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抱怨薪酬低!抱怨不被理解!抱怨变“写工”…

 社工客 2020-12-31

    栏目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文稿作者 | 毕可杰

    作者单位 | 佛山市顺德区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

本栏目已在“喜马拉雅FM”和“网易云音乐”同步上线,搜索即可“社工之声”关注。

今日主播:

卫肖,20岁,坐标北京,社会工作专业本科在读,是一名正在成长中的社工。喜欢声音和文字,更喜欢记录下生活中那些朴实而又珍贵的瞬间。目成心许,希望能够陪伴你们一同成长

不知从何时开始,在同行的沟通交流中会有很多抱怨的声音,抱怨行业薪酬低流失率高、抱怨社工支援少、抱怨工作不被理解、抱怨用人单位的各种不合理要求、抱怨评估繁多社工变“写工”.......久而久之,有同事会觉得总是缺乏一种动力去面对当下工作上的困难/困境,最终会选择离开机构或者社工这个行业。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我们能够用这句说话鼓励自己振作,或者劝同事本来工作就充满了不顺心吗?其实这句说话能发挥正面的提醒全在乎背后所持的心态。如果是來自一股悲情,让人“认命”那只会徒增消极的情绪。反之,若尝试找出人生的低谷和挫折,当时它是如何挑战我们的性格和能力,让我們积极改变、学习去适应並跨过人生的危机与困境,我们才会在工作中保持一股不灭的热情和能量。

抗逆力虽然提法很多,但对应的英文都是“resilience”,即弹力、弹性的意思,引申到心理学上就是当个人处于不利的情况下有迅速复原或成功适应的能力。当我们在工作上遇到挫折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找寻抗逆力:

一、面对逆境的态度

当我們在工作遇到困难的時候(特指困难来得很突然或者不能在短期内解决),初时难免会感受到强烈的情绪波动,我們会感到焦虑、恐惧、愤恨、沮丧和混乱。在处理这些痛苦心情的同时,同样重要的是须要去关注我们面对逆境的态度是正面回应还是避之则吉。如果有一份对工作的承担,尽力尽责去尝试解决,努力去掌握、管理困难的情况,甚至视困境为具有挑战性和激励性的任务,就会更有勇气和动力去面对,相应解决困难的可能性也会增加。

二、保护自尊和保持自信

虽然大部分人都明白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也并非完全无心理准备去面对,但逆境仍具有破坏力,容易令人感到无助、无能,直接打击自尊感和自信心。记得有一个同事在离职前与我讲到,他实在无法在岗位上待下去了,因为他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原因是他经常接到超过他工作范围的要求,他开始尽力去完成,但当岗位工作职责和额外工作发生冲突,他未能完成好他人外派的任务时,对方就会责骂他、质疑他的能力,甚至人格侮辱。逆境摧毁他的成就感,使自我轰然倒塌。

逆境冲击自尊自信是难以避免的,最实际的应对方法是调整自尊感,例如:接纳自己的不足、不将自己置于一个较低的位置进行沟通、停止责备和批判自己、数数自己的优点和接纳别人的鼓励和肯定。自信不是一直伴随我们左右,但能在低潮状态下爱惜自己,才最有“自尊”。

三、创新问题解决方法

创新问题解决方法,找到不寻常的出路,最关键的是保持开放的态度,尽力收集多方面的资讯和不同的解决方案,尤其是一些与自己过往惯用的风格不同的方案,容让自己大胆思考,才有机会重开迷雾。

抗逆力的核心就是这一份不执著,多一分弹性,正如我经常与同事讲:“既然现在情况都这样,做好最坏预算,之后不如大胆些,做些新尝试。”人最值得子豪的不是不失败,而是可以从失败中站起来,为人生尽力。

四、及时寻找外部支援

要求自己独立渡过逆境是一件很残忍的事情,虽然寻找支援和向别人,尤其是上司表达需要协助是不容易的事,因为我们恐怕别人会判断自己、会看不起自己、又害怕失去对事情处理的自主权,但很多例子告诉我们别人的支援异常重要,不一定是实质性的支援,机构与我“共度难关、同事与我”同在“的感觉也能给到自己极大的心理支持。

上述提到的几点,社工们可能觉得是老生常谈,但当我们面对逆境,有时会被情绪掩盖,以致忘掉知识不能应对。人生际遇未可预知,但抗逆力是可以透过知识和练习培养出来的,所以当我们面对工作的不顺遂仍可以有很多可能和期盼。

“60天社工备考挑战计划”截至目前共收到报名表907份,有411位朋友经过我们工作人员确认报名成功进群了~ (点击下方海报了解详情,今天已开始第二天打卡)还要机会报名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