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昆明北市区9张桌小店,12块一人能卖上万,老总宁可站着也要吃

 十一的沙龙 2020-12-31

二十年前,一对贵州的姐妹花双双嫁到云南,也就把那里的地摊火锅带到了昆明。二十年一回首,风华嬗变,姐妹花生儿育女,落地生根,地摊火锅随之传遍昆明的大街小巷,植入一代人永恒的味蕾记忆之中。

这是时间的力量,也是地域交融带来的巧妙结合。

据小道消息称,这家远途而来、嫁入昆明的火锅就藏在某条鲜为人知的小巷子里。这让一贯垂涎美食的我迫不及待地想用舌头和全身的感官与它来一场亲密邂逅。

费尽心力,掏空票子,四方打听之下,嘿嘿,这深藏不露的地摊火锅,终于让我抓了个“现行”。

看这巷子,有多幽深。

还没进门,我就佛了,人咋这么多?

看,一对姐妹花。大姐和蔼可亲,二姐风韵犹存,真想不到火锅就出自她们美丽的双手。

地摊火锅的配料比一般的火锅那叫一个丰富。猪油下料,葱姜蒜爆炒,酸汤调味,最精彩的,要添上地道贵州风味的豆豉。大姐说。

豆豉是火锅的灵魂。

别说豆豉,就连酸汤啥的,全都是我们从老家带来的材料,手工制作。这豆豉的工序复杂了去了,先要选豆,再煮豆、蒸豆、晒豆,最后舂成粉末,碾压成块,长期保存。

没有豆豉就不能叫地摊火锅。

大姐紧走一步,支起案板,架起炒锅,撸撸袖子,说,你坐着别动,看我切肉。

肉必须是早上刚买来的新鲜肉,放在冰箱的隔夜的,一点感觉都没有。你想吃啥这锅里就能放啥,猪牛羊,随你心意。

切肉,也讲究个层次感,肉切好,热油下锅,加入配料,爆炒。

闻见这香味了没?瞅见那滋滋冒油的肉了没?用肥瘦相间的猪肉放入锅中榨油,也是地摊火锅的一大特色。这能把猪油的味道发挥到极致,为后面加入各类青菜做好铺垫。

我抹掉哈喇子,强忍着说,大姐,口水都要掉锅里了。

哈哈哈,大姐仰头一笑,放下锅铲,两手叉腰,胸前的围裙简直就像披风一样要飘起来。

看过我做火锅的人,二十年了,就没一个不眼馋的。

接着,下腊肉。

腊肉也是自家腌制风干而成,咀嚼起来特别劲道,甚至有种麦芽糖的韧感,和市面上的一般腊肉真有天壤之别。

吃地摊火锅,就是为了过足一个肉瘾。腊肉,鲜切肉,一股脑儿地全放进去,等到完全入味以后,大片大片地夹到碗里,保准吃得大快朵颐,满头生津。

火锅又咸又辣又鲜,特别下饭,米饭对它而言,是天造地设的绝配。

火锅鲜红油亮的色彩一沾染上白净如画纸的米饭,就好像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一般,米的香糯,肉的质感,豆豉的浓烈,还有汤底的鲜咸,充分融合到一起。

在进行充分搅拌、确保每一粒米饭都裹上一层火锅的滋味之后,再一嘴吞下,胃口自然大开。

吃地摊火锅,吃的是回忆。

贵州天一冷,一家人就围起来,支起锅,架起灶。家里兄弟姐妹多,我们家四个,三个女儿,一个男娃,有的家里要七八个。我们家那锅,可比这大多了,十个人还围不成一圈,吃起来非常热闹。

地摊火锅之所以叫地摊,一是因为经济实惠,吃上一顿花不了多大价钱;

二是因为家常普遍,贵州的街头到处都有地摊火锅,只要随便摆上几张桌子,引来几个朋友,想吃啥都可以往锅里放,想吃多少也能够随时满足需要。

早年创业不容易,白手起家,小本买卖不好做,我们姐妹俩每天都要忙到凌晨两三点才能上床休息,幸亏老公也是实在的勤快人,处处帮我,处处为我着想,这才让我们在人生地不熟的昆明有了家的感觉。

现在生意渐渐好起来了,我们做地摊火锅也上了瘾,岁数大了以后,我想着,就和这老家的火锅、这个店,一起终老了。

听大姐这么有感而发,旁边的大哥竟然脸红得害羞起来,偷偷躲到一边擦眼角。我年龄小,还体会不到这种沧桑岁月的沉重感,只是多了几分感慨:

一代人年华老去,所幸,火锅不老,历久弥香。

最后补充,我,就是那干掉七碗米饭的第101个吃货。

大姐家除了地摊火锅,还有烙锅——

酸汤丝娃娃

炙味烤屋 ,奉上地址: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小康西路18号

继续阅读(剩余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