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职业教育最大成就:可能非类型教育,而是校企“分裂式合作”体系。2021:艰难开启“不折腾”新纪元。

 昵称815848 2020-12-31
在《中国教育报》推出的2020教育十大新闻中,涉及职业教育的只有一句:职业教育迈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这一句看似平淡无奇,然则字字千钧。
为了这一句:
如果从1866年福州船政学堂设立算起,我们足足等待了 154年
如果从1903年癸卯学制中实业教育制度的建立算起,我们足足等待了117 年;
如果从1922年壬戌学制中职业教育制度的建立算起,我们足足等待了98 年;
如果从1949年新中国学制中技术教育制度的建立算起,我们足足等待了 71年;
如果从改革开放后新职业教育制度的重建算了,我们也足足等待了40 年。
在这154、117、98、71、40 年中,我们历经了一次又一次艰难的探索、争论、试错、否定之否定,再探索、再争论、再试错、再否定之否定,从西艺西技到实业教育,从实业教育到职业教育,从职业教育到技术教育,从技术教育到职业技术教育,从职业技术教育再到职业教育,从法国到日本,从日本到德国,从德国到美国,从美国再到德国,一次又一次,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承受着巨大的迷茫与不解,矛盾与痛苦。今天,我们终于艰难地站在了一个新纪元的门槛上。
这个新纪元,可能并不是什么确立了所谓的“类型教育”属性,而是形成了学校提供半成品的毛坯、企业进行深度加工的“分裂式合作”体系。这是一种根植于我们中国独特的政经文化和制度的一种独特体系,这是真正的中国特色、世界水平。
这是一种政府供给主导的职业教育模式。据称,我国各级各类职业院校每年向社会输送1000万左右各种技术技能人才,这相当于5、6年就培养一个德国人口的总和。这是一个举世无人堪比的奇迹。我们是名副其实、当之无愧的职业教育大国。
然而,我们还并非是职业教育强国。对于大多数家庭和孩子来说,职业学校还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职业教育还是二流教育,职业教育的公信力还受到社会公众的强大质疑。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全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经完成。这使得我们更加有底气、有资源、有能力,能把一个职业教育大国建设成为一个职业教育强国。为此,我们诚心倡议:
一、 职业教育的重心应该转移到课程和教材建设上。课程是人才培养的蓝图。再动人再完美的思想、理念、思维、体系,如果不落实到课程和教材上,都是空话。这个重心转移的起点必须在质,而不在量。以量为起点,搞运动式的突击,势必是低水平的重复。为此,再次强烈呼吁成立中央直属的职业教育改革实验学校,汇聚全国最顶尖的职教专家、最富经验的一线教师和最有魄力的校长,组成职业教育改革的桥头堡。
二、 职业教育应该聚焦基层农村地区。职业教育从来都是面向基层民众的教育。与城市相比,农村的职业学校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存在着极为悬殊的差异。因此,应该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投入。
三、 职业教育应该关注教师的素质和待遇。在某种意义上,职业学校是一种特殊学校。职业教育是一种特殊教育。职业学校的老师应该更有爱心、更有智慧、更有热忱。因此,他们理应得到更大的回报。
四、 最重要的是,应该积极呼吁改善技术工人的地位和待遇。道理很简单,如果工人不能体面地工作,体面地生活,职业教育就不可能有吸引力。
五、 最后,应该建立一个开放、多元、包容的职业教育新生态。百十年来,我们似乎一直深陷在“体系构建”的妄想症中。我们不断地用一种体系去颠覆另一种体系。我们苦苦寻找世界职业教育的规律。可能我们最终得到的答案就是多样和包容。智慧来自民间,智慧来自实践。我们应该尊重来自基层的伟大实践与创造,让各种类型的职业教育“和平共处,友好竞争”。
我们是一个以行政力量见长的国家。但行政力量是一把双刃剑。不当的行政干预会带来致命的后果。我们以德国职业教育为楷模。我们最需要学习的也许并不是它的双元制,而是它的求真求实精神。职业教育进入以质图强阶段,更加需要这种精神。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国的教育存在于它自身独特的政经文化和制度之中,应该让它按照自身的逻辑慢慢生长。
要实现上述愿景,要从一个职业教育大国变成一个职业教育强国,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很可能需要再坚持5年、10年、20年…..
因此,我们必须不折腾,闷声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