,原因是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可以预防血栓形成。因为心脑血管疾病是夺去人类生命的最大原因,阿司匹林的使用,可以减少心肌梗死、脑梗塞等疾病的发生率。

但在服用阿司匹林的时候,不可避免的会伤害到胃黏膜,引起消化道不良反应,造成消化道溃疡、出血等不良反应。心脑血管疾病低、中风险的人,服用阿司匹林产生的预防血栓作用,与其带来的风险会相互抵消,对于这类人群,不建议服用阿司匹林。

三、什么人需要吃阿司匹林

一级预防:一级预防指的是不曾发作过心脑血管疾病,但是有发作疾病的风险。在40~70岁之间的人群,如果有心血管疾病高风险,而出血风险不增加的人群,可以服用阿司匹林

比如有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有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肥胖等因素的人群,如果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较高,同时又没有出血风险,可以服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

二级预防:二级预防指的是已经发生过血栓性疾病,比如患有心肌梗死、脑卒中、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需要预防复发。二级预防没有年龄的限制,只要没有服用禁忌,就需要服用阿司匹林。

四、怎样安全服用阿司匹林

1、按需服用:由医生进行风险性评估,血栓风险大于出血风险者,才需要服用。

2、控制血压:高血压患者需要控制好血压,如果血压不能控制在正常范围,不能服用。

3、预防消化道损伤:在服用阿司匹林时,可以联合使用制酸剂保护消化道黏膜。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在服用阿司匹林前要做根除治疗。

4、饭前服用肠溶片:饭前30~60分钟服用肠溶阿司匹林,迅速通过胃部,避免药物在胃内崩解对胃黏膜的刺激。

5、避免喝酒:酒精会加重胃黏膜的损伤,在服药期间要避免喝酒。

6、警惕出血风险: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在疾病未受良好控制前,不宜服用。

7、警惕药物相互作用:其他的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抗凝药物、磺脲类降糖药、巴比妥类药物等其他药物会影响阿司匹林的效果。需要联合用药时,需要咨询医生或药师,以确保安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