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清照晚年避难浙江金华,写下一首很有气势的诗,成为后期代表作

 美诗美文的世界 2020-12-31

公元1134年(绍兴四年),时年五十岁的李清照前往浙江金华避难,不仅生活陷入了困境,同时还一直处于悲痛之中;身边没有一个亲人,也没有一个朋友,虽然江南风景秀丽,可是对于李清照来说无心欣赏美景,终日里以泪洗面,过着极为悲苦的生活,所以这一时期的作品文风大变,字里行间有着一种淡淡的忧伤。

李清照早年家境富裕,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可是自从爆发了“靖康之变”后,她的命运也就此改变,开始在南方过着流浪的生活。这也成为了她人生中的遗憾,以至于晚年一直耿耿于怀,创作出来的作品,一首比一首忧愁,特别是这首《题八咏楼》,最能够体现出诗人当时的一种孤独的心境,还有对于未来的担忧,短短的几句,道尽了人生的无奈和委屈。

《题八咏楼》

宋代:李清照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八咏楼位于浙江金华,原名元畅楼,始建于南北朝时期,数数次在战火中被焚毁,所以唐宋两朝都重修过,到了宋太宗至道年间再一次大修,并且改名为八咏楼,为当地著名的风景名胜,历代的文人都在楼上题写过诗句。李清照在浙江金华期间数次登楼,站在高处眺望北方的故乡,以此来寄托思乡之苦。

这首诗除了有一些伤感之外,其实非常有气势,还体现出了李清照过人的才华,在开篇的两句中,先是赞美了八咏楼,然后由此层层推进,写下了当时一种孤独的心境,还有对于未来的担忧,所以在这两句中,最能够表达诗人骨子里的家国情怀,这也正是此诗最为令人感动的一个地方。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我时常一个人登上八咏楼,站在楼上眺望远方的故乡,而且这八咏楼名气很大,是江南有名的一座建筑;站在楼上,只能暂时放下所有的忧愁,让那些忧愁都留给后人,现在我只想眺望远方的故乡,以此来排解内心的苦闷,还有骨子里的感伤之怀。短短的两句,可谓是道尽了悲痛之苦,也让这两句有着一种孤独之感。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最后这两句则是很有气势,同时写出了新意,把江南独特的地理位置,还有李清照对于眼下形势的看法,描写得出神入化;江南是著名的鱼米之乡,这个地方更是水道纵横,从这里可以深入江南三千多里;所以这个地方的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只要守住了这个地方,可以影响江南十四州。从这两句可以看出,李清照还有着军事上的才能,只是可惜生不逢时。

李清照的作品很情感化,无论是词还是诗歌,都融入进了自己的情感,写得才那么真实,读来让人拍案叫绝。这首《题八咏楼》意境极悲,每一句都流露出了感伤之怀,这也正是由于诗人受尽了折磨,生活给予了她无尽的苦难,使得作品自然而然流露出了一种淡淡的忧伤。

这首诗创作的具体时间是公元1134年九月份,当时李清照刚到金华没有多久,可是他始终心系天下,思念着远方的故乡。毕竟江南再美,也不是她的故乡,对于她而言只是匆匆而过的过客;另外写得也巧妙,无论是对于事物本身细腻的描写,还是对于情感的描写,那都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从而让这首诗成为了她后期的代表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