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西平 一、公平与优质——当代世界教育的共同主题 奥巴马的担心 2010年12月9日奥巴马在北卡罗来纳州发表演讲,他约十次提到中国,说美国人正迎来新的“卫星时刻”,必须加强对基础设施、科研创新和教育的投资,否则美国在未来的竞争中,有落后的危险。 奥巴马在国会发表2011年国情咨文演讲,其中四次提及中国。奥巴马说:“中国和印度等国家已经意识到,只有通过变革,才能在世界上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他们开始尽早着手对孩子进行教育,并延长教育时间,而且更注重数学和科学教育。”他说:“中国加大了对科技研发的投资。就在不久前,中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民营太阳能研究机构。中国还拥有世界上运算最快的计算机。” “PISA”的风波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际学生评价(PISA)项目 2010年12月7日,OECD发布最新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报告。此次测试(2009年)共有65个国家与经济体的50多万名15岁学生接受了阅读、数学和科学三个测试项目的评估,其中,“阅读”是2009年的重点分析环节,结果显示,在阅读测试中,总体排名是韩国和芬兰分列第一和第二,接下来是中国香港、新加坡、加拿大、新西兰和日本。 PISA2009中国试测 按照PISA国际标准实施抽样,试测地区的选取力图代表全国状况并兼顾自愿原则,分别在天津、河北、吉林、江苏、浙江、湖北、海南、四川、云南、宁夏十个省(市、自治区)共抽取621所学校的21003名学生为样本进行测试,代表了抽样地区985个区县近2万所中学超过658万名的普通教育在校学生。 (一)中国试测地区总体教育,学生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水平较高,在科学素养和数学素养未来有望成为拔尖创新人才的高能力学生比例较大。 (二)中国试测地区总体阅读素养成绩低于OECD均值,与OECD平均水平相比高能力学生比例较低,低能力学生比例较高。 (三)中国试测地区教育质量的省际差距较大,城乡差距、校际差距指标均高于OECD平均水平。 (四)中国试测地区学生课业负担较重,单以投入到语文、数学和科学的课内学习课时数指标看就远远超过OECD平均,获得目前成绩的代价是无暇顾及更广泛的课外活动和培育个性化兴趣。 (五)PISA2009学生问卷调查显示,中国试测地区总体在师生关系的多个指标上都低于OECD平均水平,尤其在“关心学生”和“倾听学生”两个方面相对较低。 (六)首次以地区身份正式参加PISA2009的上海在阅读、数学和科学素养三项评价中均排在第1位,代表了我国发达地区教育改革与发展成效。 《虎妈的战歌》 美国耶鲁大学华裔教授蔡美儿(Amy Chua),她的新作《虎妈的战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引发了中美两国媒体对子女教育问题的热烈讨论。 美国报刊登了一篇题为《为何中国家长比美国家长强》的文章指出,如果家长的目标是让孩子成为做事效率高的成功人士,那么中国的母亲们无疑比多数美国妈妈更胜一筹。文章认为,中国家长的严格教育和强烈的竞争意识,与美国家长的溺爱与温和形成鲜明对比。如果美国妈妈们继续纵容懒惰、毫无自律却总是期待被赞誉的下一代,不难想象终有一天美国要在全球的竞赛中被中国击败。 一些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对此持不同意见。他们认为,如果将成功简单地定义为“高分”、“获奖”,那么教育出来的孩子肯定是“疲惫不堪的”、“能力低下的”、“不健康”的儿童。 蔡美儿教授后来在接受媒体专访时坦承,其实最理想的教育模式,应该是在中国和美国式教育方式上取得平衡。 教育——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关注的焦点。聚焦于教育的公平与质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0年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 2011年1月19日在联合国纽约总部,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莲娜·博科娃共同发布了《2010年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报告的主题是:“向边缘群体提供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莲娜·博科娃在报告序言中指出,各国政府需要紧急行动起来,创建保护贫困与弱势群体的机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普通教育质量诊断/分析和监测框架 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教育论坛通过了《达喀尔行动纲领》,确认了为每个公民和社会实现全民教育的六项目标:(扫盲、发展幼儿教育、普及初等教育、促进男女教育机会平等、生活技能培训、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达喀尔行动框架内六个全民教育目标中最艰巨的是目标6,即“提高教育各个方面质量,确保优质教育,从而使所有人在学习中,特别是读写、算数和基本生活技能方面获得可度量的和可被承认的学习成果。” 