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播种希望,静待铁树开花,我与7个孩子的故事...

 社工客 2020-12-31


社工客
让连接产生美好
关注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王旭

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在我多年的工作实践中一直秉持着接纳、包容、尊重生命、尊重个性的工作理念。但是如果我仅仅将“助人自助”作为发挥本职工作社会职能的工作思维,则实际上是对这项工作价值的理解有失偏颇。因为在生活工作当中我不应忽略自己也需要被接纳、包容、肯定和欣赏。将这种“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应用到我的工作当中,实际上是发挥自我内在资源,以“生命影响生命”作为服务理念,是我以最真诚的工作态度服务于社会的表现。这也是我讲述自己故事的初衷。

(图片来源网络 | 版权归作者所有)

2002年我迎来了今生最为感动的一刻,腹中孕育的小生命令我欣喜若狂。然而我也不得不于当年3月份因为怀孕辞去了兰州某装潢材料公司的工作,此后我跟随丈夫去他任教的学校休养。丈夫于2001年9月被分配到会宁县郭城镇南塬小学任教。这所村办小学距离镇上大约有二十几公里的路程,平时的交通工具是农用三轮车,俗称“三马子”。有阔气点的家庭买辆摩托车就是很奢侈了,多数人家去镇上赶集所用的交通工具还是“二八”自行车。

刚到学校时,我尽情享受着乡村清新的空气、湛蓝的天空、开阔的地域。我美美的庆幸着大清早再也不用睡眼朦胧的艰难早起,不用为了赶时间上班而施展浑身解数的挤公交等等。然而这种每天无事可做,一觉睡到自然醒,一成不变的“美好生活”,随着时间的流动渐渐令我无法忍受。可是兰州的工作我已经辞了,加之为了腹中的宝宝也不允许我现在拼命的工作,无可奈何之下我只能每天在学校转来转去。逐渐的我开始欣赏这所学校的点点滴滴。

(图片来源网络 | 版权归作者所有)

老公所在的学校从学前班到六年级共七个班,校长是民教转正的一位勤恳忠厚的50多岁的老教师,此外还有一名从教二十多年至今依然苦苦等待转正的民办教师,其余包括老公在内的三名公办教师。全校共80多名学生分为七个班,每个班学生多则二十人,少则六、七人,这80多个孩子全由这五位老师负责。语文、数学、英语、政治、体育、音乐所有学科的教学任务及工作事务都落在这五名教师肩上。学校其余老师都是当地人普通话不标准,因此对操场上传出的“惠普话”、“会宁英语”习以为常。

随着对全校师生了解的深入,我逐渐关注起学前班七名年龄小的孩子。由于学校没有办法为学前班安排专门的老师,因此孩子们的课程由五名老师兼职。当学前班孩子的课程跟高年级孩子的课程相冲突时,大孩子先上课学前班孩子在操场自由活动,大孩子课上完了开始写作业,老师才给学前班的孩子上课。因此在孩子们这段自由活动期间,我自然而然的成了“孩子王”。

开始的时候我带着他们在操场上玩,逐渐的老师们都请我帮他们给这几个孩子上节课,再后来校长干脆给我和我老公说:“你媳妇在家着急没事可干,学前班的孩子们没有专职老师教,孩子们也很喜欢她,不行让你媳妇先给咱们把这些孩子带上,学校没有钱,没有工资发给她,让她先帮着给学生把课上,完后我再找找村上和教委看看能不能发点生活补助,你们看行不行?”就这样我成了这所学校唯一一个不拿工资,却忙得团团转的“老师”。

于是我顺着自己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的个性,总想着怎样教,才能使这几个孩子获得更多的知识。在教学中我首先对这七个孩子进行了家访,通过家访了解到学前班的七名孩子中有三名孩子是特殊家庭的孩子。

(图片来源网络 | 版权归作者所有)

韩环环,女,7岁,父亲因为违法犯罪行为在监狱服刑,家中只有母亲一个完全劳动力,爷爷、奶奶年老多病,姐姐在六年级上学,哥在三年级上学,家庭特别困难。所以小女孩到七岁才被母亲送到学校接受启蒙教育,(注:因为当时学前班属非义务教育,每名学前班学生每学期要交150元费用)。

