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读和谷长篇文史散文集《唐朝背影》/邓丽娟

 黄堡书院 2020-12-30

唐朝的风

——品读和谷长篇文史散文集《唐朝背影》

邓丽娟


作家和谷是我敬仰的老师,喜欢阅读他的作品,特别是那篇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将军山遐想》的散文,使我在穿越时空中获得精神力量。中秋节前我有幸得到了他的由贾平凹、赵季平联袂推荐的《唐朝背影》,倍感欣喜,每夜捧读,字字沁人肺腑,好像那唐朝的风,乘着千年月华,向我吹来…… 

读《唐朝背影》,和我近期读《普罗旺斯的一年》《巴乌斯托夫斯基散文新译》《遥远的向日葵地》等作品的感觉是一样的,都有一种温度抓住了我心底最柔软的部分,或思考或感动,获得了文学艺术的滋养。毫无疑问,这部近十万字的长篇文史散文集,是一部用脚步探寻唐十八陵历史真相,用心灵触摸大唐真谛的大气之作。和老师站在汉韵唐风的长安城,以唐陵为切入点,从混血王朝到盛世光芒八个章节,激情饱满的展示了开创中国新纪元的唐朝历史溯源、辉煌与繁荣,以及衰亡全景。身临其境的描述,让我感受到“西方罗马,东方长安”的世界地位,听到了诗意的吟唱。与其说和老师书写了中国最繁荣时代,不如说是挖掘了中华民族引以为自豪的唐朝气象,弘扬了中国精神。

《唐朝背影》是从前秦君主苻坚的混血王朝开了篇。在《统一之路》章节中,和老师以傲人的气势,将一个时代兴亡进行剖析和梳理:“9个月取得天下,3个月统一全国,10余年海内大治。这样的成就,中国历史上唯有隋文帝杨坚一人!……它原本有一个充满历史气息的名字——杨陵,后改‘陵’为‘凌’称为杨凌……。这里所埋葬的,是隋代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和他的皇后独孤伽罗……”开篇恢宏,文字飞扬,激情贯穿整篇,写出了大气之象。我折服于和老师驾驭历史题材的才情。

隋文帝杨坚,是美国学者迈克尔·哈特书中排行82位的中国第一个“黄袍加身”的皇帝。他在统一全国后,励精图治,开放包容,政以农为本,开创了辉煌的“开皇之治”,拉开了日后世界大都市唐长安的序幕,是中国历史上最富庶的王朝之一。它的富有,和老师在《统一之路》章节中精彩的叙述:“隋朝的特点就是‘富’。究竟富裕到何种程度呢? ……超出人们的想象……目睹隋朝覆亡的唐太宗曾感慨地说‘隋朝末年留下的粮食,大唐还可用上五六十年……’”叙事抒情方式的运用,再现了隋朝富强繁荣的景象。

隋文帝杨坚,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把新疆东部与南部、青海与宁夏、西藏东部与东北部、蒙古南部纳入中国版图的皇帝,也是拿破仑最崇拜的中国皇帝。和老师在《唐朝背影》中用了最自豪最从容的笔触,将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开国皇帝的惊叹和羡慕,跃然纸上:“如果我出生在1100多年前的中国隋朝,一定会为隋文帝效犬马之劳!”行文简洁,却将拿破仑崇拜隋文帝超群智慧的神情,刻画得栩栩如生。

人们只知道隋炀帝修建大运河,却不知道在开皇四年就已经开始了这项庞大工程:“隋朝也被称为水运帝国,它最为突出的浩大工程是运河……一条新的运河诞生了……也在日后成为京杭运河体系的动脉。”和老师书写历史的文笔,引领着我置身隋文帝时代,看到了开国皇帝杨坚修建大运河的丰功伟业。

大运河连接着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文明,如和老师以睿智的哲思,在文中所述:“大运河的开通,陆上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基本贯通起来。商旅从广州港登陆,取道梅岭进入洪州,再向东进入钱塘江,就可以一帆风顺地杭州而扬州,而洛阳,直至丝路的东方起点长安。

站在历史中,我的眼前呈现出盛世气象,还有伟人光芒。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强大的隋朝帝国,却在38年后的隋炀帝杨广手上土崩瓦解。对于隋文帝杨坚建造起的强大帝国的覆灭,追根溯源,和老师在《统一之路》章节中,抽丝剥茧,对这个把隋朝推向极盛时期的隋炀帝,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解读:“这和隋朝第二代帝王隋炀帝杨广大有关系。……隋炀帝与他谨慎勤奋的父亲截然相反,追求的是大功业、大气魄和大手笔……起于大运河,更因为隋炀帝。

