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和谷:送别红柯

 黄堡书院 2020-12-30


瞻仰路遥文学馆 2012年11月17日  红柯 齐安瑾 和谷

送别陈忠实 2016年5月5日

最后的晚餐 红柯 仵埂 和谷 云岗 姚逸仙 韩鲁华 2018年1月14日西安建国路


骑手西去,红柯不死
和 谷

(陕西广播电视台《文化三秦》知凡采访录音   孙阳整理)

突然得知红柯今日凌晨去世的消息,非常震惊!然后我听了一下广播里关于红柯谈陕西文学的录音,听到他熟悉的声音,泪流满面。

红柯和我结识三四十年了,他最早是宝鸡诗人群体的一员,后来去了新疆,又再回陕。我从海南岛回来,见面时他说他去了西边塞外,我去了南边海岛,十年八载,然后汇合在西安,殊途同归。我和他平常来往较多,去年我曾把长篇小说《还乡》《谷雨》的电子书稿发到了他邮箱,他毕竟是全国顶尖级小说家,想听听他的意见,后来他给我谈了一些赞许的话和意见。

红柯,严格来说是一位诗人型的作家,他的小说充满了诗意和哲思,把历史文化和现实生活写得激情澎湃。我从海南刚回来的时候,和薄厚编《新大陆》杂志,他的《西去的骑手》刚写出来,我们选用了其中的主要篇章。我读他《西去的骑手》及系列作品,感觉他的思想格局和艺术境界与陕西以往的作家是不相同的,比较另类,他对大自然的描写汪洋恣肆,尤其对西域多民族生活习俗的渲染是令人震撼的。他和我曾同车去瞻仰路遥文学馆,给我口述过草原部落骇人听闻的传奇,如盗马贼杀戮的一些细节,是发自于他灵魂深处的一种对生命的理解和咏叹。

我一直认为,红柯是继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之后陕西最有实力的作家,他的作品在连续几届茅盾文学奖评选中名列前茅,我每一次都预测到他可获奖,期待下一届应该非他莫属。他每一部作品出来,在中国文学界都有很高的评价。他的文学立场,一头连着周秦汉唐的周礼那一片西府的故土,再一直西行到天苍苍野茫茫的天山南北,把整个几千年的丝绸之路人类和大自然相处的景观与历史风云,和当代人的生存与精神状况写得非常精彩。一个作家不能仅仅关在书斋里怨天忧人,应该把艺朮审美的目光投向大地和整个时代,投向民生和广大民众所关心的曰常生活。与红柯交集,他对《诗经》以降的古典文学顶礼膜拜,对于俄罗斯文学和西方文学及欧美一些作家作品如数家珍,汲取了东西方文化多方面的艺术营养,滋生了他的文学生命。他跋涉在长安西府到天山南北这么一条丝绸之路上,去畅想文学和社会与人生的关系,文学和读者的关系,是拥有艺术价值与生命力的。

当看到第一条关于红柯去世的消息,马上放下了手机,再不愿意看,直到清醒过来,在网上重温了一下他的经历和作品,同时发了博客,把他的新著《太阳深处的火焰》封面贴上。也就是说他内心有一种火焰,就像《文化三秦》广播里的标题“笔端的那团火焰叫文学”,诗意且有哲理。听这个录音,内心很复杂的一种情感,悲痛中感觉到生和死是随时都会发生的,生有一个预告,但死亡是没有预告的。我突然想到了这一句话,无奈而坦然。所以,我们活着的人应该珍惜生命,铭记住这些远去的文学同道同行的德行,从他们身上汲取精神力量,他们的确是把自己的青春和生命都交给了神圣的文学。红柯那么多那么优美的著作啊,也就在他有限的生命里呈现了他生命的那种无限力量和价值。

一个人的生命有长有短。路遥已经离去二十多年了,陈忠实离去也一年多了,但是我们经常会说到他们,也就是说他们的精神,他们的灵魂,永远活在我们的朋友圈里。我想红柯也是这样。

2018年2月24日2时于西安三爻

《红柯:笔端的那团火焰叫文学》节选

2017年末陕西广播电视台《文化三秦》知凡 (孙阳  根据录音整理

红柯:青年作家要想投机取巧,急于写出好作品,几乎不可能。大师要笨,要攻坚克难,这是咱陕西文学的传统。我当年是从新疆回来的,亲切感觉到从政府和社会都对文学很关注。青年作家如王妹英、周子湘、范墩子都是七零八零后,贝西西短篇写得不错,作品都上《人民文学》和大刊物了。你不能期望一下子就突然很红,这不可能,但说明陕西文学一代代有继承人了。我给我指导的几个青年作家讲,要求五年时间,边读经典边写,先写好中短篇,争取上大刊转载,最后两年再写长篇。老陈(忠实)、老贾(平凹)写了好多部中短篇才开始写长篇的,得苦干,实干,要笨,这个态度非常好。好多青年作家经常问我,杨老师,给我介绍些经验嘛。我说不需要有人介绍,你只需要看你身边的那些文学大师,他们在干什么?你看咱们贾主席在干啥呢?已经是国内外有名气的大作家了,你看他整天在做啥?他一年基本上都是把自己关到房子里,早上起来把吃的带好,他爱人开着车把他送到工作室去,窗帘一拉就开始创作了,下午再接回来。咱们老陈当年也一样,老伴把那些馍馍蒸好,菜炒好,回到老家去创作,一个礼拜送一次吃的,都是这样过来的,这就是传统嘛。你看和谷,和谷和老贾是大学同学,和谷也是很勤奋的老作家,退休之后在老家建了一个书院,他一年出了两个长篇。还有方英文,长篇也出来了。老作家在继续战斗,还在继续写着。像我这个年龄的中年作家也是一样,都在写着,青年作家也是如此,就是这个传统。一句话,陕西作家就是拿作品说话,不管怎么讲,要写出作品来,拿作品立身,也就是我说的,不要贪多,要精。陕西作家五十年代就讲走出潼关,到北京、上海去,怎么走出去?陕西作家实施导师制就很好,不能断代,要像家风一样,像柳青、王汶石、杜鹏程等前辈作家一样,在中国文学中有话语权。

源:作家和谷 新浪博客


【编辑】孙    阳

【主编】秦陇华

你右下角点一个 小编工资涨五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