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和成有:《和氏家谱》从和青墓志看明朝的“靖难之役”

 黄堡书院 2020-12-30

和谷:堂叔父成有,乃民国《同官县志》总编撰文瑄先生之嫡孙,出生于毛泽东老师黎锦熙曾经客居的南凹古槐下的窑洞,曾就职于铜川纺织厂任工会主席。新世纪初,我从海南归来,他携我续修《和氏家谱》,今又深究明朝先祖和青功德来龙去脉,引经据典,明晰质疑,难得费神。先祖和青手植槐逾七百年,眼下仍郁郁葱葱,景区蓝图草就,前景呼之欲出也。

南凹古槐 周占魁(黄堡书院常务副院长)摄


《和氏家谱》所载和青墓志

开始从家谱看到先祖武略将军和青的墓志,原以为和青是明朝跟随朱元璋作战的功臣,因为他那些关于战争的记录,都是发生在洪武年间。为了了解先祖,我接触了明史,原来和青并不是跟随朱元璋作战的功臣,而是跟着朱棣“造反”的英雄。

朱元璋推翻元朝的统治后建立了大明王朝。洪武九年(1376),北边大的战事已经没有了,大部分军户成为农户,同时,把一些军官和惯战的士兵,调拨协助巡检司缉查私 盐。四月,和青,以贯战头目,跟随一个叫曹起的镇抚,调拨到大宁役卫后所,(元时设大宁县,即现在的内蒙宁城县,)。看来,在洪武初年,和青就是一个能打仗的小兵。墓志是这样记载的:“洪武九年四月,蒙衣卫曹镇撫起,取惯战头目军士,调拨大宁役卫后所。”

到了洪武24年(1391年),朱元璋封十七子朱权为宁王,封地为宁国,就是大宁县,第二年大宁役卫后所改设营州中护后所(营州即现在的辽宁朝阳市),和青一直在此从事协助缉私工作。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驾崩。因太子朱标早逝,朱元璋传位与皇太孙朱允炆(朱标的儿子),是为建文帝。朱元璋在世时,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掌握兵权。建文帝当了皇帝以后,感到藩王势力日益膨胀,采取了一系列削藩措施,使诸藩王深感不满。朱棣是建文帝的四叔,在各藩王中势力最大,他跟朱元璋南征北战,建功立业,对皇位早有觊觎之心。因此对父亲传位皇太孙极为不满。建文帝为防朱棣作乱,在他的封地北平周围及城内部署兵力,又以防边为名把燕王的护卫精兵调出塞外戌守,准备削除燕王。

靖难之役要图(来自网络)

洪武三十二年(建文元年)七月,燕王朱棣发动了长达四年之久的靖难之役。他发现宁王朱权手下诸军十分彪悍,于是诱骗宁王到北平,迫使宁王一起造反,十月,宁王归 顺。家谱和青墓志载“洪武三十二年,大宁归顺,随军奉 天征讨”,记录的就是这段历史。和青当时就在宁王的军中当兵,后来归顺了燕王,他经历了战争的全过程。

燕王朱棣援引“祖训”,以“清君侧”为名,自称“靖难”之师,要求罢免建文帝手下的兵部侍郎齐泰,太常卿黄子澄等,举兵讨逆(“靖难”就是平定变乱之意)。在北平,诛杀朝廷命官,又攻陷居庸关、怀来、密云、遵化、永平等地,并去建文年号,改建文元年为洪武三十二年。当他取得宁王的支持后,实力大增。朝廷派长兴侯耿炳文为征虏大将军,与燕军战于滹沱河,大败。建文帝又以曹国公李景隆为帅,燕军十一月与李景隆战于郑村坝(北京东20里)。燕王以精骑先破其七营,诸将继至,景隆大败,毙伤敌军十余万。十二月,景隆调兵德州,期以明年春大举,燕王领军取广昌(今保定境内),广昌守将杨忠献城投降。和青墓志就有这样的记载:“十一月郑村坝大战全胜,十二月取广昌”。

洪武三十三年(建文二年)正月,燕王夺去了蔚州(今河北蔚县)后,一路向西,围攻大同,李景隆率兵救援,因李景隆的兵大部分是南方人,极不适应北方高原的寒冷气候,冰天雪地,军士叫苦不迭。未到大同,闻燕王已回北平,于是,率兵南归,抛弃无数铠仗,以便速行,有的队伍敞兵羸卒,不能熬受冻饿,多半死亡。未曾对仗,便如此狼狈的逃回了德州。四月,李景隆得兵六十万,北进。燕王领兵白沟河(河北雄县境)迎战,首战燕王中敌埋伏,大败,第二次燕王率众将,拼死一战,双方杀得难分难解,到晌午时,忽然北风陡起,猛扑敌军,飞沙走石,迷人双眼,接连一声怪响,李景隆的帅旗折断,敌军大乱,急命鸣金收军,燕军乘势追击,敌军大溃,势如山崩。景隆溃而南逃,尽丧其所赐玺书斧钺,败走德州。燕军毙伤敌军十万有余。过数日,燕王复进攻德州,未到城下,景隆先已出走,剩下储粮百余万石,燕军入城得了粮草,声势大振。