大运河的修建,是隋炀帝杨广留下惠及中华民族的一项庞大工程,一直以来就是他的主要功绩。

在历史中回望,闪耀在《唐朝背影》里的遐想,我想:如果隋炀帝没有急功近利、好大喜功,那他的功绩会如和老师在书中评判的:“……如果隋炀帝没有水殿龙舟这样奢侈巡游的事,凭着开凿大运河这样的功绩,他和大禹的功劳都可以相比较。”那样,不是留下千古骂名。

阅读中,我又由大运河想到了丝绸之路上的吐鲁番的坎尔井,那个被称作我国历史上第三大工程(长城、运河、坎儿井)、隋唐时有了一定规模的“地下长城”,心潮起伏,忆想联翩:吐鲁番,因水而绿,分布着四通八达,犹如人体脉络的坎儿井群。如果没有坎尔井,它还会是一个绿潮涌动的葡萄王国吗?

回望历史,这是怎样的想象?我的心灵穿越时空和地域,浮想连翩,感情的潮水一泻千里,放纵地奔流着……

西安,不仅是十三个王朝的都城,也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万国来朝》章节中的抒怀和慨叹,不止于梳理了闪耀在大唐兴衰的历史记忆,还对丝绸之路有着精彩解读:“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一条商贸之路,更是传播世界文明,促进东西方交流、各民族文化融合之路。”“汉代开辟的丝绸之路,在唐代结出了硕果,驼铃声的丝绸之路,成为世界最伟大的贸易之路,友谊之路和发展之路。”阐明了丝绸之路是世界之路,也诠释了伟人在这东西文化交融的路上留下的璀璨诗篇。

读着这从丝绸之路起点长安流出的文字,唤起历史情结,我被感动和照亮,一幅色彩浓烈、动感强烈的影像展现在眼前,仿佛看见了唐朝高僧玄奘贞观三年(629年)从长安出发,孤身—人穿越沙漠戈壁,踏着白骨一路前行,历尽艰难,进入举世闻名的那烂陀寺将佛教文化引入中国的画面。

玄奘西行的意义早已超越时间、地域和宗教的界限,成为人类共同的财富。在和老师的叙述中,我还看到了另一位自带光芒的人——佛教高僧法显大师的影子。大师比玄奘早出生二百多年,拜佛西行时,他已是六十五岁花甲的老人了,终于在六十七岁的那年冬天,翻越了帕米尔高原(葱岭)、昆仑山、喜马拉雅山、天山等山脉,进入天竺取回佛经,以最为壮观的生命形式屹立在了伟大人物的行列里,使生命走向绚烂与辉煌。

站在汉城湖边,我遐想万千,感悟如波涛漫卷,沿着丝路的方向流去……

唐朝是由唐高祖李渊建立起来的强大王朝,它与汉朝同成为中华民族中兴的两个时代。《唐朝背影》是以文史散文的形式,纪录了大唐帝国289年波澜壮阔、辉煌与繁荣,还有其举足轻重的世界地位。构架宏大,叙事宏大,全书结构层次井然, 把握语言魅力,是一部经得起时间过滤、岁月打磨的经典之作。

《唐朝背影》中,和老师对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有着精辟的解读:“早在公元1世纪,佛教在若干方面满足了中国不同阶层的需求,因此进入华夏世界……鸠摩罗什来长安的前后400年内,中国僧人大批去往中亚与印度朝圣远游,其中便有著名的法显和尚。在走出去和引进来的两种交流格局下,长安在公元4世纪中叶以后成为佛学研究的主要中心……佛教主要沿着通商道路,并借助交流大潮而来,其中最主要也是最早的途径,便是通过阿姆河与甘肃的地带,即古丝绸之路的重要一段进入中国,并以北方的长安、洛阳为中心传播开来……(《混血王朝》章节)”有张有弛的描述,突出了东方文明的政治中心的开放与包容,文化的海纳百川。

大唐的繁荣富强、文化积淀深厚,对周边国家的影响深远。随着和老师的笔触,我的心灵继续行走在西安这块接纳八方来客时间最长、留下遗迹、遗址最多的土地上,神弛千年,仿佛置身于“有霸气无霸道,既自信又雍容……是世界上最文明最富强的国家。(《万国来朝》章节)”的大唐王朝,心旷神怡……

