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肿瘤与否?一例 MDT 易误诊病例梳理

 忘仔忘仔 2020-12-31
MDT 病例讨论专家团:
冯仕庭教授        放射诊断科副主任
彭振鹏教授        放射诊断科副主任医师
江利教授           放射诊断科副主任医师
韩安家教授        病理科主任
金华伟教授        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
陈红兵教授        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
杨智云教授        放射诊断科副主任

病例报告:林丽萍医师  放射诊断科

1. 病例介绍  



///  临床资料  ///

患者男性,66 岁。

主诉:反复头痛一月余,左下肢疼痛 8 天

现病史:患者一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无头晕。8 天前出现左下肢疼痛,以钝痛为主,伴小腿肿胀。体检无明显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史。

辅助检查:
外院 MRI 示:右侧额叶占位性病变,考虑右侧额叶胶质瘤可能性大。
外院双下肢血管彩超示:左胫后、腓静脉栓塞。

主持人江利教授提问:如果该患者至神经外科首诊,一般需要做哪些检查?

金华伟教授:一般需要进行高清多序列增强磁共振检查,但该患者有双下肢静脉血栓病史,病灶不典型,再进行 PET/CT 检查。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
    单核细胞%       0.54 ↑
    血红蛋白          123g/L
    C 反应蛋白        30.79mg/L ↑
    大便常规  血红蛋白(+)
  • D-二聚体 D-Di  16.35 mg/L ↑
  • 心梗组合:        
    肌红蛋白          299.4 ng/mL ↑
    高敏肌钙蛋白     0.024 ng/mL ↑       
  • 出凝血常规:
    凝血酶原时间  10.5 秒 ↓               
    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APTT 22.6 秒 ↓       
    凝血酶原活动度 PT(%)120.5% ↑
/// 影像学检查 ///


PET/CT 检查-左:FDG 轻度摄取,SUVmax 约 4.0,稍低于同层对侧脑皮质摄取
PET/CT 检查-右:18F-DOPA 明显放射性浓聚,考虑高级别胶质瘤;
PET/CT 检查-余所见部位 PET/CT 显像未见异常代谢病灶。
超声检查:双下肢内中膜增厚伴右侧股总动脉斑块;左胫后静脉、腓静脉血栓形成;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形成。

颅脑 MR

波谱分析(左:病灶;右:病灶对侧)

2. 病例分析  



(建议在 wifi 环境下观看)

主持人江利教授提问:根据以上临床资料,患者初步诊断考虑什么?需要鉴别什么疾病?外科治疗方面有何建议?

金华伟教授:根据 MRS 和 PET/CT水肿较明显,增强图像上可见多个位置强化,优先考虑高度恶性脑肿瘤,如胶质瘤、母细胞瘤,或是转移瘤;需要与脑瘤样脑梗塞、脑炎、脑脓肿、脱髓鞘病变等鉴别诊断。因患者处于高凝状态,血栓不影响手术,需要手术切除

3. 病例讨论  


(建议在 wifi 环境下观看)

冰冻诊断:组织内片状坏死,周边瘤细胞散分布,倾向考虑高级别胶质瘤,但瘤细胞密度及异型性并非典型高级别胶质瘤形态。

石腊切片:脑组织内大片液化性坏死,周围血管增生,伴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符合脑梗死引起继发改变。

免疫组化:GFAP 胶质细胞(+),CD68 灶性组织细胞(+),Ki-67<1%(+)。

诊断:病变符合脑血栓引起的脑梗死改变,伴部分脑组织白质疏松。


主持人江利教授提问:为什么冰冻诊断和石蜡切片诊断迥异?

