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或许有一天,这些方法我们都用了,我们的案主却毫无反应… | 社工说

 社工客 2020-12-31

出品 | 社工客

(ID:shegongke)

作者 | 李莎

『社工客』原创专栏特邀作者

李莎,来自云南的一名大三的学生,希望在社工客分享自己对于社工的理解;这里不需要鸡汤、更不需要毒鸡汤,这里只有最直接的内心独白。希望每一个读者放下今日疲惫,倾听社工心声!

原文标题 | 全球通史部分观点VS社工发展之路

也许你已经听过这本书很多遍,也许此刻你正在看着这本书;也许你已经看过很多次并且这本书已有了岁月的痕迹……没关系,这一切都不妨碍你今天重新认识它,重新认识社工这个职业。犹抱琵琶半遮面固然充满神秘感,但我们的职业还是要面向大众,直面自己以及我们即将或正在服务的案主。

当我看到:“奴隶制度通过不同的方面,在实行平等主义的新石器时代之后的数千年中,不断阻止技术革新。奴隶制度在经济方面也抑制了国内市场的发展,因为奴隶们显然无力购买自己的劳动成果,这就限制了国内购买力的增长。”当然,这段话对于正在学国际贸易的我来说,它更多体现了经济层面启示;但是,我今天要谈的是其与社工的联系!首先我们引进一个理论----瓶颈理论,又称约束理论,该理论提出了在制造业经营生产活动中定义和消除制约因素的一些规范化方法,以支持连续改进。(以下均引自这个理论的核心内容)TOC强调必须把企业看成是一个系统,从整体效益出发来考虑和处理问题,TOC的基本要点如下:

1.企业是一个系统,其目标应当十分明确,那就是在当前和今后为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

2.一切妨碍企业实现整体目标的因素都是约束。

以上只是针对技术滞后所扩充的知识,内容不全,如果有感兴趣的可以将此理论完善。

接下来就是我所要谈的内容,从奴隶制度下的技术滞后笔者所想到的是:无即是有,有即是无。那有人可能会说我这个观点偏道家、偏哲学了,笔者承认的确也是,但在生活中它却是一剂灵药。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我们除了被“偏见”地认为是志愿者——志愿服务之外,我们唯一能与志愿者区分开的便是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知识。从本科这会工作专业毕业,我们拥有了理论与实务,我们甚至掌握了个案、小组、社区等社会工作实务;但除了这些呢?我们铭心自问,除了这些以及我们大脑目前创造出来有关社会工作的相关理论,我们还剩下什么?的确,以上所说的都是我们所拥有的,但似乎我们也深陷其中、执拗其中,我们被困在这些方法之中。

或许有一天,当这些方法我们都用了,我们的案主却毫无反应;我们会放弃,我们会自然而然的觉得这个案情我们已经无法服务,我们甚至会放弃我们的案主!同样的,我们所拥有的这份“有”便成了“无”。反过来想,当我们在适当的时候、或者说无计可施时,学着果断放弃某些并不奏效的方法;此时的我们是不是会更有思路,我们思考的角度会不会拓展,我们会不会试着反其道而行之……这样的话,似乎并不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坏处,因为大前提是这些理论与实务在实际运用中不奏效,我们为什么不试一试?于是,这便是我阐述的第二个想法:通过抛弃实现“无”,而由此所带来的“有”。

小到一名社会工作者,大到一个社会,亦是如此。这就是人为什么会有“瓶颈”,社会发展又为什么会有停滞。懂得这个道理,在自己到了瓶颈期是调整自己;在社会停滞不前时,找出社会问题,解决社会问题!如此,我们个人、我们社会才能实现良性循环。

有的人说社工不是一个专业,因为没有自己的理论...理论都是来源于社会学或心理学或其他的学科,除了这些“理论”,还能用什么说明社工是一个专业呢?当有一天,理论不起用,案主没有改变,怎么办?是理论不对吗?还是用理论的社工出了问题?值得反思......

未经授权转载的文章将不能完整显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