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16  颜色釉传奇(上)

 李平东方明珠 2020-12-30
演讲人:马未都
讲师简介:收藏专家观复博物馆创办人及现任馆长。曾任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收藏中国古代艺术品,藏品包括陶瓷、古家具、玉器、漆器、金属器等。1992年,出版《马说陶瓷》一书,被许多读者视为传统文化的启蒙读物。此外,还撰写有《明清笔筒》等文物鉴赏研究专著。其中,《中国古代门窗》一书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第二届全国优秀艺术图书奖一等奖。1997年1月18日,创建新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博物馆,设有家具馆、陶瓷馆工艺馆、门窗馆、摄影馆、油画馆和多功能馆七个展馆。
内容简介:我们常常会看见在瓷器的表面,有着一层玻璃质感的外衣,这就是“釉”。最早瓷器的表面是一层透明釉,但是古代勤劳智慧的陶工们发现,在透明釉的基础上如果加入不同的金属物质,在不同的温度中烧制,瓷釉会呈现出不同的色泽,从此便创造出数十种色彩各异的颜色釉。而且在颜色釉的稀世珍品中,传统的制作方法可谓不惜工本,有的古代烧制颜色釉的配方中,不仅有珍珠、玛瑙、玉石等,甚至还需加入黄金,其配料之广,价格之高让后人惊叹。那么在色彩种类繁多的颜色釉之中,为什么红、黄、蓝、白四种颜色能打败其他色彩,成为颜色釉的主色调呢?
全文:
解说:收藏专家,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先生,为我们讲述颜色釉的分类和典故—陶瓷传奇。
颜色釉凭借着晶莹夺目的釉面,五彩缤纷的色彩被有些人称为瓷器界的人造宝石。而且因为颜色釉配料的昂贵和烧造的困难,民间曾经有过千窑一宝的说法。在品种众多的颜色釉中,红、黄、蓝、白四中种色彩为什么能够成为主色彩。多年来,马未都先生为什么对一件红釉盘念念不忘,他为什么一直保存着一件残破的蓝釉瓶呢。收藏专家,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先生,为我们讲述颜色釉的分类和典故—颜色釉传奇。
我们常常会 看到在瓷器的表面上有着一层玻璃质感的外衣,这就是釉。最早瓷器的表面是一层透明釉,但是古代勤劳智慧的陶工们发现在透明釉的基础上,如果加入不同的金属物质,在不同的温度中烧制,瓷釉就会呈现出不同的色泽。从此便创造出数十种颜色各异的颜色釉,颜色釉瓷器多为单色釉,其票面精英夺目,釉色绚丽多彩,色泽经久不变,曾经被有些人誉为人造宝石,而倍受世人珍爱。甚至于许多颜色釉的特殊品种一直被皇家所专用,严禁民窑烧制。在古代,颜色釉瓷的配料和烧制是十分困难的,所以民间曾经流传过千窑难得一宝,十窑九不成的说法。而且在颜色釉的稀世珍品中,传统的制作方法可谓不惜工本。有的古代烧制颜色釉的配方中,就不仅有珍珠、玛瑙、宝石等,甚至还需加入黄金,其配料之广、价格之高让后人惊叹。那么在色彩品种繁多的颜色釉之中,为什么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竟然能打败其他色彩成为颜色釉的主色调呢?这四个眼色的神奇之处到底在哪里?