孙文庭,男,七岁,本人语言表达有障碍,父亲也是语言表达障碍人员靠养羊为生,母亲好吃懒做,不务正业,整天不着家,当时他的母亲跟本村一位丧妻的男人私奔在外,家里还有两个姐姐,大的六年级,小的四年级,家徒四壁,至今仍然徘徊于温饱线上。

韩卓,男,6岁半,闭塞的环境导致孩子一周连一句话都不说且思维反映明显较慢。父母均不识字,父亲放羊母亲务农,家中仅有两间房,天不下雨时家里的羊在院子里,人在房子里,天一下雨家中四口人在坑上,羊就在房子的地上躲雨。父亲是村里有名的懒汉,知足常乐有了今天的早饭从不想今天的晚饭怎么解决。

接手这七个孩子后,我首先从这七个孩子的个人卫生着手,我给他们讲有关个人卫生的常识,手把手的教他们怎么洗手、洗脸。天热时我就干脆拿出大洗衣盆当作他们的澡盆,用我的“高档”洗发水给他们洗澡。在我不断的要求下,渐渐地孩子们也养成了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的生活习惯,最终我带的这七个孩子就变成了学校最干净漂亮的孩子。此外在学习上,我要求孩子每天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回家讲给家长听并要求家长签字。

可随之的问题也就出现了,其他四个孩子的家长都能积极配合但前面所说的三名孩子的家长嫌我事情多不配合工作。其中最令人痛心的是个别成年人的冷漠与愚昧,例如在我带了一段时间后,韩卓从壹周不说一句话,到能主动找我问问题,能跟着其他孩子一起讲故事。然而孩子这种可喜的变化却未能得到父亲的认同,这名父亲后来将孩子硬是从学校带出来,以便让孩子帮他去山上放羊。孩子第一天没来学校我派学生放学去找他,看看是不是孩子病了,第二天其他孩子给我的回答是他爸不让他上学了,让他跟着去放羊。

第二天放学,我顾不得吃饭心急火燎的去了他家想问明情况,试图说服家长让孩子恢复学业。然而当我在门口苦等一个多小时之后,其家门依然是铁将军守门-----没人,无奈中我只好垂头丧气的回家。第三天,看着孩子空空的座位我只得求助于丈夫帮忙,在他的帮助下晚上我们找到了孩子的父母跟他们说明了情况,并和他们反复解释沟通,终于打动孩子的父母同意继续让孩子上学读书。之后每当我看着课堂上孩子明媚的笑脸,我常常窃喜自己的执着。

(图片来源网络 | 版权归作者所有)

在我日复一日的教学工作中,为了弥补孩子们这来的太迟的启蒙教育,我每天全力以赴的教孩子们读书识字,并要求每个孩子利用各种时间段都要张口读、上学读、放学读。孩子们在我的鼓励下渐渐的在学习中体会到了成就感,以至于每天清晨我还没起床,这七个孩子就在门口喊“报告”叫我起床,(因为天太冷,教室太大教室里面没有生炉子,孩子们每天来后我先带他们在我的宿舍读书,热一点才带到教室上课)。中午我饭还没吃完他们一帮小淘气包就聚到我宿舍叫着要听歌,要看我的《365夜故事》;晚上放学他们都赖到我房子里不回家,说回家去没人看他们写作业,一直到家长找到学校叫他们回家吃饭他们才离去。学校老师都开玩笑说:“你现在成了这七个娃的妈了。”

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这七个孩子的普通话有了很大进步,时不时还开始纠正其他老师的发音,让我对自己的工作成就竟也沾沾自喜起来。转眼间一学期结束了,孩子们都说不愿让我回兰州,让我留到学校宿舍过年。一学期下来我一分钱没拿到但我收获了快乐,我收获了希望,看到那一个个渴望学到知识,渴望得到关心的孩子的笑脸我觉得很知足。

第二年的春季,因为我要照顾我年幼的孩子,也因为想要实现我给那七个孩子的承诺,我如约回到了学校又开始了我的“教师”工作。可喜的是这学期在学校校长的努力下我得到了每月150元的生活补助。每天早晨依然是这七个孩子来叫我起床,每天除了吃饭、睡觉的时间,这七个孩子都在围着我转,除了没钱之外日子过的特别充实。

五一过后学校每个老师都开始准备六一儿童节表演的节目,我也不甘落后的准备了儿歌、古诗、《世上只有妈妈好》等节目。孩子们更是激情高涨,有的孩子为了练节目中午自带干粮家都不回的勤学苦练,忙的不亦乐乎。

