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获奖作品】雒 忱《百年炉火》

 黄堡书院 2020-12-30


百年炉火(书摘)

雒 忱


鸡叫二遍时,天色还是深深的蓝,蓝得像古镇上女人穿的土蓝色的家织土布。几家大车店的栅栏大门已经洞开,小二们戳火烧水,年轻的脚户们提着裤子上茅房,然后给牲口喂水备鞍,收拾驮笼瓷货,勒紧刹绳。年长领头的把头则端起隔夜的茶水漱口清痰,然后翻身取过长烟管,慢条斯理精致到极点地往烟孔捻入一个烟豆,勤快的小二或许已经点上了烟媒子,没有点上的客人顾自点上,“卟”一声吹出明火,可着已排空的腹腔把烟长长地吸入其中,然后立即端过茶水喝一口。茶含嘴中并不咽下,来回清漱口腔中的烟分子,待到认为彻底汇聚茶水中后,“咕嘟”一声一丝一滴不拉地送入肠胃,然后再抽第二口。待到三口烟下去,伙计们把给把头爷的餐点已送到炕上,他们咧嘴冲伙计一笑,便开始怡然自得地享用并不丰盛的早餐。而跟脚的十几、二十个年轻人则在外间大棚子里吃,冬天就在睡觉的窑里或坐或圪蹴在大板凳上,倚着不知年月的老木板桌子吃饭。早餐一般冬天是腌菜、晒萝卜干、晒干豆角等,夏天则是凉拌萝卜丝、炝土豆丝和各种野菜,尤其是只有当地有的一种灌木叶子做成的龙柏芽菜特别受欢迎,有一种特异的香。主食一般是红豆稀饭加杠子馍。一般年轻人觉得杠子馍还不过瘾,要求掌柜的前一天压下饸烙,不用调汤水,直接用调料凉拌,辣子放得红堂堂的,吸吸溜溜干掉两碗再上路。稀饭喝得一片吸溜声,夹上腌菜的杠子馍被咀嚼出一片牲口吃大料的声响。此时偶尔交流的是昨夜谁输了多少,谁赢了多少,谁手臭谁狗屎运好,当然是小声地交流和大声会意地笑。待把头一边勒着长长的大腰带迈出窑门,一边又吐出一口痰,并用余光瞥一眼已整理完毕排队等候的脚户队伍。领队的二把头马上报告:“爷,收拾好了!”爷壮着嗓子喊:“收拾停当了?那就走。”从此时开始的一个时辰里,古镇通往东南西北的四条主干道上,驮运瓷器的骡马队便络绎不绝,各驮队牲口颈下的铃铛脆响形成了小镇独有的晨曲。打哈哈,唱酸曲,相识的脚户队相互超热情地打着招呼。天色由深蓝而湛蓝继而浅淡的蓝,最后的一缕铃铛声渐行渐远,小镇的一天才正式揭开了帷幕。各大车店打扫院落清除骡马积粪,清理桌凳盘碗,准备迎接新来的驮队。各主妇们倒了夜壶,给窑口做事的丈夫打来洗脸水,再到厨下戳开火热两个馍。侍候丈夫出门去再招呼老小。古镇千年的习俗,妻子从晚上的洗脸洗脚水,早上的洗脸水,从端上第一碗饭到看着丈夫吃完再续上第二碗饭,全是妻子们的工作,丈夫平日只要窑口开着,就绝对不屑于吃喝拉撒这些小事,一心一意做窑上的活。
    窑场上,敲验一二等品及等外品的人,碗碗相碰敲出几声脆响,证明产品无裂纹无漏伤,再看外形无脱釉无沾疤,色泽均勺形态完好归入上品,其余依规归入二等品或等外品。一二等品是要捆起来的,而次品是不能捆的,要叫在货行来的客人们一一备细挑选的。仔细的贩户会将一二等货的捆子打开仔细验看再重新捆好。此时,盘盏窑响声脆短,盆缸窑响声闷长,还有回响在闷传。做早点豆腐的张麻子在叫卖招呼客人,甑糕李驼忙着用黑窝子碗有板有眼动作纯熟地盛着暗红粘紫的食品。驮陶土驮泥驮水的牲口来来往往,作坊里揉泥的动作夸张地将大块陶泥揉好,潇洒而又看似不经意实则准确万分地将泥柱置干轮盘中央。拉坯的活当然是大师傅上手。系上围裙,两手平端坐上位置,左手顺势已将搅棍揽在手里,将搅棍一头顶入轮盘边上的一个小孔,先徐后疾再紧地把轮盘转速打到理想状态,然后放下搅棍,双手在水盆蘸上水,从顶往下把泥柱捋一遍,然后压低再拥高,确信了陶泥揉制到位且无异物,开始神化般地拉制陶坯。或碗或盘,或盆或瓮缸或酱瓶醋油瓶子。尤其是大肚细颈的容器,那个细颈是收口中的小洞,很难掌握,而大盆大缸需要将下一段坯子半干以后再拉制上部,有时需要三四节的干拉过程,否则下部湿坯承受不了上部的重量会塌坯。一排排坯板排好,大师傅把拉好的坯一件件摆放妥当,满一板小工扛走一板上架烘干,扛的动作忽忽悠悠,窄软的板子被坯子压弯了两头,甚至担心会掉下来。窑炉前烧窑师傅抽着旱烟喝着浓汁般的茶汤,时不时透过加煤窗口看看炉膛里的火候,干净利落地用丈余长的煤铲均匀地加煤。每加一次煤,窑顶上的烟囱里的红火焰舌迅即变成深红,同时蒸腾出的热焰里喷出一股浓烟。
    多少岁月荏苒中,古镇都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创造着日子,笑容可掬地满足于自己生产的陶瓷去交换其他的生活物资。镇上人认为,这大概就是天底下最好的生活了。尽管嘴上挂的鸡娃子油灯要下到数米深的洞中再趴到很长的洞底拉回坩土,然后耙泥,制坯,烧成,外销,要从地下挖出煤炭烧窑,但他们认为生活就该这样辛苦,他们已经习惯在汗流浃背中讨生活度光阴。从何年何月起形成了古镇瓷业的生活范式和运行规则,没有记载,但古老的规矩大家都遵守。按制瓷特点窑分三行:碗窑,瓮窑,黑窑。碗窑以大大小小的碗盘盏为主,瓮窑以瓮盆罐为主,黑窑以各种小杂件为主。三行虽从陶业来讲为生产装烧方便,根本上讲是对各窑口所占市场份额的约定与确认。各窑口根据自己的实力将各自的产品销往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河南等地。
    他们与牲口组成的驮队迤逦在古镇通往外地的山道上,风餐露宿,经年累月,练就了健壮的体魄,也锤炼出了大气豪迈的胸怀,与古镇瓷人一样,他们眼中的生活就是尽早完成旅程,拿到脚费点钱回家,稍事休息,在给老婆交上脚钱温存一番后又赶牲口上路了。这些就是小镇人日常的岁月。

注:长篇小说《百年炉火》荣获第二届铜川市重大文艺精品一等奖。

作者简介:

雒忱,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陈炉镇人,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在耀州窑系主要产地之一的陈炉小镇生活了十八年。后来从事过教育期刊编辑工作,新闻工作,政府机关工作,文联创作及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等。对历史及文化有较多接触,多次考察藏传佛教和秦直道,尤其珍视有关耀州窑和陈炉小镇历史嬗变中的故事和传说。在新闻写作、文艺评论、企业文化作品、歌曲创作之外,《百年炉火》是作者第一步演绎陈炉小镇历史生活的长篇小说。


【编辑】孙    阳

【主编】秦陇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