西安,汉时取名“长安”,誉意“长治久安”,隋时称“大兴城”,大唐时是鼎盛时期,又恢复“长安”之名,映照出一种“独尊”思想和“开放”胸襟,中外商贾、诗人、僧侣,纷至沓来,最有名的是日本遣唐使晁衡和空海,他们不远万里,跋山涉水来到文化政治中心的长安,学习唐朝文化和佛法知识,将唐朝建筑、雕塑、服饰等文化带回日本,完成了从中国拿到日本的转变,如日本第一部诗歌总集《万叶集》就受到《诗经》和《昭明文佚》的影响,又如古典名著《源氏物语》,就是广泛采用了汉诗文,单是引用白居易的诗句就达九十余处之多,可见唐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之大。否则,他们不会将一个唐长安搬回到自己的国土上。

《唐朝背影》将历史与现实合而为一,历史里有现实,现实里有历史,是历史与现实的对话。我置身历史中,产生联想,眼前仿佛浮现出“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大唐景象来……

《唐朝背影》,多么富有诗意的名字,寓意深远。作品始终贯穿着一条书写历史的红线,不仅展示了东方帝国开放包容、盛世繁华的景象和伟人风采,也为读者提供了精神范例,是一部讲述历史故事,分析兴衰真谛,一气呵成的大气之作,有着极高的社会价值和文学欣赏价值。

读《唐朝背影》,眼前呈现出伟人光芒,好像苻坚、杨坚、杨广、唐太宗、武则天等君王,一一向我走来。这些伟大人物,自带光芒,后人无法望其项背,特别是那个将长安提到了前所未有高度的唐玄宗,更是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他巨大的人格魅力。

跳跃在《唐朝背影》里的历史情结,让我的心灵随着和老师浓浓的情怀,来到了地处汉城湖边的梨园路上,奇思妙想,眼前浮现出“音乐皇帝”唐玄宗和“舞蹈皇后”杨贵妃繁荣梨园的盛景,忆想联翩……

这里,曾梨花芬芳,是唐长安的风景园林,也是明皇时代的皇家音乐戏曲学院,至今散发着千年唐代梨园的艺术气息。那时长安,音乐戏曲一派灿烂景象,也是唐诗最有成就的时代。回望历史,我的一颗心追随着明皇和贵妃的命运,跌荡起伏……

《泰陵悲歌》章节中,和老师从容不迫地书写,掰开了历史皱褶,透露着开元盛世衰败的玄机:“他是李隆基,大唐帝国第七位皇帝。他一手缔造了开元盛世,也亲手打翻了天宝繁华,将唐朝带向衰落。是怎样的性情和经历,让一个人的一生如此沧桑传奇? ”这样的描写,令我感慨万千,不禁浮现出杨贵妃从霓裳羽衣舞到宛转娥眉马前死的画面来。

站在汉城湖边的我,倾听历史低语,感情的潮水犹如一江春水,一树梨花,放纵地奔流着……

《唐朝背影》折射出的光芒,看似书写中国历史,实则辐射的是世界文明。所以,和老师是站在丝绸之路起点的长安向世界的一次致礼。

唐朝背影远去……

合上书,陷入遐想,站在与和老师同一座城市的天空下,我眺望远方,心想这部《唐朝背影》的社会意义不仅是回望了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也书写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如后记中意味深长地表达:“东方帝王谷,蕴含着和周的创新、强秦的进取、雄汉的开拓、盛唐的开放……新时代开始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指日可待。”笔走龙蛇的气势、指点江山的气概,是向世界大声说:春天来了,梨花开遍,我们中国人民意气风发、已昂首阔步地走在了通向世界的路上。

2018年11月12日于汉城湖

 邓丽娟

邓丽娟,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首届签约作家,碑林区作协理事。先后在《解放军报》《橄榄绿》《西北军事文学》《兵团文艺》《陕西文学界》《西安文艺界》《西极》《汉江文艺》等军地报刊发表作品。出版军旅散文集《漂流》、诗集《长安风诗歌十人选》。制作并播出电视单剧《一个家庭的烦恼》(该剧本荣获陕西人口文化奖一等奖)、微电影《红梅花儿开》。2017年9月,参加陕西省中青年作家关中片区培训班。2018年,军旅题材小说《红梅花儿开》在《橄榄绿》杂志第二期发表;《等待春天》等诗歌入选《长安风诗选·中国当代诗人卷》;《西安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发展纪实》入选《西安市改革开放实录》丛书。


点击链接购买《唐朝背影》


【编辑】孙   阳

【主编】秦陇华

你右下角点一个 小编工资涨五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