(图片来源网络 | 版权归作者所有)

可就在每个孩子都特别高兴、特别激动时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那位等待转正的老师善意的对我说:“小王,你还是在班里挑两个家长孩子都能配合的吧,这庄上的孩子,穿的衣服都上不了台面,你这样练,到时候上台时孩子都要参加,家长不给钱买服装,这买服装的钱就又成你垫的了。平时你给买本子买铅笔垫的是一、两元钱,买衣服可不时一、两元钱能解决的问题,毕竟你们两人收入也不高,你不知道这个庄上的情况,像你班上的孙文庭、韩环环、韩卓这样的家庭家长有时连一、两元钱都掏不出来别说一套衣服了……”听完这位老师的话我傻了,这该怎么办呢?

回到宿舍我就跟做错事的孩子一样看着丈夫,我不知道怎么跟他说,也不知道从哪跟他说起,因为他践习期只有每月200元的生活费,我从本学期开始每个月生活费150元,我们一家三口人每月收入350元,经济压力使我不得不妥协。考虑了整整一个晚上我忍痛下定决心,第二天开始挑选几个孩子上台表演,买不了服装的孩子就不上台了。但当我走进教室,当我看到那一双双清澈透明的眼睛时我又一次的动摇了,因为我试探性的问:“有谁想在六一儿童节上台表演节目:”时七个孩子齐刷刷的举起了手,并很坚定的说:“我想”。看到这一幕我心痛难忍,实在不忍对孩子们说出因为他们中间有孩子家中买不起衣服我要挑选人的事,所以我没有说。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眼看就要到六一了,服装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我通知家长来学校开个家长会,除了两名孩子的家长很配合的来到学校并表示全力配合我给孩子买服装外,其他孩子的家长连面都没见着,他们根本不理我。老校长告诉我,他们这里的学校是不召开家长会的,我这是破例,有两名孩子的家长能来就算很成功了。

无法,我又抱着儿子开始对班里没来参加家长会的孩子进行家访,除了我上面提到的那三名特殊家庭的孩子家长,其他孩子的家长在我的说服下都同意出钱给孩子买服装,前题是买的服装在表演完节目后整个夏天孩子都能穿。只有那三名孩子的家长不是找不到就是闭门不见,无法,我发动全校老师找这三名孩子的家长,无论他们在哪里见到这三名孩子的家长就立马通知我,我就去找,首先找到的是韩环环的妈妈,她妈妈表示非常感谢我近一年来对她孩子的关心,也认可孩子改变了很多,但她确实没有经济来源,要不让我先把孩子的衣服钱垫上等他秋季有收入了再还给我,或者把她家的鸡卖给我一只看看能不能给孩子买套服装。我答应她了,因为我承认我无法再用语言说服她,她太诚恳了。

后来其他两名孩子的爸爸也找到了,但都表示家里没有钱给孩子买服装,让孩子不要参加六一的节目演出了。临到六一的前一周,我又一次下定了决心------挑选能买服装的孩子上台,重新排了队,狠心的把孙文庭和韩卓叫出了队,让他们下了台,可刚开始排练,这两名孩子开始哭了,而且哭着说:“老师,我也要表演节目。”这句话从正常孩子的口中说出来很容易,但是从一个语言障碍的孩子口中说出是很吃力的,他俩哭了,哭得很伤心。

(图片来源网络 | 版权归作者所有)

我从带上他们近一年来第一次看到他们哭,第一次听到他们的哭声。我我忍着眼泪迅速跑到他们跟前,把他们领到队伍中,让他们重新回到队伍中开始排练。并暗自决定,在六一表演在舞台上,我的七个孩子一个都不能少。校长看到这一幕,问:“小王你准备怎么办?”我毫不犹豫的说:“这两个孩子的服装钱我出。”

为了买到既便宜大又耐穿又可以做演出服的衣服,第二天我跟校长请了一天假,早晨六点我揣着薄薄的几张少的可怜的钱,兴冲冲的坐车来到兰州东部批发市场给孩子们买衣服。我在童装市场一家家看、一家家比,比价格比质量,为5角钱跟老板想尽办法的讨价还价。最后以8元钱每套的价格给孩子买到了海军衫,男生短袖短裤,女生短袖短裙,蓝色的挺清爽也挺漂亮。

