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TMB利好不断,世和bTMB最新临床药物研究数据发布

 pdkfly 2020-12-30

导读

2020年4月7日,Keytruda以TMB作为泛癌种免疫治疗伴随诊断标志物的适应症获得了FDA优先审评的资格,一旦获批,TMB将成为继MSI/dMMR后第二个泛癌种免疫治疗伴随诊断标志物。4月24日,FDA又批准了一款肿瘤NGS大Panel产品PGDx Elio Tissue Complete的510(K)上市申请,该产品可同时检测包括MSI和TMB在内的基因组特征生物标志物,这再次证明了TMB检测的重要性。然而,约30%的NSCLC患者在诊断时没有足够的组织用于标准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因此,迫切需要开发非侵入性的诊断方法,帮助鉴定更多可能受益于抗PD-1/PD-L1治疗的患者。基于血液的TMB检测(bTMB)相对无创且可以实现动态监测,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研究方向,值得更多探索。

近日,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力教授团队与世和基因合作,采用世和一号®大Panel检测,结合药物临床试验中的疗效分析97例NSCLC患者的bTMB和tTMB,进一步在中国人群中验证了bTMB可用于筛选免疫治疗高获益人群。该研究成果发表于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并在2020 AACR年会以Poster形式展示

正文

01

MSAF-H时,相比低ctDNA含量,ctDNA有效释放时,bTMB和tTMB相关性更高

此前,张力教授-世和研究团队已证实,组织TMB作为免疫治疗疗效预测标记物在中国肺癌人群中的普适性,该研究为当时最大样本量的中国人群药物临床试验疗效研究,并推论bTMB能否有效预测PFS获益需归因于ctDNA检测的技术层面[1]。

ctDNA的最大体细胞等位基因突变频率(MSAF)阈值的概念作为ctDNA外周血释放程度的标志,MSAF较低,可能提示ctDNA释放量较低。本研究分析了cfDNA浓度和ctDNA MSAF对bTMB评估的影响,证明cfDNA浓度与ctDNA MSAF呈弱性正相关(ρ=0.28),与bTMB无显著相关性;而ctDNA MSAF和bTMB呈正相关性(ρ=0.76)。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的是,ctDNA MSAF<2%时(MSAF-L),组织和血浆TMB的一致性会受到一定影响,究其原因当然还是因为此刻外周血cfDNA释放量可能有限(图1),而ctDNA MSAF≥2%时(MSAF-H),bTMB和tTMB的相关性明显更高(ρ>0.7)(图2)。

因此,本研究首先以2%的阈值,将患者分为两组,MSAF-H(n=72,74%人群)及MSAF-L(n=25,26%人群)。

图1 cfDNA浓度和ctDNA MSAF对 评估bTMB的影响

图2 MSAF-H时,bTMB与tTMB的相关性(ρ=0.71)

02

ctDNA有效释放时,bTMB高的患者使用药物获得显著PFS收益

bTMB阈值为11或更高时,bTMB-H患者相较于bTMB-L患者PFS显著获益。在MSAF-H队列中,bTMB-H(≥11)患者约占32%。同时,bTMB-H患者存在明显DCB获益(34.8% vs 22.5%)和显著延长的PFS(110 vs 60 days,HR=0.47)(图3)。值得注意的是,随着bTMB阈值设定从低至高,PFS HR也随之逐渐降低,趋势明显,显示了数据的连续性和本文模型的有效性。

图3 MSAF-H时,PFS与bTMB相关性

03

bTMB-H且tTMB-H的患者,临床获益更显著

在MSAF-H组,bTMB和tTMB具有较高相关性(ρ>0.7)。同时,本研究进一步比较了bTMB和tTMB状态的一致情况以及对应的临床获益。研究结果显示,bTMB-H且tTMB-H的患者,DCB和PFS获益更大(图4)。

图4 tTMB和bTMB状态一致性高/低或不一致的患者DCB和PFS的比较

04

MSAF-L可能预示肿瘤活跃程度低,也可以作为独立指标富集免疫治疗获益人群

以上结论均基于MSAF-H人群,提示bTMB水平可预测免疫药物收益。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富集潜在受益患者,我们也分析了25例MSAF-L的患者。MSAF偏低,可能预示肿瘤活跃程度较低,可能为更好的预后指标。研究结果显示,MSAF-L组患者,中位PFS显著高于MSAF-H组患者,且其中多达出现8例(32%)DCB。

图5 MSAF-L和MSAF-H的患者PFS获益对比

05

综合分析MSAF水平及bTMB水平更大富集免疫治疗潜在获益人群

综合前几项结论,本研究还进行了MSAF和bTMB两项指标的综合分析。结果显示,MSAF-L患者及bTMB-H患者PFS获益相似,该发现与大型随机临床试验POPLAR和OAK的数据相一致(图7)。因此,联合分析bTMB-H和MSAF-L可以更有效的富集潜在的免疫治疗获益人群(从24%提升至50%)。

图6 联合分析bTMB-H和MSAF-L能更有效富集免疫治疗获益人群

结论

本研究将97例NSCLC患者的ctDNA MSAF以2%阈值分成了MSAF-H(占比3/4)和MSAF-L(占比1/4)两组人群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1)MSAF-H的患者bTMB和tTMB相关性更高;(2)bTMB可有效预测免疫药物临床收益,bTMB-H患者PFS显著延长;而bTMB及tTMB均偏高的患者,临床获益更加显著。(3)MSAF-L预后更好。联合分析bTMB和MSAF,能更加有效富集潜在的免疫治疗获益人群。

随着多种免疫治疗新药的上市,免疫治疗在国内正呈现“井喷式”发展,肿瘤免疫治疗不同于既往的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具有适用多个癌种的特点。而TMB可以横跨多个肿瘤进行横向分析,作为biomarker指导临床用药指日可待。 本研究在中国人群中验证了世和基因大Panel检测的bTMB可用于筛选免疫治疗高获益人群,为bTMB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2. Wenfeng Fang, et al. Combinatorial Assessment of ctDNA release and mutational burden predicts clinical outcome from anti-PD-(L)-1 therapies in NSCLC. DOI: 10.1002/ctm2.8

作者:Connie 审核:杏仁儿露 美编:书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