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为唐褚遂良楷书法长卷《倪宽赞》

 苟芽山庄 2020-12-30

传为唐褚遂良楷书法长卷《倪宽赞》

褚遂良(596年~659),字登善,杭州钱唐(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唐朝宰相、政治家、书法家,弘文馆学士褚亮之子。出身河南褚氏,博学多才,精通文史。他的父亲褚亮是散骑常侍(皇帝的侍从),跟虞世南、欧阳询都是好朋友。李渊建立唐朝之后,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这些人一并来到唐朝做官。李世民贞观十年时,褚遂良出任起居郎。贞观12年,虞世南逝世,经魏徵推荐,褚遂良成为了李世民的“侍书”。李世民一生极为钟爱书法,他令人收集了天下所有关于王羲之的墨迹,想据为己有。这时候褚遂良就成了“鉴定大师”,帮皇帝遴选真迹。褚遂良可以鉴别出王羲之书法的真伪,使得没有人再敢将赝品送来邀功。在这个过程中,褚遂良饱览了天下关于王羲之的墨迹真迹,尽得王羲之笔法之真传;加之在他的老师欧阳询、虞世南的培养之下,眼界洞开,终成一代宗师。

褚遂良工于书法,初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其代表作品主要有《伊阙佛龛碑》、《孟法师碑》、《房玄龄碑》、《雁塔圣教序》。 

褚遂良的楷书作品出现前后两种不同的风格,前期的《伊阙佛龛碑》和《孟法师碑》书体大致相同,均用方笔,起笔露锋,保持了欧、虞的书体特色。在风格上,吸取了虞世南楷书的宽绰典雅的结体特点和欧阳询楷书锋利刚劲的运笔特点。同时,将他们瘦长的字形进行了压缩。《房玄龄碑》和《雁塔圣教序》是其晚期的作品,两者一个峻整严饬,一个空灵飞动,在用笔上由以骨取胜的平直的二分笔转向以筋取胜的一、二分笔兼用,笔画起伏多姿,跌宕有致,曲笔兼用,表现出强烈的节奏感。褚书的新规范一出,天下竞相学仿,成为一时风尚。直到武周极盛时期,虽然褚遂良人已过世,官爵也被剥夺,但其在书法上的名望不减,并以其率直骾亮的人品和遒媚飘逸的书品被后人传颂,褚遂良的唐之“广大教化主”的地位也被越来越多人肯定。

初唐书法家中,以欧阳询、褚遂良二人最具有创新精神,褚遂良最能与时俱进,欧、虞两人书法,保留隋朝书风较多,褚遂良书法则能汲取众家之长,不被前辈们多抑制,他的字给人感觉骨肉分量达到均衡,且刚柔并济,清朗秀劲,英俊潇洒,力和美、骨与韵趋于一体,“真正开启‘唐楷’门户,堪称隋唐楷书过度的桥梁”,最终推动了唐代尚法书风的形成。  对唐代乃至后世书法的延续和创新提供了借鉴。

《倪宽赞》素笺乌丝栏墨迹卷,传为唐代褚遂良楷书法帖。《石渠宝笈》载:帖高七寸七分,横五尺二寸七分,字共五十行,满行七字。素笺乌丝栏墨迹卷,纵24.6cm,横170.1cm,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据赵孟坚跋云为褚遂良晚年之作。卷后有赵孟坚、邓文原、柳贯、杨士奇、钱溥等人跋记。赵氏跋称:“容夷婉畅,如得道之士,世尘不能一毫婴之。”而明代詹景风《玄览编》则以为:“燥而不润乏天趣,笔似清劲而实单弱。”明代张丑《清河书画舫》称:“褚河南《倪宽赞》是宋世临本,后有赵子固等七跋却真。”有影印本行世。

从文字内容看,疑点诸多。如曩时版筑饭牛之明矣字应作,与通行的《汉书》不一致,本篇并不是一篇生僻的文章,博涉文史的褚遂良奉敕书写而沿俗本误作是不可能的。而文中之避讳用字习惯,与唐代情况不类,如文中字等没有避讳,而几个字却是避宋讳而刮去。正是这些,让人对此作产生怀疑,并认为是宋人临本。

就书法艺术而言,此卷水平较高,秀美明净,平和典雅,用笔酷似褚法。本卷字的笔划疏瘦,运笔过程,一划之间,有粗有细,字的姿态,有种翩翩自得,秀丽美妙,使人如面对一位一尘不染,清净绝俗的高士。但结体又有欧法之紧结,再与可靠的褚书各碑对比,便暴露出一些问题,用笔变化不多;结构似欧,却过分平顺,缺少刚健险峻,无初唐书法所存留的六朝古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