我们这一讲开始讲颜色釉。这一讲主要讲蓝、黄、红、白四个颜色。首先我们要说两个跟这个颜色相关的古代制度,第一个是祭祀制度。从远古时期起古人就开始祭天地日月,北京现存的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就是明清两代帝王的祭祀之地。天坛是蓝色,地坛是黄色、日坛是红色、月坛是白色。那么这四个坛在历史上都分别烧过相同颜色的祭祀瓷器,《大明会典》有这样的记载,洪武九年定,四郊各陵瓷器,圜丘青色,方丘黄色,日坛赤色,月坛白色,行江西饶州府,如式烧造解。此处的陵是指祭祀的郊坛,圜丘就是天坛。我们去天坛去看那个天坛的主建筑是圆的,方丘即是地坛,取天圆地方之意。中国人一说就是天圆地方,比如我们的古钱,外轮廓是圆的,中间的孔是方的。那么天坛的蓝色就是代表天的颜色,地坛的黄色那肯定是代表土的颜色,那就下面不用说了。日坛的黄色就是太阳,月坛的白色代表月亮。这四种颜色是自然界与生俱来的颜色,是人类观察到最重要最早期的颜色,我们在远古时期的人类在没有生产力没有创造力的时候,对自然界的颜色那看到的就是天地日月。
第二个制度是八旗制度。清太祖努尔哈赤最初起兵,他把士兵分为小队。每十个人一队,每个人拿出一支箭给这个队长,所以这个小队叫牛录,队长就叫牛录额真。牛录是什么意思呢?在汉语中就是大箭的意思。到万历29年1601年的时候,当时努尔哈赤才有1200人,分成四个牛录和四个小队,用旗色划分,他选择的颜色就是黄、白、红、蓝,就是这四个自然之色,这四色就是八旗之初。随着努尔哈赤不断的东征西讨,增加了满洲、蒙古、汉人的士兵,实力不断的增强。于万历46年增编四旗,他没有再选其他的颜色,他仍在这四个眼色中镶一个边来区别那四个本色。红旗镶的是白边,其他三色都镶的是红边,这样就凑成了又四旗。加上原来的四旗,这就是八旗的来历。那么到皇太极做皇帝的时候,增加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从以上两个制度中我们可以看出来,蓝、黄、红、白这四种颜色在宫廷中的一个重要性。祭祀制度、军队的制度非常的重要。那么就是这些颜色所代表的瓷器,它的出现反映了一种皇家思想。
解说:通过马未都先生的讲述,我们了解到蓝、黄、红、白这四种颜色釉和皇家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就在五彩缤纷的颜色釉当中,有这么一种颜色釉它不但深受元代统治者的喜爱,而且由于它的出现使得景德镇瓷器坐上了瓷器界第一把交椅的位子,同时成就了元代青花霸主的地位。那么它究竟是哪种颜色釉能够成为马未都先生首选讲述的对象呢?
我们先得从白釉讲起。白釉是一切瓷器的一个基础,尤其优质量的白釉。景德镇元代白瓷的出现是导致景德镇瓷器最终坐上第一把交椅的一个保证。元青花之所以有霸主地位,是因为有白釉的出现。如果我们没有白釉就不可能在上面画出那么亮丽的青花来,如果我们设想那个底子的颜色发黑、发闷都不可以使青花显得亮丽。元以后白釉的流行很大程度上跟元人的统治有关,元人是提倡白色的,尚白、崇尚白色。究其原因有人认为蒙古人以奶食为主食,所以他尚白。那么我们有一个问题,就是成吉思汗生前的时候他骑什么颜色的马?听到这儿应该可以反应过来,他一定骑一匹白马。我想如果有人拍电视剧让成吉思汗骑一匹黑马就显得不那么合适宜。
那么元代还烧过什么白的东西呢有特征的?烧过白琉璃瓦,史书上有明确记载今天没有看到一件实物。所以当你碰见一块白琉璃瓦的时候,一定是元朝的。我们今天看到的琉璃瓦主要是黄色的,绿色的、蓝色的,少量的有黑色的,没有见过白色的琉璃瓦,但是史书上记得清清楚楚元朝人烧过白色的琉璃瓦。我们的建筑最有名的是北京的白塔寺都是元带所建造的,元代人对白的追求是一种精神追求。这个精神贯穿到它的物质上,那么元代白釉就应运而生。元代的白釉有一个特殊的名字叫枢府釉,那么枢府是什么呢?枢府是元代枢密院的一个简称,枢密院是掌管着国家的军事。枢府釉中一般情况下枢府瓷是在盘子或者是碗中间对应写两个字枢府。