六一表演的这一天,学校邀请来了村上的领导,镇教委的老师还有很多看热闹的村民,很多家长也来到了学校看孩子们的表演。我们班的孩子表演的很精彩很整齐,特别是当孩子们唱《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时候全场都静悄悄的,听到的只有歌声和掌声,表演结束后大家都说“学前班的节目是最好的”,还有人说“没想到这个王老师能让‘哑巴’和‘结巴’唱歌”,“看人家把那几个娃娃带的跟城里娃一样的”。

看到孩子们的一张张笑脸,听到村里人的认可,此时我觉所有的付出都值。最让我感动的是韩卓的妈妈看完表演后,领着自己的孩子拿着自己卖鸡蛋攒了很久的8元钱主动到找到了我,把钱送给了我。孙文庭的叔叔在看完孩子表演的节目,听了校长给他说演出服装的来历后也主动找到了我把8元钱给了我。付出总有回报,静待铁树开花,我种的铁树开花了,我的心中无比喜悦。就这样我在南塬小学当了两年的老师,看着孩子们快乐的成长。

2004年春季因为丈夫转正后被调入另一所初级中学任教,我也离开了那所学校。最难忘记的是这年的教师节,我的五个孩子带着家里自产的仔瓜、洋芋、苹果等,央求其中一名孩子爸爸,用“三马子”带他们来看我。就这样一路上孩子们护着怀里带给我的礼物,颠簸了20多里山路之后终于来到了我的面前。

(图片来源网络 | 版权归作者所有)

当我看到孩子们时,我忍着即将溢出的眼泪拉着他们的小手絮絮叨叨的问东问西,此时我只想确认我的孩子们在没有我陪伴时,是否过得快乐?是否继续努力读书?多注意个人卫生?是否……太多的不舍、太多的感动也改变不了最终的分别。至此一别竟然是我最后一次见到那几个孩子。后来随着生活的奔波,我也远离了那湛蓝的天空、辽阔的土地、清新的空气。此后只能从老公那里偶尔听到点滴关于这些孩子的状况。

在这十几年间几次想回那所学校看看,但听老公说那所学校已经关闭没有学生也没有老师了,学生都分流到镇中心小学,老师也调往别的学校任教了。最终想回去再看看的愿望未能如愿。但令我欣慰的是那些孩子并没有忘记我,也没有辜负我的期望,前年老公告诉他听那个村的村长说我带过的那七个孩子一个考入了政法大学,两个初中毕业上了幼师在幼儿园当老师,还有更让我高兴的就是去年快放假的时候我老公打电话说那个父亲在监狱的孩子要结婚了,他的父亲亲自跑到我老公现在所在的学校邀请我们一家去参加他的女儿——韩环环的婚礼,说这是孩子唯一的心愿。我无法用言语表达我的心情,只是在心里默默祝福“我的孩子们”要永远幸福。

在这十几年的生命历程中,我于2006年9月离开了会宁回到了兰州,并于同年12月份参加了安宁区民政局低保专干公益性岗位的考试,顺利成为了安宁区民政局公益性岗位的一员。2007年3月上岗时从事社会救助工作,又于2014年开始从事婚姻登记工作。在这漫漫公益路上有苦、有泪也有心酸,但每次我想放弃。

(图片来源网络 | 版权归作者所有)

然而每当此时我都看到那七双稚嫩的眼睛,读懂那渴求帮助的眼神,由此我坚定了工作信心,我将以“生命影响生命”的工作理念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我坚持了下来,并不断努力学习相关的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并着手于2016年开始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2017年6月我顺利的考完所有中级社工的科目,终于成为了一名合格的社工。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我非常庆幸能够用真诚的助人自助的理念、以生命影响生命的价值观帮助他人,这也是我本性所致、也是我一生追求的人生信仰。同时我在工作岗位上感受到了自我价值,我也时常沉浸在帮助他人的成就感中体会着生活与工作的幸福。今后我依然会努力播种希望,静待铁树开花!

这个故事很长,能看到这里的小伙伴,感谢你读完这个故事。本文的作者也许不是我们熟悉的社区服务中心的社工,但她这些年和孩子们在一起相处的故事,无处不在体现着“用生命影响生命”的信念,十几年前播种下的种子终会开花。总有人说,社工服务看不见成效,要知道,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并不是立马看得见,做社工,要有足够的耐心,播种希望,静待花开...欢迎分享你的社工故事~

▽▽▽今年送祝福,就送“柿大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