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梦大美冶山(邹子俊)

 zhb学习阅览室 2020-12-30

“三山现,三山藏,三山看不见。”我的家乡福州有一座藏在城市中心的山,它就是福州2200多年建城史的发源地之一——冶山。

冶山,顾名思义为“冶炼之山”,相传为铸剑大师欧冶子冶炼宝剑的地方。冶山难寻,我们先见到了山下的欧冶池。欧冶池据说是欧冶子铸剑时,为宝剑淬火的水池。如今池内早已没有了刀光剑影,放眼望去,只见方塘半亩,池水如镜,深秋的荷叶没有了夏日的光彩,像一群解甲归田的残兵败将,还穿着破旧的战袍,铺陈在池中。池边有两座古典园林建筑,分别是喜雨轩和剑光亭。喜雨轩位于池塘正北端,四柱三开,歇山顶灰瓦蓝边,飞檐翘角,轩内雕梁画栋,正面的匾额上写着“喜雨轩”三个大字。轩前有石砌栈桥,廊柱林立,迂回环绕,顺着栈桥左行,信步可达剑光亭。这是一个八角的亭子,正上方的匾额是著名书法家潘主兰题写的“剑光亭”三个字,字体古朴遒劲。沿池边漫步,六株高大粗壮的古榕树,像威武的军士列队守护着剑池。古榕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抽出长长的臂膀覆盖水面,像一顶顶织得严严实实的绿绒大伞,仿佛在保护即将出水的宝剑。

向南走,追寻冶山的踪迹。在欧冶池的尽头,沿一道东南走向的缓坡前行,一座小山忽地映入眼帘,原来“看不见”的冶山就藏在这里!从山的南坡拾级而上,树木苍翠,遮天蔽日,石刻众多。榕树的气根盘根错节,有的从石缝中长出,有的紧紧抓着山石,像苍老的手要抚摸那古老的石刻。

你看,在那密密匝匝的气根丛里,半个“曲”字正“犹抱琵琶半遮面”地躲着。这就是传说中有名的“泉山九曲”了。相传冶山曾有泉水,又叫“泉山”,自古文人墨客就在这里吟诗作赋,还在这儿玩“曲水流觞”的游戏,“九曲”因此得名。这半个“曲”字,是第几曲呢?我们只能边走边猜了。没几步,就来到一块四五尺见方的摩崖石刻之下,刻着“八曲”两字。“八曲”右下方还刻有“唐裴刺史球场故址”字样,原来这里曾是唐朝刺史开辟马球场的旧址,冶山果然是一个历史积淀深厚的所在啊!沿山路螺旋上行,我们在“独秀峰”铭文的侧壁找到了“七曲”,在“王坛岗”石刻的右边找到了“二曲”,在“剑胆琴心”“山阴亭”石刻边找到了“三曲”。路随山走,人随路行,在或高或低、或隐或现的石壁上,“四曲”“五曲”“六曲”相继现身。我已经被这神秘的“寻宝”历程深深吸引了,急切地想要成功集齐“九曲”。

奋力登上冶山,探秘“九曲”

猛然想起,那藏在榕树气根里的某个“曲”,与“八曲”“七曲”距离相近,分布路线也依次顺延,如果推理不出错的话,应当就是“九曲”了!那么,“一曲”在哪儿呢?我在这座小山包上上下下跑了好几趟,还是找不到。夕阳西下,天光渐暗,冶山即将在夜幕中沉睡,梦回那闽越王无诸建城、欧冶子铸剑、裴刺史挥杆打马球的往日时光。摩崖石刻的铭文,在初冬的夜色中模糊难见,我和爸爸妈妈匆匆浏览了与泉山摩崖石刻紧挨着的萨镇冰故居——仁寿堂,在山脚下参观了唐代马球场遗址,带着些许遗憾离开了冶山。

欧冶池即景

“二曲”到“七曲”

“八曲”和“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九曲”

这座藏匿在福州城市心脏的小山,有那么多未解之谜等待我去探索、追寻;有那么多人文历史值得我去学习、发掘。大美冶山,你是闽都魂之所系,是福州城市文脉的原乡。大美冶山,不说再见,我还会回来的!

教师点评:

作者怀着对家乡山川的赤子之爱,从身边熟悉可见的风物着手,挖掘故乡历史文化底蕴,发现其中的“大美”。文章比喻生动,修辞手法运用得当,文末还留有“悬念”,不可多得。

(作者:福建省福州市群众路小学三年2班 邹子俊;指导老师:陈黎铃;指导家长:唐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