有龙纹的,少量的凤纹以及大量的花卉纹的,明初曹昭的《格古要论》这样记载说,元代烧小足印花者,内釉枢府字者高。我在80年代的时候有一回有一个朋友带着一个老乡上我们家给我看过一个枢府釉的盘子,当时要的非常贵,价钱很高。我对枢府釉的了解全部源于书上的知识,当时是真正意义看到了实物,非常贵,但我很想买,然后我就跟这个人讨价还价,中间人就跟我说不能跟他讨价还价,他很有钱,是河北第二富,不是河北首富,是河北第二富,所以他不会跟你讨价还价。所以我就没有办法了,我就只好把这个盘子买了,花了很高的代价。那么过了很久以后,这个枢府釉一直不被社会所认识,我又碰见了很多比这个还好的还便宜的,就是说我当时当了一个大头。我当大头的好处是什么呢?就是我有一个感悟,我的感悟就是自己能够解嘲,就是收藏中钱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知识,价格波动是正常的。社会的好恶都是有轮回的,一时这个价位高,一时那个价位高。我们所有的收藏品没有一种收藏品永远呈上升态势,都是有波动的。那么我赶上一个高峰,我占领了一个制高点,跟着人家走了下坡,我就在那儿看着吧,但是下一个高峰的时候对我可能就会有好处。
解说:随着白釉技术的发展,明朝永乐年间的白釉瓷器许多可以达到洁净如玉、薄透如纸的程度。但是由于后世再也没有能够超越这些技术,因而永乐白釉成为了白瓷史上的巅峰之作。但是后人却把永乐白釉和一种食物联系起来,给它起了一个奇怪的名字。那么关于白瓷的故事还有哪些呢?
明初永乐时候特别爱烧白瓷,而且白瓷的成就非常的高,被后世誉为甜白釉。但这名称出现的非常晚,并不是永乐当朝就出现的。永乐当朝生产出来的白釉不叫甜白釉,叫甜白釉的时候跟另外一个东西有关。我们今天大家家里厨房里都有白糖,白糖什么时候出现的?16世纪。在那之前都是黑糖或者说红糖,白糖的出现使人们对永乐白瓷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就是说这个白度是有一种内心的感受,从那儿以后才开始叫甜白釉。永乐甜白是白瓷有史以来最高的高峰,世界各大博物馆里面都有收藏,它是一种很细腻的白,能从这种甜白釉的命名中感受出来的一种白度。后来,历朝历代都在烧白瓷,但都赶不上永乐甜白。入清以后,康熙大量的开始烧白瓷。这个时候的白瓷不是单一的白瓷,都开始带有刻工。康熙的白瓷多少有一点闪青,不是很白。白瓷到了雍正以后白度非常高,几乎是纯白色,雍正本人就非常喜欢白瓷。
我有一个朋友很多年前给我拿过一个白釉的僧帽壶,进来就跟我说这底下还刻着字呢?我说刻着什么字呢?他说朗唫阁。我翻过来看了看,我说这个字念金吗?他说我反正不认识,都念一半。一个口子边一个金,我说这个字念唫,跟吟诗做赋的吟是通假字,朗唫阁。他说这个朗唫阁哪来的不知道,这个壶看的胖胖的,不怎么好看?白的吗?没有纹饰,他说不贵。我说这个东西非常的重要。朗唫阁是雍正在继位之前自己的私邸,雍亲王的私邸就是他们家,可见这个东西的重要性。那么你作为收藏的时候,你一定要知识全面。所以人在收藏的时候要勤快,不明白的查书,书上有没有,一定有,要不然我也不知道,我也是从书上查来的,我不比他聪明,我只是比他勤快而已。所以学习上就非常忌讳犯懒,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很多就是犯懒,比如懒得去查资料。有时候你碰到一个问题你查资料可能要查半天,你一懒就滑过去了。可恰恰是这个知识在某一天某一刻会起作用,会让你受益,可你浪费了这个机会。
乾隆以后白瓷就变得非常的娴熟,它因为娴熟它就不追求了,我做起来很容易,非常白,很漂亮。那么乾隆过后,白瓷就不太作为艺术品种了。
解说:红釉的烧制可以追溯到北宋初年,由于受到技术限制,真正优良的红釉是明朝初年创烧的宣德红釉。颜色犹如刚刚凝固的牛血,但是面对存世不多的宣德红釉,收藏界对它的判断很容易产生分歧。当一个被其他收藏家否定的红釉碗出现在马未都面前时,他能否鉴别出真伪呢?他能否让那个犹豫的收藏者相信自己呢?
