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48期诗评:醒着的灵魂

 白云之边 2020-12-30

编语:自古以来诗画不分家,一首诗歌应该要有画面感。个人认为,诗要么抒情,要么言志,必须用充满诗意的语言去打开,虚实结合。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诗歌应该关注现实,用一双锐眼,去发现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根源,做一个清醒者,用诗发出内心深处的呐喊,去唤醒更多人的关注,去努力改造现实中弊端,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梅朝铭)



诗歌赏析


理想的诗歌是诗人的心灵图景或梦象,通过心灵图景发出独特的声音。每一首诗歌都有自己原创的声音,要学会倾听并从中领悟。


一、简析

诗要有画面感
梅朝铭(山东)
 
雪落在故乡的土地上
王思远(辽宁)
 
踮起脚尖
把目光放远点再放远点
或许就能看到故乡
 
我想,那里会有一场大雪
候在村子里的老人
头顶落下一层
 
雪后,阳光那么和熙
靠在墙角就能感觉到暖
 
老人坐在小板凳上打盹
头上,雪拒绝融化
 
这像极了母亲
等待回归的儿孙

选自《当代诗歌地理》(下卷)【乡村题材】(五)
 
这首诗多个动词的应用,写活了画面,让人有亲临其境的感觉。乡愁是诗者永恒的话题。这首诗歌作者打破拘泥,用别具一格的手法,借物象雪发挥,把游子与留守者的牵挂与思念结合起来抒写。表面是写雪,实则是写留守老人的白发,是思念亲人的碎片,尤其是母亲。


【作者简介】梅朝铭,笔名:梅兰。成长于贵州思南,现居山东临沂。有作品发表于《山东诗歌》《齐鲁文学》《中诗报》《陕北诗报》等刊物。诗观:诗意人生。
 

二、赏析


诗歌朦胧下的意韵之指
高俊峰山西)
 
诗言志,诗抒情,诗是掷枪、投刀,明写暗喻,从而揭露生活中的恶与本质。
比如:
仲秋
陈荣来(安徽)
 
树叶落地。蝉鸣
也从枝头落了下来。纸片和泡沫
飞过它们的头顶
 
炊烟照常升起
不见踪影的镰刀,被垮塌的铁匠铺
锈蚀
 
河水在村口断流。一个佝偻的身子
走进小村深处
天空,铁一般下沉
 
当然,遍地是稻穗和果实
秋天的重量,还是能把一些事物
摁住

摘自齐鲁文学社【特约诗人】陈荣来诗歌
 
赏析:《仲秋》这首诗用欲扬还抑的手法,试图掩盖,而最后一节一个"当然把铁幕下掩盖不住的尾巴拽住,陈谷烂芝麻一览无遗。此时,那把党旗上的镰刀应该已磨快了,锋利了,该收割那纸片泡沬水源断流之恶的根苗了,还佝偻身子人一个“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的清秋了吧?
此诗一个“沉”字了得。自落叶之沉,塌铺之沉,村落深处的沉,最后果实丰收喜悦之沉已让喘不过气来的读者,产生不了丝亳的喜悦之情;更有对经济腾飞下,留守老人无奈尴尬的深情眷顾,那种“树欲静而风不止”的蠢蠢欲动乱象,试图用丰收摁住的事物,更是呼之欲出。作者对语言文字尺度的把握恰到好处,这是朦胧诗的另类之张扬。

【作者简介】高俊峰山西省临汾市人。诗观:诗是生活的小花,信手摘来,置于平台,与师友分享其香。


三、精彩


醒着的灵魂

——简析《方式》

张全枝(河北)

方式
刘奇景(贵州)
 
不想用呼吸去证明
天空如此忧郁
 
幸福,是离春天
最近的一只小鸟
幸运地躲过枪口
 
还是被饥饿逼迫着
啄食有毒的虫子
 
带着欲望的翅膀
终于停止扇动
 
在某个黄昏
或是早晨

选自《当代诗歌地理》【春之卷】备选稿(十七)
 
赏析:诗的起始比较特别,且耐人寻味。人呼吸的时候天空会忧郁,不如意之感略现。然后说到幸福是不彻底的,如同躲过枪口的鸟,不得不去“啄食有毒的虫子”。到这里,我们清楚地感到: 这是在写生存的环境。
我们吃着有毒的食品,呼吸着污染的空气,这种生活如果成为习以为常,司空见惯,那真是令人悲哀的事情。我们活着,却在慢性地麻木地自杀着,直到有一天,麻木地停止活动。
作者以诗的笔调写出来,可见文人的良知未泯,对美好的向往还是有的。笔触之痛点,令读者同样会有沉重之感,进而会想: 我们该去做些什么呢?
 


难以言说的悲哀
张全枝(河北)

 
半生
张爱民(福建)
 
我用尽半生行走、攀爬
也学习偷懒
一路上都是风吹风的、草长草的
远方,还在远方
 
一朵乌云从天上砸下来
遍地的污水与沙砾
脚下一滑,一根反骨将我刺穿
 
群山静默,百鸟早已失声
没有多余的眼泪
怎么说我也是见过血的男人
我羞于,喊出悲伤
 
赏析:读这样的一首诗,几分沉重感由之而生。回首自己半生岁月,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诸多艰辛苦楚真是一言难尽欲说还休啊!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个远方吧?或者说都曾有过。而更多的是在为庸常的生活行色匆匆也会去学习偷懒”)。甚至无心去留意一下风的方向、草的长势和绿意。
当不妙的事物侵蚀着人类生存的环境及至恶劣,我们是难以忍受的,但集体的沉默失语,眼泪是多余的,可以说,人的存在是麻木的存在。这不禁会让人想到鲁迅时期的呐喊。当代社会又何尝不在呼唤这样的大师呢?
 
作者理性而隐忍的笔触,深刻的体悟使痛感入木三分。意向的选取和衔接很有逻辑感。面对生活,我们会选择隐忍,而面对文字与诗的时候,诗者是善感的,且良知未泯,想必灵魂深处还是有远方的吧?

【作者简介】阿果,原名张全枝,河北廊坊人。作品见于《燕赵文学》《中华诗词》《山东诗歌》《美塑》《齐鲁文学》等。诗观: 诗是灵魂的倾诉,思想的表达,精神的升华。



本期主持:阿果,原名张全枝,现任齐鲁福建文学社诗评部编辑。

本期审编:刘军华

栏目主编连方
栏目成员:刘军华  张全枝  田世仲

· 齐鲁文学 ·

//////////////////////////////////////////

秉承“探索,创新,文明,诗意”

推进前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