增加入学机会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并未带来教育质量和教育针对性的提高,对于发展中国家尤其如此。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正面临教育质量危机,无法承担危机所带来的后果。同样,大部分发达国家也没有为所有学习者提供有质量的教育。 质量危机的挑战:1.影响经济社会发展;2.造成教育资源浪费;3.影响生活水平提高;4.影响社会公平公正;5.影响社会安定和谐。 联合国——努力实现到2015年增加1030万教师的目标。2010年10月5日国际教师节的主题:“复兴始于教师”。 联合国四大主要机构的负责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海伦·克拉克、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执行主任安东尼·雷克和国际劳动组织总干事胡安·索马维亚共同表示“教师是教育系统的核心,如果没有足够数量的训练有素的、专业的、有积极性的教师,我们就有违背我们10年前在世界教育论坛上对全球儿童和青少年所做出的承诺的风险——到2015年普及教育。” 他们还强调,“地位低、工资低、工作条件差侵犯了教师的权力,同时也降低了年轻人加入和留在教育行业的积极性。为实现到2015年全球大约增加1030万教师的目标,这种情况必须加以纠正。” 联合国四大机构负责人反复强调为教师在社会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赋予荣誉的必要性,“复兴始于教师。应当为教师提供体面的工作条件,以保障他们培养年轻一代成为负责任的公民,培养年轻一代具备塑造可持续发展未来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教师队伍建设的挑战:师资来源需要改善;教师地位需要提高;专业发展需要保障;师生比例需要缩小。 教师队伍建设是当代世界教育事业发展共同的关键因素,加强与改革教师队伍建设,对各国教育提出了挑战。 中国教育事业经历了令世人瞩目的快速发展期。2010年中国的在读学生规模:幼儿园2976.67万人;小学9940.70万人;初中5279.33万人;普通高中2427.34万人;中等职业教育2231.76万人;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3105万人。 2010年7月13日至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正式颁布。 围绕“育人为本”提出教育:优先发展、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改革创新。 公平与质量——到达最边缘。扩大入学机会(能上学);提高巩固比例(都上学);保证教育质量(上好学)。 “公平与质量”是当代世界教育共同的价值取向,落实公平与优质的价值取向,对各国教育提出了挑战。 二、紧紧围绕主题,加强教育督导建设 教育督导面对三个需要深化研究的重大课题。功能定位(干什么)、队伍建设(谁来干)、科学运行(怎么干)。 (一)教育督导的功能定位问题 “完善督导制度和监督问责机制。制定教育督导条例,进一步健全教育督导制度。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教育督导机构,独立行使督导职能。健全国家督学制度,建设专职督导队伍。坚持督政与督学并重、监督与指导并重。加强义务教育督导检查,开展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督导检查。强化对政府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情况的督导检查。建立督导检查结果公告制度和限期整改制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我国教育督导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1.督导工作的常规化 (1)综合督导。一般届中和届末各一次。对教育投入、办学条件以及教育管理、教学质量等进行的综合评估。 (2)专项督导与专题督导。一般在非综合督导年进行。如对职业教育、民办教育、或者体卫艺工作等。又如山东省的“两暖一改”专题督导(喝热水,吃热饭,改厕所)。 (3)随机督导。有按业务分类随机进行;有划分督导责任区由责任督学随机进行。 (4)协同督导。督导部门汇同教育、财政、审计、监察以及人大和政协的教科文卫委员会共同进行关于教育投入的督导。 (5)委托督导。受党委组织部门委托进行对政府主要负责干部领导教育工作的评价督导。 (6)达标评估督导。为通过评估做出判断进行的督导,包括通过义务教育“两基”验收的评估;也包括进行的教育示范县、市、区、学校的评估,依照制定的评估标准进行。 2.督导工作范围的拓展 教育督导工作领域从义务教育拓展到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高等教育,从普通教育拓展到职业教育,从公办教育拓展到民办教育,从学校教育拓展到校外教育和社区教育。 3.对督导工作认识的深化 (1)督政与督学并重 从“督学”到“既要督学,又要督政”,到“督学为本,督政为重”,到督政与督学并重。督政与督学并重,从某种意义上讲应当统一于督学,这里的“学”指教育工作,即政府对学校教育工作的领导和学校教育工作的状况。 督政不等于督投入,督学不等于督学校。“督政”应当包括对政府领导学校教育发展与改革工作的整体监督与指导(包括指导思想,统筹力度,政策导向,舆论导向,环境创设等)。对教育工作的督导,在不同层级,对象上有所侧重。如省和地市级重在督政府,区级重在督学校,但无论对政府还是对学校都应包含对整个教育工作的督导。 (2)监督与指导并重 目前教育投入基本保证,而公平的推进与质量的提高成为主要目标,“督政”关注政府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尤为重要。督学既是教育警察,又是保健医生。不仅要“督”出水平,而且要“导”出水平。“督”是诊断问题,“导”是指出解决问题的方向与思路。 当前,在“导”的内容上,应当特别重视引导各级领导自身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并以正确的教育观念引领学校教育的科学发展。应该看到,部分地区领导同志的教育观念滞后是当地教育改革难以进行的重要阻力。 导之以法律,导之以理论,导之以典型,导之以经验都是十分必要的。而加强过程督导是“督”与“导”相结合的重要途径。 (3)督导与监测并重. 监测是通过科学方法与手段对教育工作的实际状况做出如实的反映,以提供决策和监督的依据。 对各级各类教育工作综合状况的监测与对教育质量的监测,是现在监测的重点,通过教育行政部门和其他行政部门设立的专门机构以及社会的专业机构进行。监测的结果既是进行督导的依据,又是通过督导对监测的结果进行检验。 督导与监测并重有助于促进督导工作的科学化,有助于促进政府督导与社会监督的协调发展。 (4)表彰与问责并重 通过督导公报,督导通知书,向被督导单位进行反馈,通过专题报告向政府以及相关部门进行反馈,是督导工作的关键环节。 作为政府相对独立的督导机构,这种反馈是对政府决策以及落实情况进行调节和对同级教育行政部门评价的重要依据。 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内部的督导机构则是对自身决策和执行情况进行调节的重要依据。 表彰与问责都是充分发挥督导工作反馈功能以及指导作用的重要形式,要善于发现典型,注重发挥典型经验的引领作用。 (二)督导队伍的专业发展问题 督学是一种专业职业,因为它具有专业化的一切特征。这个职业具有不可替代性。 1.加强督导队伍的培训问题 督学专业发展的内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意。一是新任督学的上岗培训。掌握教育督导基本理论和方法,明确教育督导的任务,成为热爱督导工作的督学。二是专职督学的继续教育。拓展视野,了解教育工作新政策、新理论,掌握教育督导新技术、新方案、新手段,进一步提高督学的履职能力。三是专项督导工作培训。紧密结合专项督导的实际工作的任务,进行督导工作研训,促使督学全面、准确、深刻地理解与专项督导任务相关的政策和理论,提高问题诊断能力、分析能力和总结报告、信息反馈等表达能力,高质量地完成具体的督导工作任务。 2.建设学习型组织问题。 “学习型组织就是以学习求发展的组织。”——顾明远 各级督学与督导对象应当形成学习共同体的关系,从而将督导评估过程从一般的检查过程转化为共同学习,共同创新的过程(增值过程);成为推动督导对象发展的过程,同时成为督学自身专业发展的过程。 (三)督导工作的科学运行问题 1.紧紧围绕主题 规模包括“公平(均衡发展)与质量(素质教育)”。在推动督导工作科学发展过程中,必须紧紧围绕公平与质量的主题,始终明确目标和方向,防止工具理性膨胀而价值理性缺失,坚持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从地区实际出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处理好多重因素的相互关系是重要的研究课题。 均衡与发展的关系;均衡与差异的关系;均衡与选择的关系;均衡与投入的关系;均衡与统筹的关系。 2.密切关注动态 常规督导和教育预警、预报的统一是督学权力与责任统一的体现,应当做到常规有效,预警、预报及时。 教育预警是预防教育工作出现重大失误,有对督导对象的预警,有对同级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发出的预警。 这种预警包括:安全预警(校舍、设施、环境);动态预警(突发的非正常舆论和动态);政策、措施预警(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和措施有可能引发严重的不良后果的征兆)。 