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社工如何帮助困境儿童?

 社工客 2020-12-31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沈筠

    单位 | 嘉兴市孝慈社会创新发展中心

他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孩子,上课时不愿意举手发言、也不善于与他人交际;他是一个缺少关爱的孩子,3岁时妈妈车祸去世,父亲也离家出走;他是一个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不愿意跟你多说一句话,只是喜欢低着头拿着水笔不停旋转。

12岁的他,一直和语言残疾的奶奶2人相依为命,勉强靠低保过日子。孝慈社工以个案管理模式介入,对案主面临的多重困难进行评估,帮助链接各类志愿服务资源,提供多元化救助服务,助力这户困境儿童家庭脱贫增能重塑未来。

一、经济帮扶:增加家庭收入,减轻生活负担

1、提供爱心午餐,缓解经济困难。

“豆豆,快来看看叔叔、阿姨给你带什么来了!”爱心企业的志愿者们在社工的带领下来到案主家,为案主带来了新棉被、新书包等生活、学习用品,还捐助了下学期午餐费。

2015年,孝慈社工通过为爱心企业家搭建精准扶贫平台,鼓励倡导爱心企业家与困境家庭结对,至今,已为36户困境家庭缓解了经济上的困难。

2、提升“造血”能力,增加家庭收入

案主奶奶患有语言残疾,但劳动能力不受影响,孝慈社工得知奶奶养殖方面的技能,并征得奶奶同意后,帮助奶奶申领免费鹅苗,通过自身劳动增加经济收入。

“奶奶,我来帮你吧!”奶奶却在边上一直摆手,示意孙子上楼写作业。在这个农忙的季节,奶奶也不舍得让孙子帮自己一把!

看到这情景,社工立马联系了新塍农村拆迁安置社区的志愿者们以及矫正人员,策划开展“萤火微光”种植活动,活动当天,志愿者还购买了很多瓜果苗,帮奶奶种上,一天下来不仅帮奶奶干农活,还把家里打扫了个遍。

孝慈社工通过链接村委、社区志愿者、矫正人员,实现志愿服务资源效率最大化,让案主家庭利用自身力量“造血”,也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

3、改善学习环境,提高学习质量。

由于经济困难,案主学习环境简陋,奶奶也没有过多的能力为他购买学习用品。为了给案主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孝慈社工为案主链接了新塍社会组织正在开展的“困境儿童援助服务项目”,经过调查摸底、评估筛选,案主被纳入的服务对象。对案主的家庭学习环境评估后,决定为案主安装书桌椅、台灯,并购买了课外读本。

孝慈社工通过链接社会组织的项目资源,切实解决了案主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改善了学习环境。

二、精神脱贫:促进儿童发展,培养抗逆能力

1、参与专业社工小组,正确面对逆境

案主性格内向,经常一个人在家里不愿意出门,在孝慈社工的动员下,案主加入了“成长不倒翁”困境儿童成长小组,社工通过“爱的鼓励”、“戏剧性游戏”等专业游戏帮助他自由、放松地释放和宣泄自己,并给予他包容和鼓励。

案主从起初的眼神躲闪,喜欢侧身并且被动地回答问题,到主动参与一些“历奇”游戏,并能与小组成员进行互动。

通过此次成长小组不仅促进了案主的自我探索,而且学会了如何应对朋辈冲突压力,小升初过程中的学习压力,父母缺失带来的失落、哀伤情绪辅导,克服自卑和却懦,促进全面发展。

2、参与“筑梦未来”夏令营,建立良好朋辈关系

暑期,孝慈社工邀请案主参加由30余位小朋友组成的“筑梦未来”夏令营,该夏令营链接了医院、学校、警局等志愿单位以及书画、体育、手工等特长志愿者担任老师,为孩子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课程,案主也积极地参与了整个过程。

其中,在一堂彩蛋绘画课上,问松书画社的志愿者计老师看着案主认真的摸样,便问他:“你画的什么呢?”案主抬起头神秘地说“哈哈,你看不懂的,这是艺术!”这个答复让社工感到了这个男孩原本开朗的性格。

在结营仪式上,社工总结和分析了案主的表现,为他送上了一张暖心的评语纸条,肯定了他这段时间的表现,并鼓励他健康积极成长。

通过夏令营活动,引导案主学习人际交往中表达、沟通、尊重等技巧,学会与同学和谐相处,友好互动,从而建立良好的朋辈关系,收获自信。

3、参与“1>1”换客公益活动,培养公益理念

“叔叔,您好,我们正在举办一场“益换益”的换物活动,我想拿一支笔,跟你交换一样比这个笔价值略高的东西,我们也会送你一枚公益胸章作为纪念,最终我们也会把换来的东西,送给新塍镇需要帮助的困境老人,请问您愿意参加吗?”

这是社工组织案主参加1>1公益活动的活动现场,从起初的害羞,不愿迈出第一步,再通过社工的引导与帮助,从一支水笔换成一个杯子再换成一把雨伞再换成一双鞋子最终换成了一把电扇,并上门送给了高龄独居老人。

在此次公益服务活动中,培养案主良好的沟通方式,提高团结互助精神,肯定自我价值,增强自我效能感,明白人与人之间互助的重要性。

三、支持脱贫:改善家庭功能,构建支持系统

1、寻找“爱心妈妈”,注重情感关怀

案主从小在一个缺少父母关爱的家庭中长大,母亲的去世,父亲的出走,直接导致了成长期的案主要面临生活艰难、学业失教、监护缺位、心理失衡等困境,家庭功能严重失常。

社工通过为案主结对爱心志愿者妈妈,给案主的学习、生活带来关心和爱护,让案主感受母爱的关怀。

2、开展隔代教育,搭建孙辈沟通桥梁

案主的家庭属于父母缺失型家庭,患有语言残疾奶奶承担了隔代养育的责任,虽然祖孙之间已经建立了一种自己的沟通方式,但是在教育过程中仍会产生很多代沟。

社工特邀请秀洲区关工委讲师团团长——杨开颜老师,为案主和奶奶开展针对性隔代教育课程,引导形成适合自身家庭的教育模式。

3、结对大学生志愿者,学业辅导一对一

案主马上步入初中阶段,学业压力也会越来越大,社工通过与优秀大学生志愿者结对,为案主带去学业上的帮助,使大学生志愿者成为困境儿童的学习及成长导师。

同时每月组织困境儿童与大学生志愿者至少开展一次“一对一”功课辅导。通过与优秀大学生成长导师结对,分享成长经验,帮助案主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也提高认知和人际交往能力,并启发其对未来的思考和人生发展规划。

豆豆的故事,只是孝慈社工无数例个案工作的缩影。孝慈社工通过帮助困难群众改变思想观念,树立自我脱贫的信心,拓展社会资源,促进亲社会联结,提升自我脱贫的能力,并积极发挥志愿者在脱贫增能中的作用,探索“自我造血”新模式,助力困境家庭重塑未来,为他们的生活注入新的希望和活力,同时营造和谐互助的社会环境。

你可能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女童赚钱养家,却被亲妈狠踹?儿童领域社工该如何介入…

随访:北京青年社工的困窘与坚持

寻找社工基因:一个资深社工自我探索的故事

社工如何精准救助困境儿童?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社工客平台立场。

小客说:

传递希望,脱贫增能,助力困境儿童家庭重塑未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