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社工路“ :从“小菜鸟”变成了“小油条”

 社工客 2020-12-31

    栏目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文稿作者 | 文雨

    作者单位 | 深圳市阳光家庭综合服务中心

本栏目已在“喜马拉雅FM”和“网易云音乐”同步上线,搜索即可“社工之声”关注。

 主播·明亮:

明亮, 一个正在成长的小小社工,希望用声音陪伴社工,一路随行,初心不改。


“路”的入口

2012年6月,忘记是哪一天,拿到高考成绩单那一刻我是欢呼雀跃的,嗯,成绩正常发挥,结果却很理想。然后就是令人焦头烂额的选志愿环节。那时候小,获取信息的能力有限,老师、同学、家人能给与的帮助有限,算是稀里糊涂,也算是命中注定,我就这么与“社会工作”结下了缘。说实话,我不知道“社会工作”是什么,觉得就是和“社会学”什么的差不多的东西(现在社会上也有很多人这样认为),填志愿时也没有特意去了解过。

2012年9月,独自一人,背上行囊,我来到离家千里之外东北的一所大学,嗯,有点激动,我即将开始一段暂新的旅程。

有点失落,班上二十几名同学,像我这样作为第一志愿第一专业来到这儿的寥寥无几;有点向往,从课程中,我了解了什么是“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专业是政府为主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以社会工作、社会学、心理学等为主干学科基础,物业管理、医学、法学等为辅助学科,以助人自助为核心理念,以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为直接工作方法的学科。旨在为案主(client)提供专业服务,帮助案主解决在与环境互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问题,帮助案主重塑自信,协助解决困境,重新融入社会。”

听上去多么崇高、多么理想。“社工行业是朝阳专业”,“民政部发布xx文件,社工行业的春天来了”,“社工行业人才人才缺口大,就业形势良好” ……由于学校地理位置及课程设置的原因,我们整个大学期间接触的课程都很理论,专业实践机会不多,天高皇帝远,我也没有机会去到社会工作发展比较好的地方去做社会实践,都是小打小闹。老师常常会把几位学姐学长挂在嘴边,他们在深圳,在香港,在社会工作发展的一线,我很崇拜、很向往。

2016年2月,怀着对社会工作稍许盲目的崇拜与向往,我义无反顾地来到了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前线城市——深圳,这个时候,我们班的同学几乎都在准备考研、考公务员。我的确像一张白纸,拼命想要汲取深圳社会工作发展的各种色彩。带着极为忐忑和不自信的心情(主要原因是我没什么实践经验),我投放了几份简历,面了几场试,结果都算不错,这时我才稍微地体会到“社工人才缺口大”、“社工人才流失率大”这话的含义。

2016年3月1日,我来到现在所在的社工机构,在社区从事一线社工,直到现在,期间由于中心换标,变动了一个中心。

“路”上的“同行者”

N学长,我对社工行业的向往,与他有很大关系。他是个很有范儿的学长,喜欢摄影、写作、刻印章,他的爱好,我都觉得很有范儿。在大学的时候,我就觉得跟他很谈得来,我们对社工行业有同样的理想化的向往(我感觉是这样,他是不是我就不知道了,哈哈), 他会让我觉得,即使班上二十几名同学,像我这样作为第一志愿第一专业来到这儿的寥寥无几,即使家人、朋友、社会上很多人都不理解、不支持,也有和我有相同、或者相似想法的人。他高我二届,在大学毕业后,他本来签了一家国企,后来瞒着爸妈辞了工作,自己悄悄从东北来到深圳做了一位社工。他的惊人之举一时在学院里传为佳话,我更对他崇拜到不行。

在大三暑假,我第一次来到深圳,去了他和另外一位学姐同工作的中心玩了一次,真的觉得毕业后我一定会来深圳做社工的。半年后,我来到了深圳,虽然工作上是只小菜鸟,在我心里,他和另外一位学姐的存在给了我很大的精神力量,我很欢欣鼓舞,想要开始在社工行业摩拳擦掌。这时候,他和那位学姐因为各种原因选择离开深圳,回去家乡。我很不争气地哭了。没有人可以依靠,我需要自己在这个行业打拼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L主任,是我进入社工行业的第一位直属领导,在我面试合格确定中心之后,他给我打电话确认了我去报到的相关事项,回忆里那个电话里的声音真的很好听、很温柔。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为人处世也的确是那个电话里声音的感觉。我跟他的相处其实不算长,因为在我入职2个多月后,他也离职离开了这个行业。

在我人生的第一份正式工作的起步阶段,他对我没有很严厉、没有操之过急,我也很感激他对我专业上的帮助,那个时候我也没想到,他离职之后留给我的项目竟然成了之后两年我工作的重点与基调;在我还没有完全适应社工这份工作时,突然听到他离职的消息,我很无所适从地哭过。之后从学校毕业回来后,项目的压力一下子就压上来了,一个人无所适从的巨大压力在某个瞬间让我开了窍,突然就明白了要如何让去实施一个项目。

L同工,是之前中心的同事,同事了差不多一年,在L主任离职之后的半年多,也选择离职离开这个行业。他做事很有主见,说话很溜,在L主任离职之后,在工作上给予了大家很多的帮助,也给予了大家很多的欢笑,突然听到他离职的消息,我也偷偷躲在厕所哭过。他现在发展得好像很好,是更加适合他的职业,真的很为他开心。

 “眼泪使人成长”,可能真的是这样吧。

在之后的“社工路”上,也不断有“同行者”选择离开,可是我已经不会哭了。

“路”的前路

2年了,时间过得真的很快,这两年似乎很短,一晃而过。这两年似乎很长,700多天,17000多个小时......

这两年似乎很充实,从“小菜鸟”变成了“小油条”,日常的行政工作(宣传、报销、团工委)、文书工作(活动存档、市区评估)、活动开展(长者、义工、社区活动、小组)、项目管理(创投、答辩、执行、评估)……似乎都熟门熟路。这两年也似乎很空虚,专业上的成长太少(个案的开展、对专业理论与技巧的学习与运用),大局观念、宏观思维、创新思维、项目化思维的培养不够,参加了很多培训可都是纸上谈兵。

越在这个行业呆着,越觉得自己的不足,我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偏偏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努力,内心变得越来越焦躁。

大学班上二十几名同学,目前只有2名还在做社工,我周围的同事经常会在社工的一些活动中遇到自己的同学、学长、学姐、老师,我从来没有。研究生研读社会工作专业的同学毕业也不打算从事社会工作行业,他们班没有一个人毕业想从事社工,大家都承认社工很好,不过都不愿意去从事,最开始做社工的寥寥无几的几个同学也慢慢离开了这个行业。

对于选择“社会工作”、从事“社会工作”,我从不后悔,从没自卑,甚至一直都是有点盲目自信,跟刚离开象牙塔的那个自己相比,虽然我没那么理想化了,没那么激情充满干劲了,对于行业发展中存在的种种“怪象”也喜欢吐槽,有时也会觉得筋疲力尽、难以为继,虽然我不能保证,我从来都不能保证,我会一直留在这里,我也不会想着我得想方设法离开这里。

对于我来说,不恰当的比喻,“社会工作”就像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或者说,“恨铁不成钢”,但是,我也不想放弃,自己专业上的一点点成长会让我欢呼雀跃,服务对象的一点点认可会让我心满意足,对于专业上的学习,我还没有足够努力;对于行业的发展,我还没有足够了解。我的“社工路”,且行且珍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