韩安家教授:在脑部送检病变中,胶质瘤较常见,血管丰富,胶质细胞增生,冰冻时细胞较肿胀,易怀疑胶质瘤,可以通过增生区域与肿瘤周围区域是否存在明显差异诊断。石蜡固定比较符合细胞原始形态,较为稀疏,血管增生均匀,周围背景充满炎症细胞,中间液化性坏死,诊断为脑梗死继发性改变

主持人江利教授提问:回顾该病人影像学表现,是否可以解释患者的临床症状?怎样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杨智云教授:仔细分析发现很多征象不支持肿瘤:① T1WI 高信号,提示可能存在出血征象;② 横断面静脉窦易忽略,图中矢状窦信号较高,MRV 矢状窦前半段均无显影,增强时充盈缺损,提示静脉性梗死;③ 波谱分析 Cho/NAA 比值稍高,但总体比正常侧低,而且存在出血,基线非常不稳定,需要综合分析;④ 增强时发现丝瓜囊样强化,是静脉性梗死的表现,同时周围也发现脑回样强化。

典型高级别胶质瘤实性部分葡糖糖代谢高,此例 PET/CT 中葡糖糖代谢低下,也不支持高级别胶质瘤。患者周围有胶质增生、新生血管形成,可以表现为稍高 18F-DOPA 代谢。18F-DOPA 显像没有绝对特异,都是相对性。代谢显像、功能成像都需结合形态学、临床,才能可靠反映真实情况。


主持人江利教授提问:从内科角度来讲,该患者 B 超及实验室检查的结果能给我们什么提示?

陈红兵教授:老年人下肢静脉血栓不能提示很多信息,但 D-二聚体明显增高,且矢状窦前明确血栓需要注意增强 MRV 血栓无明显强化可以考虑到静脉窦血栓引起的出血性梗死水肿。如果进行 DWI、SWI 检查,可以鉴别血管源性水肿细胞毒性水肿。另外导致实质出血性梗死和水肿一定是静脉窦血栓本身导致,有可能是静脉窦血合并皮质静脉血栓。

4. 随访讨论  


8 个月后…

2019-11-04 因突发头晕、恶心、呕吐,外院 CT 提示右侧乙状窦高密度影

2019-11-05 出现右上肢乏力感,下肢仍有行走,症状渐渐加重,至右上肢不能上抬,右下肢乏力,不能行走

2019-11-06 出现意识障碍,四肢抽搐,送至我院急诊再次发作,随后意识模糊,言语不清,行急诊 CTA 检查

急诊 CTA 检查
(建议在 wifi 环境下观看)

主持人江利教授提问:双侧顶叶脑水肿,伴有局部脑出血,CTA 上矢状窦低密度,比较明确是静脉窦血栓。脑静脉系统闭塞一般有何原因?有什么临床表现,如何治疗,何时何种情况下可行何种静脉窦介入治疗?

陈红兵教授:CTA 动脉晚期和静脉早期图像中,上矢状窦中后部典型充盈缺损,平扫表现条索状高密度,右侧乙状窦和横窦高密度。静脉窦血栓的最常见表现:头痛、癫痫发作、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此例表现高密度征,确诊急性静脉窦血栓,首选抗凝治疗,还可以进行外科治疗,如脑叶切除、去骨瓣、对症治疗等。若抗凝治疗或保守治疗效果不好时,特别是抗凝治疗情况下病情快速进展,可考虑血管内介入治疗。


手术 3 天后行 CTA 检查

从左至右依次为:11-6、11-8上午、11-8下午、12-13

术后复查 CT,经保守治疗后复查 CT 好转,予康复科对症治疗及康复训练


主持人江利教授提问:术后随访出血加重是否多见,可能原因是什么?您希望影像科医生在治疗后随访时关注哪些内容?

陈红兵教授:11 月 8 日上午是术前检查,11月8日下午是术后检查,使用了大量造影剂,不是出血/水肿加重,而是造影剂在病灶部位的渗出,不能过度解读。

杨智云教授总结:结合临床鉴别出血和造影剂渗出,新技术能谱 CT 平扫后虚拟平扫也能鉴别。此例病例容易误诊,急性梗死需注意:① CT 平扫注意静脉窦密度是否偏高或不均匀;② 磁共振 T2WI 和 FLAIR 大的静脉窦、动脉信号是流空的,如果静脉窦信号没有流空,或信号不均匀需警惕血栓;③ 大片水肿除了可能是肿瘤引起的,也可能是静脉回流引起的水肿;④ 在分析征象时,需结合临床;在功能成像时,梗死区域所有代谢减低;⑤  需要进行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查(SWI),可见静脉扩张和周围散在、弥漫出血


点击下图

查看“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MDT 专题





文章内容仅供医疗专业人士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