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0经历过失业、被否定、努力无用、很丧后,我想对你说

 个人发展精英会 2020-12-31


时光荏苒,2020像飞一样,一晃到了迎接2021的时候。

前几天朋友问: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今年,你会说什么?

我不假思索说:是【真】,真实、真诚、求真。

说完后我沉默了很久。

这一年,疫情是躲不开的话题,如同波涛汹涌的海浪,一波尚未平息,一波又扑面而来。

这一年,为了【求真】我努力拼搏过,跌倒了又爬起来,抱着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坚持;也有过【不得真】而委屈和遗憾,擦干眼泪后默默扛起所有。

美国作家加·泽文在《岛上书店》一书中写道: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最艰难的那一年,迈过去了,人生变得高远辽阔。

所以我要感谢2020教会了我很多,将它梳理出以下三点,希望和大家一起共勉。

一、失业找不到工作时告诉自己:向下扎根,顺势而为是成长的必然。

今年是我职业生涯最波折,也最记忆犹新的一年。

曾为了无障碍事业合伙创业五年,在今年选择了离开。

想着去新的世界闯一闯,没想到遭遇疫情,把自己推到了停工失业的窘境。

身边挚友鼓励我:找工作要发现自己的势能点,让曾经的积累为现在所用,这样才能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有力量。

我很认同,也希望布局一个美好的职业生涯。

可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从没经历过这么长时间的待业,我变得极度焦虑,开始质问自己:

我怎么把自己给套牢了,当初的选择是不是太草率?

学历和能力都不差的我,怎么找份合适工作这么难?

杨澜说:生命的魅力不在于你飞得有多高,而在于当你跌入谷底时,弹起的力量有多大。

我想那段时间,是我职业生涯最黑暗的低谷期。

但也是我家庭生活的高光时刻:亲子和亲密关系的高质量陪伴,获得了肉眼可见的幸福。让我非常感触:人生就是一个多面体。

这时,董竹君的《我的一个世纪》走进我的生活。

董先生经历失业、丧母、没钱、逼债等等凄惨境遇,也有过想要放弃自己自杀的时候。

但她,依然重启生命的信心,将灰暗的日子绘制出了色彩斑斓的人生,这种坚韧和勇气给了我莫大鼓励。

我想,当下的处境,也是在帮助我再次弹起做足准备。

如同《反脆弱》书中说:拥有灾难中受益的能力,才是你的终极能力。

所以,我把关注点转移到:如何向下扎根,积累自己的势能?

行动上,通过培养第二曲线能力,增加边际收益;深度学习知识,让输出倒逼自己内化;通过记录成长所得,让自己刻意练习思考。

虽然我并不知道哪一条路能帮我突破瓶颈,撬动支点的力量。

但在路上奔跑的自己,这样充盈的生活,帮我治愈了焦虑,提升了成长免疫力。

如今回首,事实也确实如此。

所以2020,很感谢那段隧道摸索的时光,在帮助我向下扎根成长。

二、努力没有回报时告诉自己:人生是场马拉松,保持小步慢跑。

今年最大的感悟是:我没有什么天资聪慧的天赋,也没有自带光环的背景,只是一个普通的平凡人,带着一股笨拙的勤奋,希望获得普通人价值肯定和幸福。

书上说:没有靠山的人,唯有把自己活成靠山。

于是上半年,我一直在低头做事,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看到曙光。

身边有人说:三十多岁了,还在挖掘自己的兴趣,是不是太晚了?

是啊,有些人二十岁就成功了,有些人三十岁还迷茫没有方向,还有些人四十岁才开始创业。

人生从来都不是一场短跑,时间更是无法逆转的客观事实。

所以,在这场马拉松的人生旅程上,与其问自己:已经不年轻了,还追求什么梦想?

还不如慢下来好好思考:

我的优势能力是什么?

可以为工作和家庭创造什么价值?

有哪些可预见的挑战和风险?

接下来要做哪些准备?

如果以上都不做,我会后悔吗?

回答这些问题,就在帮助我更好的梳理和接纳自己。

所以,不管时间多么紧迫,我们都有权利按下暂停键,对自己说:慢点,让我想想看。

而在2020年以前,我却是一个特别追求【快】的人:

吃饭快、走路快、做事快、说话快,当期望没有达成,努力没有回报时,又很快焦虑和急躁……

而今年呢,我在刻意调整心态,告诉自己:要改变【快】,我得【慢慢】来。

那怎么做的呢?

比如吃饭这件事,我会告诉自己:你可以一口一口吃;走路时,我会告诉自己:你一步一步走也来得及;给别人回复问题时,我会刻意停下思考后再答复。

所以2020告诉我: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只要方向对了,就不怕速度慢。


三、遭遇否定、不确定时告诉自己:先完成再迭代,微小的力量也会发光。

一个人如果总否定自己,一定会打击自己的自信心,但永远不否定自己,也不对。

而在2020年以前,我收获了很多肯定和赞美。

因为做的都是命题式工作,按部就班和高效执行,就可以“完美”交付。

而今年,我做了很多开放式的项目,都在摸着石头过河,被各种不确定包围,没有人告诉我方向对吗?要去对标谁?下一步该如何做?能做成什么样?

但只有做了才能看到希望。

比如写作这个事,截止年底,我完成了近30篇文章,约8万字内容,每篇都反复打磨,又经专业老师审阅指导。

可是如果问:

你写文章能赚钱吗?不能。

那写作很轻松吧?也没有。

而且需要我集中精力,占用大量八小时外时间。

那做这件事的意义在哪里?

我想说:成长是需要输入和输出的闭环,而写作,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它能帮助我思考和洞察身边的人和事,提炼出成长的力量,传递和分享给更多人,我觉得这就是写作最有意义的地方。

虽然我不确定这些内容,之后会产生多大的价值和收益。

但我确定的是,这个过程对我成长必定带来极大的助推。

同时,2020还有一件很温暖的事情:在疫情隔离期,从2月外聘开始制作短视频,一个多月完成140篇短视频录制,在腾讯视频和快手平台系列播出。

这其中最有意义的是:我策划了一个专栏:【讲述疫情时期的温暖小故事】。

9天时间录制了39篇温暖小故事,它们都来自身边人的真实故事:

有为90岁姥姥做汤圆的先生、有感谢电梯里放鲜花的邻居、有情人节的八人线上约会、有亲密关系在疫情期的回暖、有为隔离区同事买水果的美好、有连续三十天陪父母聊日常的大姐、有北漂不能回家的室友日常、有情人节收到爱人长寿花的感动......

整个故事搜集、录制和分享过程中,让我觉得如此朴素和微小的内容,也能帮助很多人带来深深的感动和温暖。

《她力量》书中说:“每个女性内心都有一个极佳的导师,每次遇到选择的时候,这个声音都能提供最好的答案,她只需要学会如何找到这个声音,并且能经常向这个声音寻求帮助。”

经历了2020,让我深刻感悟:内心导师就是“更好的自己”,需要我们静下心来,通过“读书·读人·读世界”的方式,不断修炼TA的智慧。

而这,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

文末,也邀请大家和我一起思考:今年,你在什么时候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

对我而言,是在一次项目论证会后,突然发现自己汇报工作、思考方式和从前有了明显不同,这种改变细微到不去观察很难发现,却产生了蝴蝶效应的质变力量。

最后,愿我们都能站在时光的另一端回头再看:那个锐气不减的你,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2021,我们未来可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