李景隆逃至济南,燕王围攻济南,久攻不下,山东参政铁铉诈降,诱燕王入城,险些要了燕王性命。后又是东昌大败,大将张玉战死,燕王之所以活命,皆因建文帝有诏,不杀叔父。

这年八月,和青回陞本所小旗。明朝时,小旗领兵十人,相当现在的班长。

“洪武三十三年正月取蔚州,攻围大同,四月,白沟河大战全胜,五月,围攻济南,八月,回陞本所小旗”。这是和青墓志记录这一年的战况。

洪武三十四年(建文三年)二月,燕王帅师南下,与盛庸统领的敌军相遇与夹河(今河北武邑境)。首战不分胜负,日暮,燕王以十余骑逼近敌营,被敌军包围,燕王乃从容引马,鸣角穿营而去,诸将以天子有诏,不愿意背负杀叔父的骂名,而不敢射一箭。来日再战 ,互有胜负,天将晚,忽然,东北风大作,尘埃蔽天,燕军大呼,乘风纵击,斩首十余万。敌军大败。建文帝为缓兵之计,下诏赦免燕王,燕王知道是计,遣军南下,连克济宁、沛县等地。盛庸兵败后,命大同守将房昭驻兵易州西水寨(今河北易县境),寨在万山中,易守难攻。燕王领兵围寨,寨内多为南方兵,天寒衣薄,燕王令四面皆唱“吴歌”,南兵闻之,皆泪下。十月,燕军夜里偷偷登山,潜出敌后,天明旌旗飘扬,满山燕军,城内的敌兵望见大骇,弃寨而逃,燕军斩首万余,坠崖死者无数。遂破西水寨。和青由小旗升为总旗。明朝军队编制总旗管56人,每个百户下辖两个总旗。“洪武三十四年,三月夹河大战全胜,十月攻克西水寨,回陞本所总旗”(家谱和青墓志)

燕王朱棣的军队与建文帝军队在河北及鲁西争战两年有余,燕师所克城邑旋得旋失,惟占据北平、保定、水平3府。朱棣深感建文帝兵多势众,旷日持久,攻防俱难,遂决定乘虚直捣京师。由于建文帝在北方布防重兵,南方空虚。洪武三十五年正月(1402年),燕王绕过济南,连下东阿、东平、汶上、兖州、邹县、沛县、宿州,直抵蒙城、涡河(今安徽境内)。三月,于淝河(安徽北淝水)设伏,击败尾随而来的敌军四万余人。四月,攻克灵璧,俘敌十万众。五月,燕军乘胜南进,取泗州,泗州守将周景初举城降燕,燕王拜谒祖灵。然后燕王渡淮河,取扬州、高邮、泰州、仪真等地。六月初三,从瓜洲(扬州境内)突破长江防线。十三日进抵南京金川门,守将李景隆开门投降。建文帝于宫中自焚(一说出走为僧)。朱棣即皇帝位称成祖,改元“永乐”。

“洪武三十五年,······五月至泗州本城归顺,六月渡江,十三日攻克金川门,十一月钦陞武略将军肃州卫前所副千户”(家谱和青墓志),(肃州今甘肃酒泉东部)。明朝时期的军队编制实行卫所制,一个卫下设五个千户所,每个千户所1120人,按现在,一个千户所就相当一个团。这就是先祖和青,从洪武三十二年十月,到洪武三十五年十一月,跟随朱棣“造反”整整三年的经历。常言说“胜者王侯败者贼”,历史正是因为朱棣的胜利而被改写,朱允炆也因其优柔寡断,妇人之仁而丢了性命。

“靖难之役”说到底,是明朝统治阶级争夺皇位的战争。表面看,是因为削藩影响了燕王及各藩王的利益,实质却远不至此。朱棣在太子朱标死亡后,对朱元璋立其孙为太子就心存不满,认为建文帝就是一个不适合做皇帝的人。为了大明的江山,也为了个人的利益,他早就下决心要推翻建文帝。先祖和青跟随朱棣“造反”,也可能是顺应潮流,为朱棣争夺皇位立了功。他几乎经历了“靖难之役”全部大的战斗,从京郊的郑村坝大战到白沟河大战,从围攻济南到围攻大同,从夹河大战全胜到大破西水寨,又从淝水之战到强渡长江攻克南京。因此,在朱棣当了皇帝后,大封靖难功臣时,他荣幸钦陞武略将军副千户,同时于“永乐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钦与世袭父和兴赠武略将军副千户,母冯氏赠宜人,妻李氏封宜人。永乐四年十月二十三日,高祖和义,妻张氏,曾祖和德,妻白氏张氏勅赠诰命。”(家谱和青墓志)。真可谓光宗耀祖了。也使我和氏后人经常津津乐道并深感荣光。

戍边肃州的和青,他的生卒年月墓志没有记载,墓志落款时间是宣德八年三月吉日,宣德是朱棣的孙子朱瞻基的年号,宣德八年是公历1433年,距离他到大宁役卫后所已是57年,也是他封为武略将军31年,这是不是和青去世的时间呢,现在也无从知晓。

(本文资料来自《明史》及有关“靖难之役”的网上资料)


【编辑】孙   阳

【主编】秦陇华

你右下角点一个 小编工资涨五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