督导部门对出现的教育新情况应当及时报告,以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如:辍学学生出现如下特征:女生辍学率低于平均辍学率;初中辍学率高峰由毕业年级转移到初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辍学的比例较高;监护人非父母双方的学生辍学比例较高;初中辍学学生年龄偏大;辍学生学习困难情况严重;寄宿生中辍学学生的比例高于走读生中辍学学生比例10个百分点。 3.充分调动资源 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倡导者普拉哈拉德在《企业成功定律》一书中提出,当今世界,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制胜,必须具备“两种核心竞争力”。R=G其中之一,R=GResource=Global “所有企业都应从全球多个企业甚至竞争者那里获取资源,以形成一个全球化的系统。因为没有一家企业的经营范围和规模,足以达到满足任何一位消费者在任一时刻的体验。”——普拉哈拉德 督导工作应从所有领域里获取资源,以形成一个广泛的督导资源系统。因为没有任何一个督导机构内部的资源,足以达到满足所有督导工作的需求。 “真正限制我们的不是缺乏意愿,而是缺乏资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政府国际组织委员会主席安德拉斯·拉卡多斯 督导人力、人才、物力、知识、能力等资源的短缺与督导责任的重大之间的反差,是困扰督导工作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多元化寻求资源注入。 形成多元、灵活的全方位督导资源意识与资源整合能力,是实现督导工作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借助”是一种智慧,真正高明的领导者,往往善于捕捉时机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实现理想的目标。 4.务求取得实效 (1)规范发展督导与自主发展督导的关系。规范发展督导以法律、法规和规章为依据,以统一的评估标准为准绳,进行目标到达度的评估,是规范教育行为的重要方式。 自主发展督导以法律、法规和规章为依据,以地区和学校从实际出发制定并经过认定的发展愿景为标准,对地区和学校实现愿景的情况进行评价,是鼓励不同水平的地区和学校在现有基础上提高的重要方式。 规范发展督导有助于对法律、法规、政策、措施落实的总体状况做出判断,为决策调整提供依据。自主发展督导有助于所有地区和学校通过督导评估推动自我超越,使明天比今天更好。 我国的督导工作是从“两基”达标验收开始的,所以多年以来习惯了采用以检测目标到达度为基础的评估体制。由于评估指标体系存在的局限,往往有利于规范,而不利于创新,有利于增强共性,而不利于发展个性。 改革与创新是推进教育发展的根本途径,地区和学校的特色发展是增强教育活力的源泉。多年以来,我们缺少管理多样化的理念,也缺少管理多样化的能力,从而使督导工作在突出规范的同时,可能压抑了基层的创新精神和特色发展。树立正确的评价观,探讨有利于规范发展与特色发展相统一的评价理念和评价方式是我们必须处理好的关系。 (2)督导效能与负效能的关系。要进步必须有变化,但变化不意味进步,要通过变化取得进步。 “《精益管理》的目的就是识别、分析浪费并消除运营环节中的所有一切浪费,以使利润最大化。” 督导工作应当剔除一切不必要的环节以提高督导工作的效益,防止机构臃肿而效率低下的“帕金森效应”,减轻下级过重的负担,防止产生对督导工作的倦怠感。 结语:加强督导工作的科学研究,学习借鉴国内外督导工作研究成果和经验,围绕教育主题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围绕国家和地区的特点,加强调查研究,进行督导工作的科学实验,推进理论创新,指导教育实践,是推动督导工作的科学发展的根本途径。 国务院将要颁发《教育督导条例》,这是推动我国教育督导制度规范化与科学化的重要举措,对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制度,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向着新的高度攀升具有重大的意义。一路走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在教育部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关心与支持下,经过历届督学倾注心血创建的督学队伍,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对教育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指导的一支重要力量。一路走去,通过推动教育督导工作的科学发展,我国的督导工作在初步做到“有位,有权,有条件”的同时,也一定会“有为、有效、有生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