我曾经碰见过一个学生,他拿过一个红釉碗给我看。我说这东西是对的,他说他找别人看了,别人都说不对,他说他拿不定主意买不买,我说这个东西肯定是对的。他说你怎么能有这个把握呢?我说书上写了,书上写说色红如日,用白锁口。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这个红釉,宣德红釉颜色非常地红,但是口沿上有一圈白,我说你注意过没有,这个碗的口沿是白。他说是这么一个道理,他又找人去看,他又找人去探讨抱着这只红碗到处去询问。回来我就跟他说,我说收藏最忌讳的就是你这种左右摇摆,你不能够看懂得时候你应该相信一个你可以相信的人。如果你这点把握都不能做出的话,你抱着这一个碗,我说你听100个人就有100个人的意见,你最后要放弃此事,所以最后你一定要拿一个准主意,即便错了也获得一次经验。元代就有红釉烧造,跟釉里红同时,但是它的存世量非常少。
明初我们讲过红釉跟朱元璋个人的爱好有关,永宣时期红釉就开始成熟起来。我们看一下片子,这是宣德红釉。宣德红釉在史书上记载非常有意思,他说他这个红色如初宁之牛血,就像刚刚凝固住的牛的鲜血,就是颜色非常重。宣德以后,红釉就停止了生产了。我们非常优良的瓷器品种大部分都停止在这个时期,只有在明代的少数几个时期偶尔一露。红釉烧造成本高,又不容易控制,一旦技术失传就没有人去再去复烧。停烧200多年后,清代才加以恢复。康熙时代的红釉非常有名,最有名的就是郎窑红。郎窑红跟郎廷极有关,我们在前几讲讲过,宫廷派下去的督窑官。郎廷极当时对红釉痴迷,经过反复实验烧造出来了一种带有玻璃质感的浓厚鲜红的一种瓷器叫郎窑红,以他的名字命名,颜色越往下越深。它的特征叫脱口垂足郎不流。这个话说起来跟谜语一样,什么叫脱口是指它在口沿边上露出一圈灯草色,就是一层白白的颜色。红釉到足部的时候就垂得比较多,积累得比较多,这改垂足。但是它不会流过圈足,所以叫郎不流。我早年特别爱逛天津的市场,当时北京没有这样的地摊,天津沈阳倒是有地摊的。我们都早早的每天天不亮,不是每天,每一次去的时候天都不亮都到了这个地摊上,然后在茫茫的人海中寻找你喜欢的东西。但是有一次我去天津办事,到那个市场的以后已经接近中午11点了。但因为每次去都是清晨,所以那个感受觉得有一上午的时间,我一去看就是了一块郎窑红的盘子。跟一这个摆摊的人讨价还价,当时应该说非常便宜,他只跟我要八百块钱,我就说能不能四百、五百、六百,反正不愿意给八百。然后他说少了八百,我不卖。我说你见过那个卖菜的吗?那个卖菜的都是早上贵到中午便宜,搁蔫了就便宜,他说我这个就不能便宜。然后我就拿出了那种惯用剂量就是绷着,我先去转一圈,回来再说。我绷完这一圈回来这个人找不着了,为什么呢?我的时间观念老是过去的时间观念,认为我是早晨到达的,他且在那儿呆着呢。但是我那天到达那个市场的时候已经是临近中午了,这个摊主绷不住劲回去吃午饭了,他走了。对我来说这就叫煮熟的鸭子就飞了,那么至今我也没买过这么便宜的郎窑红盘子。想来想去还是那句话管用,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