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展成长型小组的4步工作法 | 社工课

 社工客 2020-12-31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任若慧

    单位 | 郑州市馨家苑社区服务中心

伴随着社会工作在中国日渐的广为人知,以及社会工作职业化步伐的推进,成长小组作为社会工作三大方法之一—小组工作的重要形式,已在许多领域和机构得到运用并且取得较好效。

现在出现了形形色色的以成长小组命名的活动,但成长小组的概念在听者甚至实施者的心里可能仍然模糊不清,有些人在听到成长小组很不解,认为成长应该是儿童、青少年的事,在成年群体乃至其他领域中何必要开展成长小组,又如何开展?

其实,成长是一生的过程,每个年龄、每个阶段的人都会遇到不同的成长任务,从儿童向青少年的过渡,从高中生向大学生的转变,从一个工作岗位升迁至另一个工作岗位,都须有对新任务新环境的适应,也需建立与之相应的新能力。

所以,成长小组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广义的说,凡通过小组形式,在小组工作者协助下,运用有目的的小组经验,促进小组成员间互动与彼此成长的活动,都可称为成长小组。

但相对于一般的小组活动而言,成长小组更侧重于人生,阶段的转变,其成长主要是个人内在能力与人格的改变。

开展成长小组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社会工作中的成长小组范畴

一般开展成长小组以社会工作学与心理学专业为主,二者紧密联系又有区别。社会工作的知识基础借鉴了许多心理学的知识,成长小组的活动当然也需要运用一些心理学的知识。

比如对团体动力与个体心理的分析,都需要有心理学知识铺垫。不过,社会工作专业的成长小组更注重人与环境的互动,而不停留于对心理的分析,更强调运用社工专业小组工作的手法来达助人自助乃至自助助人的目的,而不仅仅是个体人格的改变。

社会工作者角色的主导性

成长小组开展过程的小组策划、组员筛选、活动实施再到效果评估等方面,社会工作者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主导性并不是指在小组过程中要具备强有力的控制力,也并非指他们处于中心地位,它指的是具备一定专业能力的社工,在专业价值观的指导下,以有经验的方式引导和带领组员互相沟通、互动、融合,促成组员发现自身问题并通过集体或他者的力量走出困境,最终实现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小组成员地位的主体性

成长小组主要服务对象不是社会而是小组成员,服务手段不是治疗而是自我探索。

成长小组的最终目标是帮助组员发挥自己的潜能在情绪、态度和行为等方面获得成长。

要尊重每一个组员的独特性,要以每一个组员的自身潜力和价值为源泉去寻找改变组员现状、实现其发展目标的手段和途径。

社会工作者技能的专业性和灵活性

成长小组越来越受到重视并逐渐面向更多的群体,其主要活动内容集中于人际交往、问题解决、沟通方式、价值观念、认识自我、了解他人等成长性主题之上。

除具有系统的社工专业教育,成长工作手段和方法还需因个性化、多样化、系统化服务掌握更多附加技能,包括教育他人、解释复杂的心理现象与社会现象、在压力的情境下做好工作、妥善处理冲突情境、研究计划的执行能力等。

在进阶能力方面,认定与获得助人资源、把所学的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理论应用到实务情境中、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识别案主的生涯成长与社会工作者的生涯成长、评估成就、压力与感受等,都是社会工作者需要具备的能力。

成长小组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如目前时兴的领导能力和合作精神,创新思维等,均可纳入成长小组的范畴。

现在我们进入了一个呼唤素质教育与人性教育的时代,成长小组便应运而生了,期待成长小组的工作形式能够使参与者感受到的是一份人性的理解与关怀,成为社会工作者的“秘密武器”。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社工客平台立场。

小客说:

你对成长小组理解有什么独特的见解吗?欢迎在评论区与其他小伙伴交流经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