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读杜甫《绝句漫兴其二》:以物喻人哀叹命运,觉得杜老爷子既可怜又委屈,还没处去讲理

 郝人读诗词 2020-12-30

杜甫50岁左右时,两次到成都投奔严武,是严武一直在照顾这位才气横流但情商太低的落魄子弟,那二人是什么关系呢?为什么严武一直照顾杜甫呢?

图片包含 游戏机, 文字, 画

描述已自动生成

这得从杜甫的爷爷杜审言和严武的父亲严挺之说起。杜审言和严挺之同朝为官,杜审言比严挺之大28岁,但二人关系很好,所以杜审言的孙子杜甫和严挺之的儿子严武属于世交,杜甫比严武大14岁,按老一辈的交往来说,严武该叫杜甫叔叔,但二人年纪差不多,处的和哥们差不多,严武好武不好文,脾气暴躁,杜甫好文不好武,性格高傲、桀骜不逊,二人性格反差巨大,却能成为哥们,足见二人的感情够深。

图片包含 户外, 树, 水, 大

描述已自动生成

杜甫官场混不下去后,想到了在成都主事的好哥们严武,就投奔了过去。严武是了解杜甫的,给他在成都盖了房子,就是后世所谓的“杜甫草堂”,估计也是后世的讹传,成都一把手给好哥们盖房子怎么能是草堂呢?

图片包含 户外, 路, 建筑, 房子

描述已自动生成

严武欣赏杜甫的才气,就想让杜甫做个官管点事。可杜甫经历了那么多事情,已有归隐之心,不想在进入官场。严武好说歹说,连请带劝,才说服了杜甫,做了个检校工部员外郎,所以后世也称杜甫为“杜工部”。可是没做多久,杜甫实在是不想做官,又辞了职。

性格暴躁的严武和杜甫相处整体是好的,但一个性格暴躁,一个恃才高傲,二人总是难免有发生矛盾的时候,甚至差点严武把杜甫杀了。

公元765年,严武因暴病死于成都,年仅40岁,最终还是毁在了性格上。杜甫没了靠山,只好离开了成都,离开了他的草堂,辗转到重庆,58岁时,死在了返回故乡途中的一条小船上。

图片包含 室内, 女人, 镜子, 站

描述已自动生成

杜甫在成都生活的六年里,基本上属于寄人篱下,生活很苦,但也是杜甫相对稳定的阶段,有好哥们严武、高适的照顾,总体还算不错。在这期间,据说写了四百多首诗,其中就有《绝句漫兴九首》,描写了草堂从春天到夏天的景色,借景抒发自己的感情。其中第二首写的是春景,借物喻人,读来感觉杜甫特别委屈和无奈,甚至有点可怜,还无处去诉说。把春风比喻成朝廷,把自己比喻成桃花和李花,发出“我没去招惹谁啊,怎么春风还来吹折几枝花”的无奈疑问。

图片包含 游戏机, 花, 植物, 粉色

描述已自动生成

“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似家。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这是我亲手种的桃树和李树啊,它不是没有主人,我这个村野老人,虽然院墙低,可这也是个家啊。可是这春风竟然也能来欺负我,昨晚吹折了我好几枝桃花李花。

图片包含 游戏机, 文字

描述已自动生成

注: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