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绍琴医案】经期发热(周期性发热)

 太阳微笑666 2020-12-31

医学以疗效说话,无论中医、西医都是如此,我等学习中医的后生晚辈自然希望能让疗效说话。

欢迎大家评价医案,分享您的中医医案,中医六技、成功失败都可,以期在阅读体会中共同成长。

医案

于某,女,50岁。

【辨治经过】

初诊(1989211日)

19889月开始至今,每月经行前12天,自觉发冷发热,体温37℃~38℃,同时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去某医院检查,尿中有大量红白血球,诊断为“泌尿系感染”。曾用呋喃坦啶、抗菌素、中药等治疗,疗效不明显,发热以及泌尿系症状随经净而消失。现又临近行经,恐其又作,故请赵老医治。

证见:胸胁中脘胀闷不舒,食欲不佳,心烦急躁,夜寐梦多,大便不畅,下肢轻度浮肿,舌红且暗,苔白腻,脉弦滑细数。

证属肝经郁热,气机不畅。拟治疏调气机、清泻肝经郁热之法。

用药:柴胡6克,黄芩6克,川楝子6克,丹参10克,赤芍10克,生地榆10克,茜草10克,炒山栀6克,丹皮10克,防风6克,荆芥炭10克。服药7剂,精神愉快。

二诊

214日月经适来,量多有血块,略有腹痛,发热未作,余症亦减轻,仍以前法进退。

方药:荆芥炭10克,防风6克,茅根10克,小蓟10克,丹参10克,生地榆10克,炒槐花10克,炒山栀6克,黄芩6克,丹皮10克,焦三仙各10克。服药3剂。

三诊

月经干净,大便偏干,睡眠不实有梦,舌红且干,改用凉血清热养阴,疏调升降方法。

药用:蝉衣6克,僵蚕10克,片姜黄6克,香附10克,黄芩6克,川楝子6克,炒枳壳6克,竹茹6克,生地10克,旱莲草10克,女贞子10克。

服上方7剂,大便正常,夜寐较安。又服7剂,月经至,发热以及他症均未发作。

3个月后随访,未再复发。

【按】

此患者已50岁,时至绝经期,一般认为肾气渐衰,天癸将绝,应补益肾之阴阳为主。而赵老根据临床症状,辨证为肝经郁热之证。先用逍遥散加减,舒肝解郁清热,以畅气机。

郁热得清,发热则去,下移之热随之而解,改用凉血育阴之法以治其本。


|医家简介|

赵绍琴(1918-2001),北京市人,三代御医之后。赵氏幼承家学,后又拜师于太医院御医韩一斋、瞿文楼和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汪逢春,尽得三家真传。1934年,悬壶北京。1950年,参加卫生部举办的中医进修学校。1956年,到北京中医学院任教。曾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原北京中医学院)终身教授,北京中医学院温病教研室主任,,中国医学基金会理事,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等,享受国务院津贴等。著有《温病纵横》、《文魁脉学》、《赵绍琴临证400法》、《赵绍琴临床经验集》、《赵绍琴内科学》等。

来源:摘自《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